张学良和蒋士云 吕正操谈西安事变和张学良

2017-05-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百岁开国上将吕正操在接受作者的采访时,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西安事变,以及他当初跟随张学良.解放后与张学良诗作唱和.上世纪90年代接受中共中央的委托赴美为张学良贺寿

百岁开国上将吕正操在接受作者的采访时,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西安事变,以及他当初跟随张学良、解放后与张学良诗作唱和、上世纪90年代接受中共中央的委托赴美为张学

良贺寿等等鲜为人知的史实,感人至深。 谨以此文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

西安事变迄今已整整70周年过去。此次事变震惊中外,影响深远,它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了中国人民共同抗日御侮打败侵略者的基础,其意义实际上已超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主义范畴。

吕正操与张学良都是辽宁海城人。1922年,17岁的吕正操加入奉军张学良卫队旅,不久得张学良赏识,送到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先留他在身边当副官,以后又让他到部队带兵。西安事变前的两个月,张学良把吕正操从东北军六四七团团长任上调到西安张公馆,负责内勤工作,是现今健在的重要亲历者和见证者。

“拥蒋抗日”的张学良,迅速转变为“逼蒋抗日”

“9·18事变”后东北沦陷,东北军将士离家别井。剿共、内战,东北军在内耗中损兵折将,国力更深受损害。张学良深感痛心,慨然赋诗:“极目长城东眺望,山河依旧主人非。”他意识到:这么打下去,日本人会更猖狂,只有联俄联共才能打回老家,收复国土。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亲自到西安督战,布置“剿共”计划。张学良苦苦陈情,请蒋介石停止内战。蒋介石却大发雷霆:“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我叫你去死,你就得去死!”

12月4日,蒋介石由洛阳抵西安,准备召开西北“剿共”军事会议,南京国民政府的一批军政要员也来了。其间,张学良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声泪俱下,据理力争。蒋介石却拍案大叫:“现在你就是拿枪把我打死,我的‘剿共计划’也不能变!”张学良哭谏无效,又请西北军司令杨虎城再去劝说,结果仍是白费口舌。此刻,张学良、杨虎城已痛切感到,除了发动兵谏,别无他路可走。

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密嘱其在《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的“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而代之的消息。

张学良、杨虎城获悉《大公报》将发表剥夺他们兵权的密嘱时,知道蒋介石要对他们采取行动了。蒋介石表面上是要打共产党,实际是一箭双雕,顺势收拾东北军和西北军。张学良、杨虎城立即进行紧急密商,决定先下手为强,于12月12日凌晨4时,对蒋介石实行“兵谏”。

确定的时间一到,张学良的部队在临潼抓捕蒋介石。与此同时,杨虎城的十七路军也在西安行动。住在西安招待所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军政大员均被杨虎城的部队拘禁,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也在其中。蒋介石的这封密嘱也一举查获。

苦谏——诤谏——哭谏——兵谏,“拥蒋抗日”的张学良,迅速转变为“逼蒋抗日”。

恰恰是张学良、杨虎城救了蒋介石

吕正操认为,假如历史真的按照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走下去,不管对蒋介石个人,还是对整个国家,后果都不堪设想。他说:“西安事变”,使蒋介石接受了全国人民的抗日要求,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避免了沦为东方慕尼黑或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结局。从这个意义上讲,恰恰是张学良、杨虎城挽救了蒋介石。

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不同国家、不同政治派别,都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利益集团也作出了不同的反应,顿时呈现出极其紧张而错综复杂的局面。

吕老回忆道:

西安事变后的一次干部会上,张学良曾非常郑重地对到会人员说:“我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扣留蒋介石?主要是为争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假如我们拖延不决,不尽快把蒋介石送回南京,将会出现比今天更大的内乱。那我张学良真是万世不赦的罪人。我一定自杀,以谢国人!”为了国家、民族,张学良已把个人生死毁誉置于度外。

12月25日下午,张学良身着平时极少穿着的戎装,威武严肃地来到下属们的住处,声音平和地对大家说:“我要伴送蒋介石回南京,有宋子文、宋美龄和端纳作保,没问题,三天就回来。”大家听了都很惊讶,都劝他不要去。张学良主意已定,坚决不听,还很侠义地说:“好汉做事好汉当。”

吕正操见张学良去意甚决,就对他说:“等你一星期,你不回来,我就回河北掌握部队。”

临行前,张学良留下手谕,请东北军将领听从杨虎城、于学忠的指挥,然后义无反顾自己下楼开车,送蒋介石到机场,一同上了飞机。从此,被蒋介石监禁逾半个世纪。杨虎城将军则先被蒋介石逼令离军出国,回国后遭长期监禁。1949年解放前夕,被蒋介石下令秘密枪杀于重庆。

吕正操遵守12月25日与张学良说好的“等你一星期”的承诺,于31日乘头班飞机再转火车、汽车,从西安赶回河北徐水团部,掌握部队。1937年5月4日,吕正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37年10月14日,率东北军六九一团脱离南逃的国民党大军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开创了在兵家视为死地的冀中的第一个平原抗日根据地,实现了历史性转折。

受重托赴重洋纽约重会张学良

鹤有还巢梦,云无出岫心。1936年西安一别,张学良35岁,吕正操31岁,说好3天就回来,却一别54载不能见面。

张学良和吕正操两位老人的联系是1984年接上的。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往来于台湾、美国、香港、大陆经商。当年6月,她受伯父张学良委托,到北京看望吕正操,告知张学良在台湾的情况。吕正操请张闾蘅带健身球和新茶给张学良,寄予问候和牵念。此后,两位老人间的书信、口信、诗作唱和,往来不断。张闾蘅成了他们之间殷殷的忠实信使。

吕正操和张学良的重逢,是在1991年。

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和夫人获准从台北赴美探亲。在台北桃园机场登机前,张学良向记者表示想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意思。消息传到北京,中共中央格外重视。邓小平得知后,打电话给当时的中央领导说:“你们应该开个会,研究研究这个问题。”

经过研究,确定:见张学良的最佳人选,非吕正操莫属。

赴美前,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与吕正操详谈,并以私人的名义给张学良写了一封亲笔信:“今颖超受邓小平先生委托,愿以至诚,邀请先生伉俪,在方便之时回访大陆,看看家乡故土,或扫墓、或省亲、或观光、或叙旧、或定居……问候您的夫人赵女士。”表达了一片真诚。

吕正操一行五人,5月23日从北京飞往旧金山,为生于1901年6月3日的张学良贺寿。张学良已先行到了纽约。

历尽劫波,袍泽情深。1991年5月29日,两位冰心未改的老人在张学良年轻时的知己、贝祖贻太太蒋士云家中见面了。刚走出电梯,吕正操就看见了站在公寓门口等候的老师张学良。张学良也一眼就认出吕正操,隔老远伸出手来。两位老人双手紧紧握着,被大家簇拥进屋。

吕正操从祖国带去的贺礼,处处透着故土温馨:张学良很喜欢的《中国京剧大全》录音带;大陆京剧名角耿其昌、李维康夫妇新录制的京剧;明前新采制的碧螺春;启功先生手书的贺幛和一幅国内画家为张学良画的肖像。张学良高兴地掏出水晶放大镜,凑得近近的一样样细赏。

见面不久,张学良就对吕正操说:我现在有个迷信,迷信上帝。吕正操说:我也有个迷信,我迷信老百姓,迷信人民。蒋介石也信上帝吧,结果800万军队也打败了。

张学良插话说:得民者昌。吕正操说,对了。人民才是真正的上帝。

张学良说:这次见到你,我也老了,你也老了。我有一句话,什么叫“大丈夫”?“大丈夫”能屈能伸。我愿意保持我现在的身份,假如哪天需要我奔走,我很愿意跟你们沟通,过去历史上我也办过这样的事情。吕正操说,您争取回来看看,了解了解家乡的变化。张学良也很想回来走走,他说为了中国,为了中国人民,我个人衷心希望两岸能和平统一,大家和衷共济才有力量。

第一次见面意犹未尽。5月30日下午,吕正操在曼哈顿一家瑞士银行的经理办公室与张学良第二次见面,两人深谈一个多小时。

吕正操首先郑重向张学良面呈邓颖超的信和转达国家领导人对他的问候。张学良没拿放大镜,贴着信纸读了两遍。然后回过神说:“周恩来我熟悉,这个人很好,请替我问候邓女士。”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被扣,周恩来急追未果,一直惦念不已。1960年,周总理在一张便条上写下了“善自珍摄,修身养性,前途有望,后会有期”16个字,托友人秘密相机转交给张学良。在弥留之际,周恩来还嘱咐罗青长:“不要忘记在台湾的老朋友。”指的就是张学良。这些,张学良都心中有数。

张学良坦诚表示:“我这个人清清楚楚地很想回去,但现在时候未到,我一动就会牵涉到大陆、台湾两个方面。我不愿为我个人的事,弄得政治上很复杂。”

此后的两个晚上,是旅美华侨为张学良祝寿。吕正操送的贺幛挂在6月1日的宴会大厅,向外界透露了吕正操赴美的消息。张学良老师阎宝航先生的女儿阎明光代表国内的亲友故旧出席了寿宴。吕正操不便露面且已事先贺寿,所以没有出席。

张学良请阎明光转达还想见吕正操一面的意思。

6月4日下午,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李道豫大使的官邸里,两位老人尝着新鲜甜美的黄樱桃,话题广泛地聊了两三个小时,故人旧事、政治经济、国家前景等等都聊到了。

张学良说,自己是个“爱国狂”,如果有来生,还是要做张学良。又说:我还是怀念东北,自“9·18事变”后,我就没回过老家。

吕正操给张学良讲了中国政府“一国两制”的主张、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等等,还特别告诉他:祖国和东北的家乡人都热切欢迎他和赵四小姐早日回去看看。

张学良一直关心祖国的统一,多次表示愿意为统一祖国尽力。他说:“我看,大陆和台湾将来统一是必然的,两岸不能这样长期下去,台湾和大陆总有一天会统一,这只是个时间问题。我虽然90多岁了,如果还有用得着的地方,我很愿意尽力。作为中国人,我愿意为中国出力。”

6月2日,张学良即执笔给“周夫人颖超大姐”写了回信,信中表示:“来美交下尊札,无限欣快,又转述中枢诸公对良之深厚关怀,实深感戴。良寄居台湾,翘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中枢诸公对良之盛意,敬请代向致敬。”

披肝沥胆、忍辱负重、浩气正人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病逝于夏威夷史特劳比医院,踏上故土的愿望再也无法实现。吕正操闻讯立即发去唁电。

张学良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吕正操概括了12个字:披肝沥胆、忍辱负重、浩气正人。

“作为重要的亲历者您如何评价西安事变?”笔者请教吕老。

“我赞赏美籍华裔唐德刚教授在《张学良的政治生涯》序言里的一句话:西安事变简直扭转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

“毫无疑问,西安事变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这一历史的转折,使中国人民全面抗战,而且打胜了。人民从来就是无坚不摧的力量,我坚信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