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唯美古镇旅游攻略 自驾游首选

2017-10-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丙安古镇距赤水市区25公里,周边森林覆盖率达92.5%.古镇建于赤水河畔陡峭的危岩之上,背倚青山,三面环水.砌石为门,垒石为墙,依山而建木质悬空吊脚楼,历经百年风霜,仍然稳如磐石.古镇迎客瀑从百年榕树脚下泻出,好似白龙投水,跃飞河上.惊险古湍的大丙滩下丙滩渡悬流数十丈.滩下水深14米,河水湍湍,立于船头,会感急流震吼,青山飞驰,而头晕目眩,胆颤心惊,却又有惊无险,剌激快悦.古镇沿河峭壁悬岩河畔的房舍建筑都是吊脚风格,悬空楼.虚脚楼.无底楼.独柱高脚楼,参差不齐,错错落落,别有风韵.特别一提的是罕

丙安古镇距赤水市区25公里,周边森林覆盖率达92.5%。古镇建于赤水河畔陡峭的危岩之上,背倚青山,三面环水.砌石为门,垒石为墙,依山而建木质悬空吊脚楼,历经百年风霜,仍然稳如磐石。

古镇迎客瀑从百年榕树脚下泻出,好似白龙投水,跃飞河上。惊险古湍的大丙滩下丙滩渡悬流数十丈。滩下水深14米,河水湍湍,立于船头,会感急流震吼,青山飞驰,而头晕目眩,胆颤心惊,却又有惊无险,剌激快悦。古镇沿河峭壁悬岩河畔的房舍建筑都是吊脚风格,悬空楼、虚脚楼、无底楼、独柱高脚楼,参差不齐,错错落落,别有风韵。特别一提的是罕有的古风“葫芦”石板街,先让游人领略狭窄压抑的“一线天”街景,转过急弯便看不街道,仿佛进入了死胡同。但只要走近再拐个弯,一条宽敞石板街就会瞬间出现,让人豁然开朗。

偏岩古镇坐落在华蓥山脉西南面的两支余脉之间,因镇北处有一岩壁倾斜高耸,悬空陡峭,故名偏岩镇。古街沿黑水滩河铺就,一路木舍错落,小桥流水,绿树掩映。偏岩古镇历300余年,保存较完好。自古镇中段,一青石板桥横跨小河连接镇外,以桥为界,主街被拦腰分为上、下街。上街当交通要冲,店铺林立,其北端为公众集合之地,现存武庙、禹王庙、戏楼,上、下街尾均构临河半廊接村野,是集交通、交往兼赏景、休闲的好地方。

建镇300多年来,基本保持了古镇的建筑特色。有老街区、古戏台、禹王庙、古客栈、古石桥、玉屏书院等老建筑;有打连响、山歌会、秧歌舞等民间艺术;有木雕、石雕、铁器、服饰等民间工艺。偏岩古镇处处透着恬淡之美,可谓集"古镇、美镇、红镇、名镇"为一体。

黔阳古城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环水,是湘楚苗地边陲重镇,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比云南丽江大研古镇早1400年,较湖南省内的凤凰古城早900年。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经典诗句就是王昌龄写就于当地芙蓉楼前。

自汉立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黔城古城文化大致包括古建筑文化、古书院文化、古遗址文化、古庙宇文化、古碑刻文化、古墓葬文化、古名人文化、民族文化等。至今保存下来的明清建筑群,包括"楚南上游第一胜迹"--芙蓉楼;明清古街--南正街;古龙标山钟楼--钟鼓楼;城西红砂石拱门--中正门;高桥古塔--赤宝塔等,古色古香,堪称中国湘西保存最完好、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

和顺侨乡位于腾冲城西3公里,古名阳温暾村。和顺的名称源于“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寄托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古以来,和顺就是一个文化发达,地灵人杰的地方。和顺乡村中随处可见门楣上高悬着多年烟尘遮掩不住的“书香世荫”、“诗礼传家”等匾额,无一不记载着侨乡曾经繁盛一时的历史和传统深厚的文化积淀。

和顺侨乡,气候温和,花木茂盛,人们重视乡村风景的培植,古建筑保存较多。西面,村子的尽头,和顺坝的南端,大盈江口的鳌山上有巨杉矗立的魁阁。遍山碧油油的香果树,苔花斑斑的青石,洁净的林前石板小路,弯弯曲曲的小道尽头的古典建筑,横卧在月台之上的石牛,粗约五米的元代古杉,全“锁”在一片青翠碧绿之中。村东蕉溪村旁,帅头坡与来凤山结合处的元龙阁,楼阁交错,气势雄壮。阁前池水青碧,地周古树成荫,湖光阁影,擅胜一方。

滇藏“茶马古道”形成于公元六世纪末至七世纪初,寺登街便位于坝子中心,是沙溪经济、文化中心,是从古到今沙溪贸易往来的集散地,远远望去,寺登街古树掩映,瓦舍人家古朴清幽,“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秀美而雅丽,堪称“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

踏上寺登街,映入眼帘的是清代的民居和木板铺子,脚下摩挲的是明朝留下来的石板和马蹄印迹,吸进肺腑的是千年古槐和玉兰的香气,街角一位拉二胡的老者不经意间拨弄的竟是《浪淘沙》的曲调……恍惚间觉得仿佛又回到了历史的长河,若不是街道不见了当年的繁华,简直让人怀疑时间是否停滞了。如今的寺登街,那保存完好的白族民居商铺、旅馆和石头铺就的青石路面,依然会让人联想起叮叮当当的马铃声和各地客商的吵闹声。

宝山石头城位于丽江城北110公里的金沙江峡谷中,因百余户人家聚居在一座独立的蘑菇状巨石之上而得名。城内瓦屋鳞鳞,巷道纵横,丽江纳西族居民辟岩建屋,有的柱磉桌凳等均得用天生岩石稍加修琢而成,有的凿厨中巨石为灶,有的把庭院中的巨石凿成水缸,有的甚至将房中拒石修凿成石床,所制作的很多生活用品可谓古朴自然,奇绝无穷。丽江宝山石头城三面皆是悬崖绝壁,一面石坡直插金沙江,仅有南北两座石门可供出入,是一座真正的天险之城。

宝山石头城建于元朝到元年间(公元1277--1294的),公元1253年,元太子忽必烈南征大理国,中路军经四川过大渡河挥师南下,分别在金沙江的“木古渡”和“宝山”乘羊皮革囊和筏子横渡,从宝山渡过来的元军就驻扎在宝山石头城。昆明大观楼长联中的“元跨革囊”,其典故就出于此。因此纳西人称宝山石头城北面的陡峭岩峰为“刺伯太子关”。

漳州赵家堡俗称赵家城,座落在漳浦县湖西乡硕高山麓,距漳州市区90公里。不是一座普通的赵姓城堡,它是宋朝灭亡后,赵家皇族后裔在元兵追杀下隐姓埋名,立意聚族而居的建筑群;是为思慕祖宗帝业,仿北宋古都开封布局建造的防寇城堡,是现存世界上唯一的灭国王族建居的城堡。

赵家堡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建堡,历时二十年方才完工。城堡仿北宋京城汴京(开封)式样修建,设外城、内城和完璧楼三重。完璧楼门上镌刻着“完璧楼”三字,取“完璧归赵”之意。楼外环以石基土堡,设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东门题刻“东方钜障”,西门题“硕高居胜”,南门题“丹鼎钟祥”,唯北门没有题额。“完璧楼”及其环卫土堡俗称“内城”。另一部分是赵义扩建的五座五进府第,现仍保存完好。此外还有修竹花园、辑卿小院、聚佛宝塔、古井、武庙等建筑;有“悟石”、“读书处”、“云巢”、“咫尺玄门”及摹自宋代书法家米芾手迹的“墨池”、摹自禹碑的岣嵝碑等石刻。

铅山县,隶属于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上游,南邻福建省武夷山市、光泽县,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该县风光美丽,资源充足,物产丰富;并且,境内人文景观十分丰富。铅山县因历史上产铅而得名。建县始于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 。铅山地名读YAN  SHAN。早在明朝中叶,铅山已发展成为江南地区五大手工业区域之一,以手工造纸业与松江的棉纺、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景德镇的制瓷业齐名。

铅山山川秀美,名胜荟萃,在这块217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县城河口,那沿河明清古街,保留了昔日的风貌,江边码头石碑,刻下了当年繁华的景象;书院、瓢泉、亭台、楼榭,印鉴了辛弃疾、朱熹、陆九渊、蒋仕铨等历史名人的倜傥身影;古桥、古刹、古碑、古城墙,无不记载着历史的足迹。铅山旅游景点众多,至今仍保持完好的景观有十余处。

查济是泾县一个具有明清风格的古村落,位于泾县、太平、青阳三县交界处,这里的“查”念“zhā”,而不是“chá”,因为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姓查。它的规模之大,在皖南堪称第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它破败颓废的沧桑之美,能让人看见中国乡村时代辉煌的历史。在查济,除了居住需要外的民居之外,现存的遗迹主要是祠堂和牌坊,它们都深深地打上了氏族时代里彰显孝道和祖先崇拜的烙印。在查济,祠堂众多,因为所在之地查姓人群非常庞大,据现在查济人的口口相传,说在鼎盛时全村共有祠堂一百零八座,每座均具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气势恢宏,豪放粗犷;有的淡雅而富有诗意,精雕细琢;有的见砖不见木;有的见木不见砖。

在查济,素有“奇葩三雕,交相辉映”之说。三雕就是用在建筑上的木雕、砖雕和石雕。在查济的民居、祠堂、牌坊、桥梁、墓室等建筑上,处处散落着三雕的身影,或优雅,或雄浑,或繁复,姿态各异,美轮美奂。查济是一个典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岁月的浸润使它变得灰白、雅致;四座群山像巨掌环绕着它,而它就是手掌中的一件修炼千年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