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静山创立了集锦摄影 集锦摄影大师——郎静山

2017-10-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略论郎静山"集锦摄影"的意蕴追求     摄影艺术大师郎静山,在他漫长的摄影岁

                             ——略论郎静山“集锦摄影”的意蕴追求     摄影艺术大师郎静山,在他漫长的摄影岁月里,接触相机近百年,在摄影艺术领域里寻找表现“中国美”的方法。

以相机代替画笔,重塑中国画的山水意境,将绘画的高超境界,融入在摄影艺术之中,创造了“集锦摄影”法,被人们称为“影中有画,画中有影”的一种自在无为的风格,他的一世纪摄影生涯,不仅富有传奇性色彩,同时他的“集锦摄影”作品内涵,是展现中国民族文化之美,用相机显影所创造的中国文人画意蕴,独树一帜,享誉全球,是中国影坛文人画意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数以万计的摄影作品,构成了绚丽多姿的集锦摄影画廊,丰富了中国影坛和世界影坛。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的确立,近百年的不懈努力和求索精神,是值得我们研究、学习的。

一、郎静山早期摄影创作与集锦摄影风格的形成     郎静山认为摄影是西方科技的伟大发明,中国山水绘画则有独到的艺术境地,因此,让两者完美地融合,创造具有中国水墨渲染美感的集锦摄影作品,是他一生的追求目标。

人们说:郎静山以一个世纪洞察生活的眼睛,用毕生的精力捕捉和创造中国山水意蕴的自然美,这双眼睛其实就是一只最精良的镜头。这话一点不假。他的近百年摄影生涯,创下了不少“第一”的头衔:中国第一位摄影记者,第一位开创教育先河的摄影老师,第一位以集锦摄影表现中国画意的摄影家,第一位拥有世界各国最高名衔的华人,第一位创造和举办“百岁摄影展”的世界纪录的摄影大师…… 人们提起郎静山,就会与集锦摄影联系起来。

集锦摄影的“意蕴”是什么?他又是如何有此灵感呢?不妨从他小时候学习摄影开始。出身军人世家的郎静山,从小因受其父郎锦堂的影响偏爱书画。12岁进入南洋中学念书,由于他绘画基础成绩较好,很得国画老师的赏识,这位老师喜欢玩相机,在爱徒心切之下,将这门当时称为“绝活”的照相技术传播给郎静山。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因此而意外地造就了一位国际知名的摄影艺术大师。     踏入社会后的郎静山,不久以业余记者身份首次发表取材于上海公园内景色的新闻照片,反响极为强烈。

当时正值上海时报进口印报机,郎静山也就成为中国首位摄影记者专为报馆提供新闻照片,开始了他的摄影生涯。

    一个摄影家的艺术思维,创作风格,创作方法,皆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郎静山的青年时代,刚好全球摄影界处于绘画主义的全盛期。我国的一批摄影家由于受传统绘画风气的影响,大都以文人画意唯美为主,尝试运用摄影来创造“中国画意”的特有韵味。

他们提倡影艺,举办展览,成立影社,颇具活跃。摄影这个所谓的“舶来品”,在这个时期传播宣传媒介上发挥了它独特的功能。

可以说几乎是与动荡的近代史同步发展。     1931年,郎静山以一幅《柳丝下的摇船仕女》写实作品,首次入选日本国际摄影沙龙,开始他把艺术作品推进国际摄影界的历程。据介绍在当时国际摄影沙龙的镜头下的中国人,不是抽鸦片的烟民,便是裹小脚的女氏,他们每以好奇心理猎取中国不良风俗的照片,传播流传海外,甚为国民耻辱。

这个时期一批包括郎静山等文人摄影家,以中国传统文化韵味与美好的山水意境、民族风情作品送展沙龙,用这种最有力的国际性语言,把中国山川之美,文物之博,道德之善介绍展示于世界,宣传中国民族文化之伟大,修正西方对中国人的印象。

郎静山认为:摄影本身就是写真,但我们要利用它作为我们创作艺术、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而不是跟在西方科技后面跑,永追不止。

他自己主张在技巧上应吸收西方科学文明,使摄影这个“舶来品”,在中国不再是件难事。但在艺术视界,无论是取景构图,还是画面色调,应多研究创作将中国画理融入摄影,表现气韵生动、高超意境、自己独特风格的“集锦摄影”作品。

二、“郎氏风格”的精髓与意蕴追求     郎静山说: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集锦摄影虽然制作过程复杂,但有一个标准镜头,就可以走天下。 摄影技术是西方科技上的一项伟大发明,而中国的绘画则在艺术上独到的艺术成就。

普通的直观照相与艺术表现是两回事。也就是说,照片本身只取得对象,若以艺术家独具慧眼的角度去捕捉,用心思智慧改变光线气氛增加美感,才能产生艺术魅力。所以,郎静山的集锦摄影基本上是以两个途径研究和发展的。

一是利用硬体的科技,新的机器,新的技术捕捉对象。二是在艺术表现上求突破。中国传统艺术不但历史悠久,并且博大精深,可以无穷地发掘,借鉴利用。那么,如何熔西方技术与中国艺术于一炉,是他突破传统摄影的模式限制,走出个人风格的基本创作动机。

由于早年扎下的绘画基础,也是导引他将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所韵,纳入摄影作品画面的主因。     画家作画用笔,摄影家创作有相机,两者的工具虽然不同,但同样都是营造美好的画面的平面造型艺术。

中国绘画所谓的“定景”,其实就是摄影中“构图”定景的原则和方法,有疏密、繁简、虚实、阴阳、呼应、调和等等。这些均可运用于摄影艺术创作的构图之中,画家笔下的晴雨明晦、朝晖夕映、高山流水、万壑松风等表现气氛,同样也可能用摄影之法营造出来,甚至中国画中所强调的意境,如“远山一高一低则有情”,“云出岫而无心”、“鸟倦飞而自返”等画中的意境,摄影同样也能呈现出来。

可以运用角度、光影的选择造成中国画所表现的“气韵生动”艺术效果。     中国画在绘事六法中,有所谓“经营位置”与“传模移写”的画理。画家在用笔墨时可以取舍万疏,支芜存菁。

摄影在受机械与环境对象的限制时,则必须采用“集锦”之法。所谓“集锦”就是集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取画面之所画,如同国画中传模移写的经营位置之法,使作品达到理想、完美的境地。

    据朗毓祥先生在《我的父亲郎静山先生》一文中介绍:“父亲热爱中国艺术与民族文化,为了探索和创造能够反映灿烂的中国文化的摄影艺术,下了很大功夫研究历史画论,咀嚼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艺术精髓;遍阅唐诗、宋词、元曲,背诵其中的精篇名篇,他要把画意、诗意融进摄影作品。

创造属于自己的摄影艺术,属于中国文化的摄影艺术。” 由此看来,任何一门艺术,任何一个时代,艺术都有其自身与历史割不断的师承关系。

没有这个师承,艺术就失去其藉以发展的基础和联系,摄影也是这样,要看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吸收、理解和把握的程度。一个艺术家的独特个性,艺术风格,是与个人整个精神气质,创作理念,生活阅历分不开。

艺术的气质,独特的生活感受,导引形成他在艺术上的个性和风格。这便是“郎氏风格”的理念产生由来。艺术创作要靠人生彻悟,心灵迸发;要靠热心浇铸,魂魄呼号。郎静山在创造集锦摄影之前,已有十余年的写实摄影基穿他以民族魂的中国绘画理法,呕心沥血地研究和创造相适应的写意摄影表现方法。

他运用“师造化”而“出乎造化”,不“直观描末而有“有所取弃”的画论,浇注自己的意念和思想,来营造“理想境界”;他采醛鸟瞰透视”的国画布局来充实和丰富摄影画面,调整“平面透视”的不足。

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别具中国风格的《集锦摄影》作品。     “郎氏风格”的精髓在于中国化。

事实上郎静山的成名作,并非从“集锦摄影”发端的。它只是体现“郎氏风格”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从开始的写实摄影为基础,创造了以写意为目的的画意摄影。他以具象摄影为根本,冲破具象拓展浪漫写真的集锦摄影。

1942年他的第一件集锦作品《春树奇峰》在英国首度展出后观者称奇,并获得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首奖。1950年所作《松鹤长春》参加英国国际沙龙,被誉为最杰出的佳作。数十年来,郎静山的集锦摄影已名扬国际影坛。

据不完全统计,参加各国沙龙400多个,入选作品逾千幅,获奖作品百余幅。 三、郎静山“集锦摄影”技巧基础探讨     郎静山认为,集锦摄影,拍摄技巧固然重要,但是,冲洗、剪裁、放大组合等技巧更为重要。

每幅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是在窒闷面黑暗的冲映室中的心血结晶。     集锦摄影是“郎氏风格”的杰作,在于尺幅之中成影于气象万千的画意效果。

事实上这样的作品来之不易。每一帧作品花费的时间、功夫不一。有的只要拍几次即可成功。有的得花上几十张甚至几百张照片素材,才得以完成。通常一幅作品约需数十次试验放大,用尽匠心,方能浑然成趣。例如他的《百鹤图》完成时间跨度长达77年。

《松鹤长春》这幅用了四张底片完成的佳作,时间跨度达33年。这也是集锦摄影的珍贵之处,也是郎静山得以名扬国际近百年的原因。     有人问,郎静山“集锦摄影”之法的艺术技巧、要诀是什么?我理解就是对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艺术构思,艺术创造,艺术加工,然后重新塑造画意。

在有限的画幅中,达到无限境地。制作集锦摄影的要诀,在于不违背自然。

它的创作步骤,包括收集素材,排比图片,规划草图,接合底片等几个过程。拍摄物景不限于地,不限于时,不限于远近,不限于气候,随游所至,任意取舍,一花一木,一水一石,皆是可以收存、集合的素材,达到传模移写的作用。

    制作集锦摄影的另一个要诀,就是要掌握其“真”。首重图片间角度、光线、透视排列与景物时序的关系。都应符合人们对自然的视觉观念,否则就会接合拼凑失真,弄巧成拙。

景物的排置应以视觉印象为依据,力求突破呆板的镜头规律限制,仿佛国画中的构图布局,无论背景远近往往都是同样清晰。对主体及宾衬体关系惟以繁简、浓淡区别,方能成为胸中丘壑。在接合底片时,尽力寻出它们相通的脉络。

避免出现硬接的痕迹。据介绍郎静山在制作接合景物时,多用散光点镜头,将光圈收小,用少许散光放映,照片色调显得格外浑融。如以网线版加在感光纸上套放,补救两底之间的接合痕迹,会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他的《松鹤长春》佳作,是用四张底片集锦合成。“山峰”取材黄山,“松树”取材上海,“山坡”取材苏州,连同仙鹤四景集成,历时33年完成。一幅作品的制作,从取材、构图、曝光、接合、重叠十分不易,成功与失败全凭摄影家的艺术技巧和功力。

    综观郎静山的集锦摄影作品中,山水是他最独到的一类。据郎老生前与笔者表示:他之所钟爱山水,除自幼喜爱国画山水深邃之美外,更因山水源于自然。

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奥妙,移在静态的摄影之中,就很可观了。     “郎氏风格”作品不仅蕴涵中国绘画的韵味,并且运用中国传统的写意手法,使作品含蓄蕴藉,“像外有像”、“画外有境”,把写实和寓意融合结合,将传统的绘画之法融于摄影画面构图之中,表现出东方艺术思想的特色,具有中国传统美学和人生观的内涵。

作品中的山川气韵,皆取材于大自然的真实景物,原形入画,取精用宏。通过独具匠心的艺术处理,变平面透视于鸟瞰透视,使画面具有气象万千错综复杂的真实美感。

    “郎氏风格”作品,除发挥其近取其势、远取其质的中国画意独特风貌之外,充分显示了黑白摄影的艺术韵律和品格。

就艺术追求而言,其作品的形成与发展,思维与形式表现艺术独创性,也不是仅从书本上而来,而是从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以及当时绘画主义影响所获得,从摄影术输入中国,开始摄影到研究摄影;从写实到写意而至诗意,从具象到抽象乃至集锦格局,整个变化与发展,直到登上国际影坛高峰。

那种对艺术不懈追求,不断进取的献身精神,表现了一位东方艺术家的典型的品格。     当今中国影坛乃至世界影坛,百花争芳斗艳,个性、风格、流派纷呈。

报导性、纪实性的、写实性的、抽象的、印象的,自由驰骋,相互交流,相互补益,展现出大河奔腾艺浪叠翠的生动局面。“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性的”。艺术创作要走自己的路,切莫模仿别人,继承传统要跳出传统,要创造独权一帜的作品,要继承师名,切莫继承师气。

从张扬艺术个性方面,郎静山的创作思想,创作理念,创作道路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探讨的。用相机显影的百年岁月“郎氏风格”的内涵是中国的、东方的,没有西方摄影的模式,是近代摄影拓荒有成就的杰出艺术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