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千字文译文 当代学者、诗人周笃文评张继《中国书画千字文》

2017-05-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当代学者.诗人周笃文评张继<中国书画千字文>当代书法篆刻家张继新近完成的<中国书画千字文>创作,是一项重量级的文化工程.作者苦心孤诣积数

——当代学者、诗人周笃文评张继《中国书画千字文》

当代书法篆刻家张继新近完成的《中国书画千字文》创作,是一项重量级的文化工程。作者苦心孤诣积数年之力,用一千个汉字(一字不重)组合成二百五十句四言诗。对五千年书画发展的历史,作了高度浓缩而又生动精彩的艺术概括。

同时以二百五十句,每句十字,计二千五百字作了韵释,再以十万字作了详解。他还用篆隶楷行草五体书法给予表现,并创作数十米绘画长卷,为这些历史巨人传神造像。最后精选上等印材三百方,精心篆刻,使之充满元气淋漓的金石韵味,真可谓心裁独出的旷代巨制。

张继生于河南长葛。这方水土的文脉有中国楷书鼻祖钟繇,《诗品》作者钟嵘,在近邻的沈丘还有《千字文》的首创者周兴嗣。据载,周兴嗣奉梁武帝萧衍之命,一夜之内就把王羲之帖中选出的一千个不同的字,编成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千字文》,它作为最重要的启蒙识字读本,流行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张继正是深受先辈乡贤的熏沐,一脉相承,乃有此别开生面之力作问世。

作为诗歌来讲,“千字文”的重要特点是不仅不允许有重字,而且还有严格的押韵要求。将一千个独有汉字,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写成合辙押韵具有声情意象之美的诗歌,已属大难,而张继却一韵到底,不杂他韵,这就难上加难了。作者以超乎常人的诗才与高度概括的能力,很好地做到了。

张继的《中国书画千字文》经过匠心处理,看起来赏心悦目,古雅典重;读起来金声玉振,一片宫商。如起首十四句:“冥宇无际,大帝开天。洪荒终止,结绳纪年。昧愚渐化,庖牺发端。崖刻禽兽,书画一源。制陶勾绘,鬲罐盆甗。

图成史皇,杂色抹染。庶民造字,仓颉梳编。”从盘古开天地的传说说起,到结绳记事、伏羲画卦、崖壁刻勒、庶民造字,以及史皇、仓颉开创书画的文明启蒙成长史,说得清清楚楚,原原本本。千字文的结尾十句则云:“齐璜名耀,悲鸿破樊。

晚熟宾虹,定标于髯。星辰迷漫,晖灿遗产。仰慕峻岭,尤冀巍巘。道昭禹域,光熠人寰。”作者遴选出近百年来最具代表性的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于右任四位顶级大家加以歌颂,并信心满怀地展望中华民族的艺术之精魂必将如日东升,光照人寰。

张继的《中国书画千字文》对五千年书画史之发展脉络与流派风格进行了诗意化的表述。一人一事,千斟万酌,反复提炼剪裁,以求公允恰当。在文字的安排上,主要从事实与影响出发,不限于朝代的长短。比如秦始皇在位不过三十六年,统一天下只有十一年。

然而他统一文字,推行隶书,刻石名山,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作者用十二句重笔表之:“六国秦并,同文共阐。浑通匀停,丞斯削繁。整饬峄泰,朴质诏版……程邈作隶,使纵趋扁。省便记事,木牍竹简。

”突出了秦朝伟大的历史文化之贡献。再如王羲之,作者云:“逸少聪悟,卫铄慧眼。奉橘姨母,禊序顶尖。献追父足,法意弘传。”既讲了王羲之的颖悟,还介绍他的老师卫夫人。又对《姨母帖》《奉橘帖》《兰亭序》大加赞赏,并说到其子王献之的成就。对于书圣一门的师承家学作了充分的评价,可谓详其所当详,略其所必略。史家笔墨,固应如是。唐宋两代文化昌明,人才星灿,作者则分别

用三十二句和三十句加以概括。关于唐代,首言“鼎世王倡,施措越前”强调唐太宗爱书法,立书学书官,造就了一代书风。“祭侄撼魄,争座比肩”则是对颜真卿二帖的特殊赞美。关于唐代画风之盛,则以“阎祖显旺,立本步辇。

曹衣吴带,尉迟突感。思训携家,展述游览。摩诘辟径,驰誉辋川。骏骥霸幹,绮罗昉萱。韩滉牛五,韦偃马千。卓歇胡瓌,翎羽稷鸾”历述了唐代主要画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画作,神光离合,昭昭在目。宋代名家则首推苏黄,如云“苏轼振耳,食诗数三”“砥柱廉蔺,涪翁锋锬”强调东坡的《寒食帖》为行书第三。

山谷的《砥柱铭》,笔锋锐气,雄霸一代。清朝亦文风昌盛,继轨唐宋,作者用二十余句表之。“乾隆降旨,秘籍琨璇”表彰他编著法帖之功。对于前朝四僧,中期八怪以及洋画家郎世宁的贡献,也作了确当的评价。如云“称颂释子,涛耷仁残”“洋郎合璧,燮梦篁园。聘翔勉鳝,膺撰贞嵒。任颐虚谷,魅力蕴含”,皆精练允当,独具隻眼。

《中国书画千字文》可以说是一部用韵文写成的千年书画史。它精光四射,韵律悠扬,充满了诗歌的芬芳,翰墨的神韵,丹青的精彩以及金石的斑斓。同时,该文还是一部汇通诸艺,涵纳古今,闪烁着华夏文明奇光异彩的杰作。作者又用诸体书写,辅之以丹青造像、金石篆刻,达到了诗书画印的完美统一。

因而赋予了它一种海涵山负的厚重感与贯穿古今的时空意识,以及直切当下的现代情怀。这是一项激活传统、继雅开新的文化工程。我们要感谢作者,是他孜孜汲汲,年复一年,以取经者的虔诚,筑城者的坚毅,天才艺术家的灵性和执着,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构建了一座时代的丰碑。最后以一首小诗为这篇序文作结:

华夏文明万古长,五千年史纪辉煌。

曹衣吴带丹青妙,坦腹笼鹅逸少狂。

两宋三唐花似锦,四僧八怪笔如芒。

奇才更有张郎继,尺二兼毫倒海江。

(周笃文当代学者、诗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