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澍工商银行副行长 工行副行长谷澍:加快转型发展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

2018-04-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李丹丹)工行副行长古澍5日上午在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表示,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面对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市场格局和经营环境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李丹丹)工行副行长古澍5日上午在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表示,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面对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市场格局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要下决心实施转型发展,把挑战和压力转化为调整经营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拒绝战略转型必然陷入困境。

去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两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扩大利率浮动区间,今年7月20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可以预见,随着各项政策的密集出台,包括存贷款利率全面放开的利率市场化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古澍表示,从根本上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本质是将市场均衡利率的发现和决定权由中央银行向市场主体转移,使市场在资金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经济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必然会迎来调整经营结构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契机。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使商业银行面临来自盈利模式、市场竞争和风险管理等全方位的挑战。

一是盈利增长的挑战。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将由资金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变动频繁且走向更难预测,经营成本和利息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从一些国家的历史经验看,利率市场化改革短期内往往伴随着利差收窄和波动加大,长期则会随着金融业转型和资产负债多元化调整到位而逐步稳定在一定水平。

二是市场竞争的压力。利率市场化深刻改变了金融市场竞争格局,不同银行由于实力不同、业务结构不同、管理思路不同,反应速度和应对策略也各不相同。一方面,部分银行为了满足信贷资产扩张的需要和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依靠上浮存款利率缓解流动性压力,赢得存款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部分银行由于贷款议价能力不强,通过降低贷款利率的价格竞争手段来获得客户青睐。

三是风险管理的考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如果缺少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银行过于强调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弥补风险损失,将导致潜在信用风险增加,信贷资产质量下降。不仅如此,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资金价格变动将更加频繁,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也显著增加。

从制度和技术层面看,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一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分阶段有序推进改革,做到既不消极等待,也不激进冒进,降低改革风险与成本,提高改革效益。另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存贷款基准利率对整个金融市场的产品定价的影响应逐步减弱,只有通过市场手段建立市场基准利率,构造合理的基准收益率曲线,各种金融产品才能真正实现以市场基准来定价。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面对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市场格局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要下决心实施转型发展,把挑战和压力转化为调整经营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拒绝战略转型必然陷入困境。以美国为例,美国在1986年实施利率市场化,随后四年中由于银行业竞争加剧,相当数量的中小银行难以生存。

而另一些银行却依靠经营结构转型,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经受住利率市场化考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也唯有通过战略转型,稳步推进发展方式与增长模式的变革,实现经营结构的优化调整,探寻新的利润增长方式和市场空间,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积极推进包括体制机制和经营结构在内的战略转型,加快形成资本节约型的发展方式

实施战略转型,首先要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推动体制机制转型,完善公司治理、变革组织架构、引进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强化风险内控。再者,就是要积极推进经营结构的转型,实现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收益结构、客户结构、渠道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这是战略转型的核心任务与具体体现。

具体而言,一是逐步由以信贷资产为主转变为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并重,提高资产的综合服务盈利水平。二是控制高成本负债增长,提高低成本负债比重,创新包括理财等各类负债替代型产品,把更多传统负债业务转化为能带来中间业务收入的金融工具。

三是逐步由以利息净收入为主转变为利息净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并重,实现收益来源的多元化。四是大力推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银行等新型渠道的发展,促进传统渠道与新型渠道的协同发展,构建适应银行自身发展特点和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机构网络布局。

第二,推进综合化经营,打造全功能型金融服务中介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企业和居民金融服务需求升级,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推进综合化经营,从单纯的存款贷款模式,转向存款贷款模式、交易投资模式、价值管理模式并重的经营体系。在价值管理模式中,银行是信息中介,不承担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更适应利率市场化趋势和经济发展需要。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期,改革创新将成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系统优势、人才优势、渠道优势,不断推出商业银行非牌照类创新业务,创新开展基金、证券、租赁、保险等牌照类新兴业务,扩大经营范围和市场空间,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盈利增长格局。

第三,实施国际化战略,实现区域互补和全球联动

国际银行的发展经验证明,银行通过实施国际化经营,可以减少对国内经济的依赖程度,分散周期性风险。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国际化经营的空间十分广阔。在国际化过程中,要坚持服务于中国经济全球化,不断完善全球服务网络,使境外机构数量、资源布局与我国贸易投资格局更匹配。

坚持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线,因地制宜地发展批发和清算业务、零售业务、融资和交易业务。要坚持依托集团整体优势,重视内外联动,建立一体化经营格局,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第四,建设信息化银行,以大数据技术锻造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应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银行信息化”向信息化银行发展。银行信息化强调现代信息设备、工具和技术在银行经营中的应用,信息化银行是建立在“银行信息化”基础上的运营管理模式革新,是更高层次的银行信息化过程。

信息化银行建设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应用,将极大改变银行过去发掘业务机遇和拓展客户的传统模式,显著提升效率与准确性,帮助银行实现业务转型和结构调整,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挑战提供重要的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