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法祖的学生 裘法祖与吴孟超 两位医学泰斗的师生情缘(图)

2017-09-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 宋效忠 通讯员 叶波 实习生 危潇潇)摘取最高科技奖桂冠的吴孟超院士早年就读于同济医学院,曾师从著名外科专家.资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 宋效忠 通讯员 叶波 实习生 危潇潇)摘取最高科技奖桂冠的吴孟超院士早年就读于同济医学院,曾师从著名外科专家、资深院士裘法祖。

昨天,92岁高龄的裘法祖在汉得知自己的学生获得大奖后,非常高兴。他兴奋地说: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将他带入肝胆外科之门”

1947年初,裘法祖刚从德国回到上海,受聘于母校上海同济医学院担任外科教授,很快名扬上海滩。当时21岁的吴孟超正在同济医学院求学,他把裘法祖当作心中偶像,萌生了当外科医生的念头。

1949年,吴孟超毕业后到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工作。1952年,裘法祖随同济医学院整体搬至武汉,裘法祖当时兼任第二军医大学外科主任。“从1954年到1958年,他一直跟着我学习。”

四年间,吴孟超从查房、检查病人到科研、开刀,一直与裘法祖在一起。“他非常勤奋、非常刻苦、非常聪明、对病人非常好。”裘老一连用了四个“非常”形容他的得意门生。

1958年,吴孟超向裘法祖请教今后的方向发展。裘法祖说:“肝胆外科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在裘法祖的指点下,吴孟超和另外一位同事一起翻译美国人写的《肝脏外科入门》,快捷地进入了肝胆外科的大门。

多年以后,吴孟超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和他的老师———“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一起记入了中国外科的历史。

“他的成绩远远超过了我”

裘法祖开刀手法高明,被誉为“裘氏刀法”。“裘氏刀法”以精准见长,手术时不多开一刀,不少缝一针,尽量减少病人的创伤。吴孟超当学生时,认真学习了“裘氏刀法”。

裘老说:“吴孟超的成绩远远超过了我,无论在临床还是在理论方面,都对我的东西作了改进,并有很大发展。”

1975年,一个叫陆本海的安徽农民,肚子大得像十月怀胎的孕妇。在无人敢做手术的情况下,吴孟超亲自主刀,最后为病人切下了重达18公斤的巨大血管瘤,这个重量至今还保持着世界纪录,而陆本海一直还活着。

裘法祖说,“这么难的手术,我当时也做不了,他远远超过了我。我非常自豪,因为希望学生超过我。”

吴孟超已83岁了,还经常一天做3-4台手术,并亲自主刀。裘法祖补充道。

“我俩的师生情,堪称全国模范”

作为裘法祖的学生,吴孟超每年至少要和裘法祖见二三次面。每次吴孟超到武汉,第一件事是看望裘法祖和师母。

2004年6月,中科院开院士大会时,裘法祖和吴孟超在一起呆了一个多星期。裘法祖说:“当时他见我年纪大了,扶着我,陪我吃饭,接我送我,对我非常尊敬。”

每年春节前后,吴孟超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打电话或寄来贺卡,向裘法祖拜年。

谈起和吴孟超的情谊,裘法祖说:“我们的师生情全国少有,堪称全国模范。现在有些学生做不到这样,甚至过河拆桥的也有。”

“在热爱病人方面,我俩完全一样”

近年来,裘法祖、吴孟超除了进行学术交流外,特别注重讨论医德医风和培养年轻人的问题。

裘法祖说,现在医德医风太差了,我们最担心的也是这个问题。上个月,吴孟超在教育部和卫生部组织下,来到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和裘法祖一起给学生们作报告。现实中一些白衣天使只知道向钱看,对病人的痛苦丧失同情心,麻木不仁。两位老院士都对此痛心疾首。

裘法祖说:“从医这么多年来,我从未收过病人一分钱的红包,家里从不接待病人,他也是这样。”

裘法祖认为,在为人方面,吴孟超和他完全一样。裘法祖热爱病人,平时有很多病人打电话找他,有些是他素不相识的,他只要能帮忙,就会尽全力。吴孟超平易近人,没有架子,他的办公室是敞开的,病人可直接找他。

同时,两人都对夫人很好。裘法祖夫人有帕金森病,吴孟超夫人曾出现过脑溢血,他俩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照顾。

裘法祖说,一个人对夫人好、对老师好,工作非常勤快,是真正的品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