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世波妻子 华润集团董事长陈新华简历逝世原因 陈新华父亲妻子资料家庭背景

2017-11-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导读]:陈新华,原任华润集团董事长一职,曾任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2001年1月担任华润集团董事长的职位.2015年8月20日据悉,陈

[导读]:陈新华,原任华润集团董事长一职,曾任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2001年1月担任华润集团董事长的职位。2015年8月20日据悉,陈新华2015年8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据悉陈新华系因病医治无效去世。2015年8月21陈新华的遗体告别式将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的大礼堂中举行。

陈新华先生住院治疗期间,集团傅育宁董事长、乔世波总经理、王印副董事长、陈朗副总、王传栋副总、魏斌总会计师等集团领导到医院探望。陈新华先生逝世后,傅育宁董事长代表集团董事会并以个人名义向家属发了唁电,对陈新华先生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家属致以深切慰问。

陈新华往日资料:

华润集团董事长陈新华日前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重组华源集团目前最需要解决的就是股权松散问题。对华润集团的发展战略,陈新华表示,不会加快扩张多元化的步伐,而是要收缩和调整。

陈新华说,华源的小股东数目极其庞杂,"它的股东3米长都写不下来,估计整堵墙都写不下来。我们正在一步一步解决。"

他表示,华源需要的资金量很大,但注资华源的资金数额并未确定下来,这是因为华源集团的股权结构极其混乱,需要先解决这个问题。但华润目前做不到持股100%,现在要解决股权和现金流断裂这些最紧急的问题。

"您对重组华源没有100%把握吗?"对于这个问题,陈新华回答称,"当然没有。首先是因为客观上非常困难,华源的股权非常混乱,这很难弄,有可能在该干的时候失去机会。这是一个挺大的问题。第二,一般国企反映出来的问题只是海面上露出的冰山一角,慢慢地会露出更多,我相信这个公司也是这样。

这个问题不可预见。第三,国企改革有很多困难的地方,要特别费功夫。不光需要体制机制的变化,还需要管理等环节的配合,所以说,我们不一定能做成这件事情,但我们会努力去做。"他表示,华润是一个国有控股企业,对有问题的国企,也有自己的责任。华润集团希望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在国有控股企业中很优秀的公司。

对于华润未来的发展目标,陈新华表示,就在去年华润通过4年的时间实现了规模翻一番,今年新的规划是,通过比5年长一些时间实现规模再翻一番。

陈新华称,华润集团不会加快多元化的步伐,而是在目前所涉及的行业里进行整顿,使得所涉及的具体领域数目更小一点,并把涉及的行业类别归纳成几大类,希望把主业做得特别大、特别强,并控制住主业大致在4-6个行业内。

"只有一个主业也会有麻烦,因为华润不是垄断企业,而全是在激烈竞争的行业。要么就死,所以不可能只有一个主业。只搞一个主业反而是不对的,因为特别是在目前还没有形成非常有优势地位的情况下。"陈新华说,华润在整合的道路上,会不断卖一部分、收购一部分企业,从而使得自己涉足的行业更接近主业。

"华润重组华源,不是单纯地搞资本运作,而是要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和加强经营管理,将华源做实,做强,做大,做持久。"6月初,华润集团董事长陈新华低调抵沪,与华源集团以及上药集团领导层进行了座谈。这是华润入主华源后,陈新华首次来上海。

陈新华表示,重组进程必然困难重重,因为要涉及股权架构调整,解决资金危机,改善和加强内部管理,在改革的同时还要保证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陈新华强调,本次重组不仅仅是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改革体制和机制的同时,通过企业的发展逐步解决诸多难点。他认为,重组必须要高起点、高标准符合市场竞争需要的体制和机制,不能再重复老国企的弊端,关键在于树立股东观念,并且制定和完善规则和制度,对已经有的要再次重申,未订的要新订,不适合的要重新制订。规则和制度一经确定,一定要严格执行,同时还要减少管理层次。

在人事方面,陈新华表示,不管将来进行什么改革,怎样发展,华润都会坚定不移地依靠原有团队,使用当地干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包容文化,华润集团才能够取得一些成绩。华源医药,纺织,其它三大板块必须各有专人负责,一把手要责、权、利相结合。

华润集团已经明确阎飚是华源重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华润集团从2006年开始对阎飚的考核与奖惩要看华源重组工作能否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陈新华表示,华润已经提前一年把整体业绩翻了一番还多。今年华润又提出要再翻一番,这个新目标必将包括华源奋斗的成果。

华源集团高层坦称,刚开始有些人还对重组有些抵触情绪,现在看到进展顺利,对前景也更充满希望。陈新华在与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深谈中,已确定华源集团将增持上海医药集团股份至70%,达到控股,而此前华源只拥有上药40%的股权。

香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新华近日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香港经济未来的出路,一定要根据自身优势,通过参与内地经济建设,从中寻找新的出路。

曾担任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的陈新华说,中国内地在发展,在进步,香港与内地间的差距在缩小。因此,在提升原有优势的同时,不断创造新优势,这对香港是十分重要的。

陈新华指出,目前香港经济面临的困难是由两方面因素造成的:外围因素和本地经济结构性调整因素。

他说,从近期数据看,美国经济衰退已经结束,香港主要出口市场的经济开始好转。中国内地经济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香港是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外向型经济体,外围因素的好转,将很快带动香港经济走出衰退的境地。

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香港经济正经历结构性的调整,这种调整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事,期间要承受痛苦,付出代价。

陈新华说,善于把握机会,勇于拼搏,是港人的特点。香港开埠以来经历了几次经济调整,每次都成功转型,推动了香港经济高速增长。目前,香港各界有识之士都在积极探索、努力推动香港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出现。未来香港经济的出路在哪里?财政司长梁锦松在今年财政预算案中提出了以商业服务、物流、旅游和金融作为未来香港经济发展的重点。这是比较务实和可行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