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母亲 重庆畅销作家虹影:曾因是私生女与母亲隔阂深

2018-0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昨日,重庆籍女作家虹影首部自传体散文集<53种离别>在豆瓣的评分高达8.3.自7月上市以来,这部作品备受业界和粉丝好评.她在书中首度披露,曾

昨日,重庆籍女作家虹影首部自传体散文集《53种离别》在豆瓣的评分高达8.3。自7月上市以来,这部作品备受业界和粉丝好评。

她在书中首度披露,曾因自己是私生女的缘故,感觉从小遭受母亲的嫌弃,远走他乡后隔阂越来越深。2006年母亲去世,她回重庆奔丧,从母亲的遗物中发现一个秘密,这才真正理解母亲对她的感情。

日前,重庆晚报记者通过邮件采访了正在意大利度假的虹影。这也是《53种离别》出版后虹影首度接受家乡媒体采访。她表示,在众多离别中,与母亲的离别最痛。

六岁 母亲想把她送人

“我不知道去哪。想想,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未来一片恐慌。”

《53种离别》开篇一文《忠县》,写的是作者在六岁时被送到忠县老家的经历:她是老幺,上面有五个哥哥姐姐。她六岁时,黄皮寡脸,头发稀得打不起一个辫子……那是个星期天,母亲在堂屋里闷坐了好久,突然对大姐说,你要走,那就顺路把六六带回我的老家忠县吧。

虹影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小时候每次和母亲离别,她就一个人悄悄哭泣。虽然乡下的大舅、幺姨、表姨都对她很好,“对我比他们自家的孩子还好。如果只有一个叶儿粑,他们肯定都让给我吃。但他们再好都不如母亲的坏,我真想母亲呀!”

当年春末到忠县,夏天结束时回重庆,虹影说:“如果我没有被妈妈想起,把我弄回重庆城里,让我上学识字,我恐怕也就是一个农村妇女。”

虹影回忆:“当时我不明白,为什么母亲一直尝试着想把我送人。”

十八岁 知道自己是私生子

“我记得当时我在渡轮上的心情,绝不要回去,今生不要回南岸。”

虹影现居北京,家住朝阳区一条人工河边。她对重庆晚报记者说,这里常常让她想起18岁之前生活的地方———重庆长江边南岸弹子石野猫溪一处院子。那是一片挤满小板房的吊脚楼。“家里只一间房,十平方米,朝南一扇小木窗,窗外钉着六根木柱,像囚室。挤下父母、三个姐姐、两个哥哥和我。”

虹影说,18岁生日那天,她终于得知了自己的身世:母亲曾经爱上一个小自己十岁的男人,违背所有人意愿,把她带到这个世界。“这是当地人人皆知的秘密,只有我被蒙在鼓里。”当时,哥哥姐姐都认为,他们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都是因为虹影私生女的身份,让他们上不了学、参不了军,下乡分到最差的地方,回城也回不了。“他们把这种思想灌输给我,我从小认为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一个让家人受苦的人,我是一个罪人!”

于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虹影离开了家乡。“我记得当时我在渡轮上的心情,绝不要回去,今生不要回南岸。”

成名后 内心拒绝与母亲说话

“母亲是试着与我说话,可是我的内心拒绝了。”

中专毕业后,虹影到重庆化工公司当会计,业余写写诗歌。“那时,虹影像个孤儿,不欢迎我们上她家,也从来不提家里的事。”我市著名诗人李元胜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和虹影同在一个青年作家圈,已经小有名气。

如今的虹影更有名了,李元胜和虹影仍然是好朋友。虹影每次回重庆,他们都会聚一聚。“后来,我感觉到她与家人的感情变好了。好几次,她都说去姐姐家耍。”李元胜说,不过,虹影几乎没提过母亲。

1990年,虹影远走英国伦敦。“出国前,母亲对我意见很大。她说,英国那么远,有什么好?”虹影说,在伦敦那些年,每到圣诞、新年,她都给母亲寄卡片和照片,可母亲从不回信。虽有18岁离家时的立誓,但还是敌不过对母亲的思念。多年后,她还是去看望了母亲。“每次我回重庆,若不是住旅馆,在家肯定和母亲挤一床。”

2001年夏天,二姐两口子陪母亲到北京,但虹影很少与母亲交流。“有一次,母亲使用我的卧室卫生间。我问她为何不用外面那个,她说这个好用。我说两个一样。”虹影回忆,母亲再没用过卧室卫生间。“母亲试着与我说话,可是我从内心拒绝了。”

住了一段时间,母亲坐火车回重庆。“我没有去火车站接他们,也没有去送他们。”虹影说,母亲从不提旧事,但女儿能想象母亲当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