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谷峰比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监测与护理

2017-05-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老年人高血压病人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24h动态血压监测对临床护理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

【摘要】  目的  评价老年人高血压病人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24h动态血压监测对临床护理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日本尼士DS-250)监测72例老年高血压病人24h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以白昼每30min、夜晚每60min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1次,时间从上午8∶00至次日8∶00。结果 通过对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数据的统计,发现夜间较白天的血压均值下降,提示大多数病人昼夜血压波动明显。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监测,在临床护理中可以全面观察病人的血压,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对病人的治疗、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监测;护理

24h动态血压监测仪所测得的血压,具有全面、客观、动态等优点,在临床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及药物疗效的评估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2002年4月~2005年4月我科对72例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分析

1.1  一般资料  本组72例,男46例,女26例,年龄60~85岁,平均72岁。按世界卫生组织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标确诊为高血压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监测前3天停用降压药。

1.2  监测方法简介  袖带固定在患者右上肢,利用记录仪,以5min、15min或30min自动测试,袖带在充血压(40~220mmHg)范围内自动调节,24h内可提供血压数据;最高收缩压、最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血压负荷等。

1.3  监测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日本尼士DS-250)进行监测。白昼(8∶00~23∶00)每30min、夜间(23∶00~8∶00)每60min各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各1次,监测时间从上午8∶00至次日8∶00。受试者日常活动不受限制。

2  结果

(1)大多数病人血压值在日间达高峰,午夜后降至最低点;收缩压与舒张压呈相似节律性变化,血压昼夜变化规律成双峰双谷曲线,即6∶00~10∶00、15∶00~19∶00为2次血压高峰;12∶00~14∶00、22∶00~6∶00为血压低谷。(2)通过对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数据统计,发现夜间较白天的血压均值下降>10%者52例,占72.2%;血压均值下降<>

3  讨论

3.1  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大多呈双峰双谷曲线  病人一般在6∶00左右从睡眠中苏醒,大脑皮质由抑制转为兴奋,起床后进行排便、洗漱、进食等活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心脏每搏量增多,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血压升至日间水平,从8∶00~9∶00形成第一个高峰,10∶00左右血压稳定并逐渐趋于下降,12∶00~14∶00形成第一个低谷,这可能与老年人普遍有午睡习惯有关。

15∶00~19∶00出现第二个高峰。

22∶00睡眠后血压逐渐进入第二个低谷。而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通常按常规给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是在三餐后,即7∶00、12∶00、18∶00左右,这显然与血压昼夜变化的谷峰不相符。

根据血压出现双峰双谷的时间规律,认为6∶00,14∶00,22∶00服降压药更合理。6∶00给药,既可以防止老年病人由于起床后排便、室外活动等导致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脑卒中,又可有效控制上午的第一个血压高峰。

14∶00给药不仅能有效降低下午的血压高峰,也可避免午间睡眠时血压降得过低。至于22∶00左右一次降压药的发放,则因人而异,即对于昼夜血压波动明显的病人,要适当减少药物剂量或不用降压药,反之则应于睡前按时给药,使夜间血压保持相对稳定,防止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组中有一长期患高血压的病人,72岁,每日晨起诉头晕,白天血压波动较大。通过分析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改变其常规饭后服药习惯,按6∶00、14∶00、22∶00时间给药后,晨起头晕现象消失,血压较平稳。

3.2  对老年高血压病针对性地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  观察高血压病人高峰时间的血压,对指导用药、治疗、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有着重要意义,但临床上护士为病人测量血压的时间,较难真实反映病情。而24h动态血压昼夜变化峰谷规律,为临床护士安排测血压时间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有文献[1]报道,在6∶00、12∶00、16∶00左右测血压较合理。这一结论与本组所得动态血压双峰双谷时间相符。但对于老年病人,因易受内外因素影响而致血压波动较大,故于睡前21∶00左右增测1次血压很有必要。这既可为晚间服降压药提供依据,也使夜班护士能对病人夜间血压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3.3  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程度对疾病的严重性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组资料中72.2%的病人血压昼夜波动显著(长柄勺型),这种昼夜节律变化对适应机体活动及保护心脏、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2]。另有27.8%的病人昼夜血压波动减少或小时(非勺型),提示病人有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2]。有报道,脑卒中更多见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3]。故对这部分老年高血压病人,护士要特别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尤其在夜间,因老年病人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降低,机体应激能力和防卫功能下降。因此睡前如何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避免不良刺激和情绪波动,合理使用降压药就显得格外重要。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监测老年高血压病人24h动态血压对于全面观察病人的血压、合理安排服药时间、预防并发症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孝芹,姚景鹏.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观察时间.中华护理杂志,1998,33(2):73.

2  罗素新.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预测价值.心血管病进展,1998,19(2):70-71.

(编辑:乔  晓)

作者单位: 675000 云南楚雄,楚雄州克山病防治研究所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