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宣是什么人 杜宪为什么离开央视的原因揭秘 杜宪家庭背景被扒令人咋舌(图)

2017-10-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杜宪为什么离开央视的原因揭秘 杜宪家庭背景被扒令人咋舌]杜宪为什么离开央视,因为杜宪同情那些学生,播的时候一身黑衣致哀.上面不爽,后面也就离开了.杜宪,女,1

【杜宪为什么离开央视的原因揭秘 杜宪家庭背景被扒令人咋舌】杜宪为什么离开央视,因为杜宪同情那些学生,播的时候一身黑衣致哀。上面不爽,后面也就离开了。

杜宪,女,1954年9月23日出生于北京,中央电视台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她是著名影星陈道明的夫人。八十年代末新闻联播当家主持人杜宪已经被大家所熟悉,自六月北京发生大规模的流血事件后,六月四日、五日、六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长时间出现黑色画面,当时的杜宪着一袭黑衣、以沉痛的神态进行播音,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悼,对暴行的抗议。

事件以后,杜宪、薛飞、张宏民都领受了一纸停止出镜播音的"组织决定"。中央电视台高层迅速换马,由军方人士接管。对播音员也实行"掺沙子",由来自军队广播电台的现役军人共同负责《新闻联播》,军方播音员用其铿锵有力的发音使人想起文革时期的高音喇叭。

杜宪的主播生涯就此结束了。调离播音组,去经济部作幕后编辑工作。她到经济部报到时,该部全体同人离座起立欢迎,鼓掌长达数分钟,令杜宪热泪盈眶,不知所措。          

提起80年代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杜宪和薛飞,相信很多年轻人都不认识他们。但是在那个时候,央视新闻联播主持杜宪和薛飞,却是一个被无数国人熟悉的名字。但是由于20多年前他们再镇压学生运动中的激昂主持,他们的命运改变了,1989年,他们两人都离开了《新闻联播》节目组,杜宪被调到了编辑部,而薛飞则主动辞职离开了CCTV。那么他们离开后现在的境况如何呢。

薛飞1982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随后出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音员、主持人。当时薛飞与罗京、张宏民曾被称为《新闻联播》的三大帅哥。然而,在80年代末,风采初露的薛飞却离开央视,从此在大家的视野中消失了。1992年,薛飞远赴匈牙利,在异国他乡风尘十载,。2001年回中国经商。现任中华女子学院播音与主持负责人、北京市思达路文化艺术学校董事长。

2001年,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薛飞重新回国发展,他先是张罗拍摄电视剧、开办演员培训班,之后又回到校园,在中华女子学院艺术系下面开办了主持与播音专业,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同时创办了一家郎诵艺术培训学院,重新登上讲台授课,教书育人。

说起陈道明的妻子,其实也是一位才女。从年龄上讲,杜宪比陈道明要大一岁,两人也算得上是姐弟恋了。据说,杜宪和陈道明二人都是初恋,陈道明和妻子杜宪认识的时候,杜宪还在北京广播学院就读。当时的陈道明,则是天津人艺的一名普通的演员。在1978年,杜宪到天津看望自己的舅舅,而舅舅则将自己同单位的陈道明介绍给了杜宪。

不过在当时,在杜宪父母知道了女儿的恋情后,杜宪的父母对陈道明的职业感到不满意,反对他们的交往。论起两人的家庭,其实都是书香门第。只是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天津。杜宪的父亲是清华大学教授,而陈道明的父亲是从当年的燕京大学毕业,后到了天津医科大学教英语。而为了能和杜宪走到一起,陈道明于1979年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

个人简历

1954年9月23号,北京出生。 1970年在北京人民轴承厂参加工作。

1977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

1982年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进入CCTV新闻部播音组。

1988年当选为政协委员。

1992年6月离开中央电视台。

1992年9月至年底--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交流。

1993年夏任"今日新闻广告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常州先奇影视制作中心"董事长。

1993年回国后出了一本《我在美国的106天》,由长春出版社出版。

2000年1月受聘凤凰卫视,担任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主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穿越风沙线》、《寻找远去的家园》节目。

杜宪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为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教授,她日后在荧屏上端庄大方的气质,与其家风不无关系。杜宪16岁初中毕业,巧碰上了一个"招工"机会,进入了北京人民轴承厂。它离北京已不近,离杜宪家住的清华园就更远了。

杜宪备战备荒时期

当时恰是"备战备荒"的非常年代,这座山沟里的工厂实行准军事化,已不再分车 间,而是划成一个一个连队。杜宪被分配到后勤连--即是解决一千多职工"民生"问题的大食堂。杜宪在伙房里一干就是七年,从揉面烙饼蒸馒头到切肉剁馅掌勺,十八般厨艺都上过手。但杜宪的看家本领是往本应煎或炒的大锅菜里加一瓢水。

杜宪文革时期

1977年"文革"宣布结束,并恢复全国高考。北京广播学院在门头沟也有个招生点。杜宪抱著姑且一试的心情,报名参加了初试。口试内容是一篇少数民族战士"贾贾哈古"所写的参加建设毛主席纪念堂的文章。那时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播音班子青黄不接,资深播音员李娟、吕大渝亲自到考场试图直接挑人,当时就看中了杜宪,并劝说她这就到电视台工作,别再赶高考这科场了。

她们说:"后面还有文化考试,你不一定行。"那时,电视很不普及,杜宪并不很清楚这是个什么行当,但也答应了。

但等到中央电视台去门头沟调她的档案时,档案已被招生办调走了。原来,杜宪刚过了合格线,后来被北京广播学院录取了。              

杜宪电视之路

杜宪的在校学习成绩远比她当初的考试成绩为好,刚毕业即成为中央电视台的第一 新闻主播。

杜宪才一出道,即成为中国大陆老百姓的偶象。新闻播音员并无演技可言,与西方的头牌主播和"名嘴"们相比,拘谨的中国同行绝无潇洒轻松、幽默逗笑等收放自如的发挥空间。她这般有"观众缘"的主播,不但空前,而且欲再觅一个恐怕也很不容易了。

杜宪离开"央视"

1992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邀请杜宪访问,台里拒放,她于是递交了第一份请调报告。此后这类报告写了一大叠,三天两头往上递还未有回音,恰好国际新闻广播电视交流中心("梅地亚")正式邀请她出任大型电视片集《中国小城镇》的主持人。杜宪欣然同意--她毕竟对电视专业魂牵梦萦。1992年,摄制组行经云、贵、陕、川、藏,所到之处都掀起了"杜宪狂热"。

杜宪继薛飞之后离开了中央电视台,与"梅地亚"签了5年的合约。"铁饭碗"砸碎了,她成了一位"合同工"。杜宪如愿到了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问,丈夫也一并同行。不久他俩就接到了来自纽约的电话,力邀杜宪出演《北京人在纽约》中"郭燕"这个角色。

原来,紧锣密鼓中的《北》剧组对"郭燕"一角选了多人仍不合眼,最后一转脑筋——这角色本身与杜宪气质挺接近,而且她人在美国,连护照和签证手续都省了。而且有陈道明这"大老倌"给她说戏,怎么也砸不了。

当然,算盘上最关键的那粒珠是--有杜宪的名气垫底,将来的收视率就等于买了双保险。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冯小刚、李晓明是名满电视界的"侃爷",风魔神州的《渴望》就是一轮胡侃侃出来的。

他们先冲著陈道明长传急攻:"我们在戏里给郭燕办一场婚礼,让她风风光光地嫁给你。你们当年没这气派吧?这回补办,留个盛装纪念照!"但后来,经过杜宪和陈道明的深思熟虑,依然觉得"郭燕"的角色不太适合杜宪,于是出现了著名的与《北京人在纽约》的解约事件。

杜宪回国,继续履行她与"梅地亚"电视中心的合同。一次,她与同事们到常州高技术开发区一行。地主曲意款待,还提出,如果大名鼎鼎的杜宪有意"下海"办公司,常州方面愿提供一切便利。

一间刚成立的中外合资"今日新闻广告有限公司"也力邀她加盟,该公司主事的本来就是她的朋友。杜宪"下海"了。她正式辞去了"梅地亚"的职位,赔偿了500元的合同费,从此成了"今日新闻广告有限公司"的艺术总监和"常州先奇影视制作中心"的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