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望隶书作品 龚望先生收藏天津书画家作品

2017-06-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津门耆宿龚望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由天津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周邓纪念馆主办,龚氏后人提供藏品所举办的"天津乡贤书画展",在天津的文史书画界是一次

在津门耆宿龚望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由天津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周邓纪念馆主办,龚氏后人提供藏品所举办的“天津乡贤书画展”,在天津的文史书画界是一次空前的盛事。龚望先生是久著声誉的一位书法家、教育家和收藏家。他的书法造诣很高,早已为界内外所推重,又常年培育了众多的文史书法人才。但对他的收藏则知之者不多。

我和龚望先生虽有一面之雅,也曾有过一次书信往来,但对他的收藏也是仅闻其事而未获观赏。现有幸参观龚望先生收藏精品,不仅令人大开眼界,一了平生宿愿,更从中见到龚先生苦心孤诣,关心乡邦文献的用心。

龚望先生既非素封之家,也无世俗财势,上世纪50年代又曾有过不公正的遭遇,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一介寒士”;但它在“君子固穷”的困境中,以读书人澹泊开阔的胸襟,既敬慎维护先人的遗留,复节衣缩食收藏乡贤书画作品,历有年所,颇多积累,孰意“文革”凶焰,毁其泰半。今所展示,虽为残存,已可叹观止。

这次展出龚望先生所藏乡贤书画作品,不是一个普通的书画展,而是有更深远的意义。它让人透过展品看到收藏者所凝聚的心血,了解和认识龚望先生的学行和品德,更重要的是显示龚望先生对地方文献即乡邦文献曾寄予的极大关心。

文献在我国很早就受到应有的重视,孔子就认为文献不足,就不能言史;汉萧何入咸阳,首先就收集文献,用为建国立朝的重要依据。一国文献无疑需由地域文献累积而成。所以地方文献一直为学人所重视。1941年,广东图书馆馆长杜定友首先提出保存广东文献为第一办馆方针,并规定地方文献包含史料、人物和出版3个方面。

于是公藏地方文献工作受到应有的重视,至今对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不断发挥重要的咨询参考作用。但私藏尚很少向社会公开,而像龚望先生如此成系统的专题收藏更属鲜见。龚望先生的乡贤书画收藏为地方文献的收藏增拓了新的部类。

龚望先生如此集中以乡贤书画为专题的收藏,作为一种地方文献来研究是十分可贵的。这些展品涵盖了明清以来,天津多数书画名家的作品。不仅如此,一些非以书画为专工的天津著名人物,也在收藏之列,可见龚先生收藏的着眼点,如诗名甚著之梅成栋、华长卿等人,遗墨极少,亦见于展品,收拾遗补阙之效。

而从书画款识来探求,亦足补史事之阙漏,如从唐敬岩、赵元礼和李叔同等作品中即可补正弘一法师之生平事迹。若以史为序,缀连龚藏诸乡贤作品,观察其风貌,体会其精神,不啻为天津文化得一发展轨迹。津人睹物思人,定当引乡贤诸作为骄傲,爱乡爱国之心,油然而生,是其爱乡爱国思想内涵,所具启迪、教化民众之功,不言而喻。

天津为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建市之说,久已啧啧人口;但此非托诸空言,而必须有充分文化底蕴,为之支持。乡贤书画实物正可作为充实津门文化底蕴的无可争辩之内容,并以此为塑造津门高雅文化辟一蹊径,而世之横加于天津“文化沙漠”之诬称,亦当一埽而去。龚藏既倡于前,其后必有闻风继起者,行见津门高雅文化之底蕴将日益增厚,既为乡贤阐幽发微,也为天津文化名城增强高雅文化的支撑。更无负于天津设卫筑城600年纪念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