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支书的情怀—记双街村党总支书记刘春海

2017-11-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青年农民刘春海担任北辰区双街村党总支书记十年来,带领乡亲们勤劳致富,集体积累由原来的9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6亿多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由原来的

青年农民刘春海担任北辰区双街村党总支书记十年来,带领乡亲们勤劳致富,集体积累由原来的9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6亿多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由原来的2000多元发展到现在的18000多元,为集体创造了巨额财富,而刘春海本人从上任至今“不拿最高工资,不住最好房子,不在村企业参股”。

他廉洁奉公,身体力行,赢得乡亲们爱戴,从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全市乃至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优秀青年,先后荣获第三届中国十大杰出农民、全国“三个代表”基层标兵,全国劳动模范,天津市青年星火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刘春海的先进事迹很有典型意义,在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他用勇于开拓的精神,换来了双街村的巨变;他用一片真心,赢得了百姓的一片爱心;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最基层的党组织带头人为农民群众所思所行的情怀。

“就是拼出一条命,也要带领群众闯出一条致富路”

1997年春,年仅33岁的刘春海被村民推选为北辰区双街镇双街村党总支书记。上任伊始,刘春海面对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发展缓慢,8个村属企业,个个经营状况不好,公益设施落后,村内卫生脏乱差,村务管理混乱,偷盗现象严重,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

有一个刑满释放犯找到他家里,要求当村主任,扬言“不让我干,你也别想干。”当时,一些好心人劝他干脆别干了,小心别把命搭进去。但刘春海丝毫没有退缩,他说,既然大家把自己推上了带头人的位置,就不能辜负百姓的一片希望,横下一条心,拼上一条命,也要带领群众闯出一条致富路。

他带领总支一班人连着烧了“三把火”,很快解决了村里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电费、村容村貌和企业改制三大难题,在群众中树立起了威信。

当时的双街村几乎家家都用电炉子取暖,保险经常被烧,该交的电费也没人交。刘春海主持制定了奖惩政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从我做起,率先垂范,并将交费情况在全村张榜公布,一举杜绝了部分村民偷电问题;还投入一部分资金,在村里挖了排水沟,铺上了柏油路,制止了部分村民乱堆、乱放、乱倒等不良习惯,使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改变;在他的带领下,以租赁或出售的形式对八家企业进行了改制,使企业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当年就为村里增加了上百万元的收入。

刘春海上任后的三把火,迅速点燃了群众心中的希望,许多村民私下里说,这位年轻人,看上去挺斯文的,没想到做事却这么果敢!

1999年,双街村的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那一年,双街村得到了区里2000多万元的占地补偿金。如何利用这笔资金,有的主张把钱存起来吃利息,有的说把钱平均分了,有的建议投入壮大集体经济,一时间村里议论纷纷。

刘春海的心里也充满了矛盾。如果把钱分给大伙,全村1400多农民每户可以拿到几万元,省心又省事;如果用于集体投资,也存在很大的风险,一旦失败了,自己将成为历史罪人。思来想去共产党员责任感又使他把目光放到了带领群众谋求更大发展上来。

双街村地处城郊接合部,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如果用这笔钱走资本运作的路子,建一个中小企业工业园,搞招商引资,不愁引不来金凤凰。于是,他下定决心,为了双街村的发展,为了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承担再大的风险,也要拼上一把。

他首先统一了“两委”班子的思想,并召开了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耐心细致地讲解了建工业园区的可行性,向全村群众描绘了双街村发展的美好前景。虽然还有不同的声音,但是在广大党员干部的支持下,刘春海顶着压力,投资4500万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成了占地110亩的天津市第一家村级外国中小企业工业园。

如今,法国乐百氏、意大利威顿等9家中外企业已落户园区,整个工业园年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仅租金一项就为双街村每年带来580万元的收入,同时还为村民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刘春海在群众中进一步树立起了敢于拼命、勇担风险的形象。

正当双街村的党员群众为已经取得的发展成绩感到满足的时候,2000年初,刘春海又审时度势,抓住全市小城镇建设整体规划的机遇,把发展的目光放到了开发房地产上来。一个大胆的设想酝酿形成了:采取市场运作形式,投入2个亿,用三年时间,为村民再建一个新家园,让祖祖辈辈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乡亲们,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提出了一连串的实际问题:那么大的工程量,资金从哪里来?建好的楼房能不能得到人们认可?老班子成员项连珠找到他,语重心长地说:“春海啊,几年来你带着大伙拼命干,咱这份家业可来之不易,搞房地产不是一般人都能做的,弄不好会把村里的积累全搭进去,到时你怎么向村民交代呀”。

刘春海心里明白,乡亲们是穷日子过怕了,好容易有了点积蓄,就担心到手的钱再飞了。

可是眼下,全市的小城镇建设整体规划已经启动,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决不能在自己手中丢掉。为民造福永无止境,为了双街村更加美好的明天,他还要继续拼搏。

经过广泛细致的思想工作,刘春海的发展思路逐渐得到认可和支持,全区第一个农民住宅小区“双街新家园”破土动工了。然而好事多磨。新家园开工半年后,启动资金很快用完了,没有资金,原材料告急!施工队的费用告急!年关将至,还要给工人发工资。

为了筹集资金,刘春海把自己的家底全部拿了出来,发动党员干部到处借钱。那段时间,亲戚朋友见到刘春海就躲着走。常言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天夜里,他围着工地转了一圈又一圈,在民工宿舍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看着还没有封顶的楼房,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旦把这几年挣的钱扔进去,怎么对得起全村的父老乡亲啊!想到这里,这个从不掉泪的坚强汉子眼睛湿润了。他绞尽脑汁,盘算着自己有过交往的每一个人,天刚刚亮,便奔波于亲朋好友之间。被刘春海的真情与执著所感动,村里终于筹集到一笔救急的周转资金。

如今,随着一座座楼房的竣工和附属设施的逐步完善,一个现代化住宅小区的雏形逐渐显现出来,并以交通便捷、配套合理、价格适中的诸多亮点,为消费者所认可,为市场所接受,资金以放大的倍数源源不断地回笼到了双街村老百姓手中。

“当村干部,就别想自己发财”

近年来,双街村发展了,双街人过上好日子。甩掉了落后帽子的双街人,也用心中那杆秤,称出了刘春海的分量。他们说:春海是个干净干事的好干部。因为村里的每一个企业都有他付出的无数心血,却没有他一点股份;村里每年几千万的收入都融入了他无限辛勤,他却没有比别人多拿一分一厘的报酬。

面对物质利益,刘春海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清醒。他说,既然百姓推选我做了这个支书,我就是为百姓谋利的,如果自己想发财,干脆就别在这个岗位上干。他上任伊始就给自己约法三章:“不拿最高工资,不住最好房子,不在村企业参股”。

早在几年前,就有几家大型的房地产开发商相继找到他,许与高额的薪金和股份,只求他利用业余时间出出主意,跑跑关系。然而,刘春海婉言谢绝了朋友们的好意,他说,“我所有的时间都是属于双街村的,我所有的精力都是属于双街百姓的,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对得起家乡父老。一个人如果把钱看重了,他在群众心目中的分量就轻了。”

村政建设的每一个工程项目,刘春海坚决走公开招标程序。经营建筑材料的人,有的给他打电话软磨硬泡,有的拉关系找熟人说情,有的甚至威胁恐吓,可这一切都没有使刘春海动摇过。不仅如此,他从不允许亲属从自己身上捞得半点好处。双街村前后上马了数十个项目,盖起了几十栋高楼,仅钢材就用了几十万吨,一位做钢材生意的亲属找到他,请他照顾一下。刘春海耐心地解释道:“不是我不讲亲情,作为村总支书记,我不能破这个例啊。”

在刘春海的严格要求和带动下,多年来,村班子的每一位成员都像他那样,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捞取过半点好处。他为班子制定了一条规矩:当干部,就别想自己发财。与刘春海同时进入班子的管士岐村长,原来自己经营着两亩菜园,每年都能为他带来可观的收入。

他主动来到老村长家,坐在炕头上以晚辈的口吻对他说:“我知道您舍不得放下种菜的事,可乡亲们选咱当带头人,是信得过咱,百姓们盼着咱们一门心思地带着他们谋发展、奔小康,我们可不能让个人的小事影响了全村发展的大事啊。”听了春海的话,老村长狠了狠心,当即表示,只要自己在村长的位子上呆一天,就不会再考虑个人种菜的事。

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有多少人丧失了共产党员的灵魂,有多少人从此堕落成为金钱的奴隶!刘春海却把这两者的关系处理得如此恰当,这源于他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他说,看着百姓们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打心眼里高兴。

这种满足感,比自己富起来还让人踏实,让人充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刘春海,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得到了班子成员的共同拥戴。按照他的要求,多年来,双街村班子成员没有一人从事过第二职业,他们真正做到了全身心扑在村里的工作上,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为双街村班子的真实写照。班子成员项大爷说的好:“别看春海年轻,可他的所作所为让人信服。人心换人心!

“群众最难、最盼、最忧的事,就是最需要我管的事”

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为群众作好事,始终是刘春海的信条。他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乡亲们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乡亲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刘春海发现村里因老人赡养问题产生的家庭纠纷很多,内心十分焦急。他知道,养老问题是农村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老人生活没有保障,就会增加子女负担,影响家庭和睦、农村和谐。刘春海对班子成员说,村里经济发展起来后,我们要做第一件事,就是给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上养老保险,发养老金。

他说到了,更做到了。如今,围绕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双街村建立了退休金制度,为全村年满18岁以上的村民全部上了养老保险;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双街人,每月能够领取500元的养老金,全村270名老年人都享受到了村里的养老待遇。

手里攥着刚刚领到的500元钱,72岁的村民吴恩林快乐的心情无以言表,呵呵地笑着说:“我种了一辈子地,没想到上年纪了村里还发给‘工资’。人们都说养儿防老,我看春海就是咱的好儿子。”

在刘春海看来,党总支书记这个职务,不是高人一等的特权,而是沉甸甸的责任。他常说,“群众最难、最盼、最忧的事,就是最需要我管的事。”村民郭庆海三年前患尿毒症,家里东拼西凑为他实施了换肾手术,手术失败后只得靠每周的两次透析维持生命。

妻子为了照顾他辞去了工作,一家人失去了生活来源,上中学的孩子面临失学。此情此景,令刘春海非常焦心,他一有时间就往郭庆海家里跑,每次临走时都掏出兜里的钱撂在炕上。看到郭庆海一家人的生活状况,刘春海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他思考着,群众得了大病,暂时的救济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定要想方设法为因病返贫的困难群众提供更多的帮助。他随即召集班子成员,共同研究决定村集体拿出一定的资金,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药费报销比例,由原来的33%提高一倍。当郭庆海接过当月报销到手的几千元医药费时,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增长,在刘春海的倡议下,双街村先后投入180万元,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馆、村民健身基地,翻修了村民学校、文化活动室、村民服务中心,充分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群众的文化品位的素质。

为了给孩子们营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一座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花园式幼儿园已经建成,占地面积65亩的市级模范小学也将于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刘春海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南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的全部课程。新的知识使他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进一步坚定了他为民造福,为百姓谋利的信心和决心。

在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刘春海用勇于开拓的精神,换来了双街村的飞跃发展;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换来了百姓一片爱心。每逢村总支换届改选,双街村的党员和群众代表,总是自发到镇党委“上访”,表达他们的肺腑之言:“双街村缺什么,也不能缺了春海,让春海连任书记全村百姓举双手赞成!

”然而,刘春海并没有满足,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他带头查找差距,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努力方向,新农村的新构想又在他的脑海中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