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历史名人介绍

2017-11-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朝鲜民族哺育和造就了众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为民族的生存和文明的演进,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精神是朝鲜民族的脊梁

朝鲜民族哺育和造就了众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为民族的生存和文明的演进,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精神是朝鲜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业绩是朝鲜半岛历史与文化的象征。这里只列举出几位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代表性人物。

崔致远,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第一人。崔致远(857~?)新罗著名文学家,朝鲜汉文学的奠基人。869年入唐求学,应试中举,留唐为吏。885年以唐使身份归国,被新罗国王授予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

因屡遭诬陷,隐居伽倻山,不知所终。他在中国创作的诗文集《桂苑笔耕集》(20卷)收在《四库全书》中,归国后又以《寓兴》、《古意》、《蜀葵花》等诗集揭露乱世黑暗、社会恶浊。他以划时代的文学建树被朝鲜半岛学术界尊奉为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死后被追谥文昌侯,尊为百世之师。

2007年10月15日上午8时,崔致远纪念馆一期工程竣工暨中韩合作大有可为展览开幕仪式在唐城遗址博物馆东侧的崔致远纪念馆隆重举行。扬州市***王燕文、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邱国洪等中方人员以及韩国驻沪总领事馆总领事金扬先生、韩国庆尚南道副议长梁基洪、韩国崔氏宗亲会荣誉会长崔炎等韩方嘉宾出席仪式并讲话。

慧超(704~787年)新罗僧侣、纪行文学家。719年在中国广州师从印度高僧金刚智攻学密教,并赴印巡礼佛迹,后经中亚回到长安,与金刚智一走研究《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钵大教五经》密教经典,晚年赴五台山设坛布道,声名远播。

慧超以其云游的经历著有纪行文《往五天竺国传》三卷,对所到国的政治、宗教、文化、风俗、物产、语言等方面进行了翔实的记叙和精确的阐释。作为朝鲜人的第一部游记,该书为研究中西交通和古代东西文化交流史以及亚洲有关国家的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对中朝佛教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王建(877~943年)高丽第一代王,即高丽太祖。新罗末期在军阀弓裔处任铁圆(今铁原)部太守和精骑大监等要职。公元918年发动政变推翻弓裔,被拥立为王,919年定都开京(今开城),936年重新统一朝鲜半岛。他执政后安抚民心,整理混乱的土地制度,减轻租税,怀柔豪族,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住了新政权。

承袭新罗旧制,整顿官制,中央设三省(内吏门下省、尚书都省、三司)、六部以及御史台、翰林院、国子监等重要机关,地方划分十道(下设府、郡、县),还建立了十二州(牧),下设十二军,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佛教为国教。

义天(1055~1101年)高丽名僧,天台宗中兴之祖。1065年出家为僧,在灵通寺师从烂圆学习华严教理。1084年入宋求法。1086年始回国,任开京兴王寺主持,校勘从辽、宋、日本购入之经书4700余卷,并雕板刊印。

1097年任国清寺主持,设坛讲授天台教守。主要有《圆宗文类》、《新编诸宗教藏总录》、《释苑词林》等。他精心主持了《续藏经》等佛教典籍的雕刻制版和印刷,工程浩大,流传久远,极大地促进了佛教的传播发展,也带动促进了高丽印刷术的发展。

李齐贤(1287~1367年)高丽后期的学者、诗人、政治家,道德之首、文章之宗。1304年后历任进贤馆提学、书筵官、右政丞、门下侍中宰相等高级官职。1314年赴元朝燕京与中国著名学者切磋学问,赋诗论文,还随同忠宣王游览了中国的峨眉山、普陀寺等名胜,1314年回国,1357年辞官隐退,奉王命编撰高丽王朝实录,死后谥文忠。

他力主改革,为发展中朝关系立了大功。他致力于儒学的传播,尤其在程朱理学的研究方面建树颇丰。他一生创作了很多汉诗,营造了高丽时期汉文学的鼎盛。著书有《益斋乱藁》、《西征录》、《栎翁稗说》、《孝行行录赞》等。

李成桂(1335~1408年)朝鲜王朝的建立者。1362年,任东北面兵马使,镇守图们江、鸭绿江一带。1371年后,两度到南方指挥御倭。1388年为右军都统使,与曹敏修合谋发动兵变,组成新政府,领三司事,独揽大权。1391年改革田制,实行科田法,奠定巩固中央任命集权统治的基础。

1392年废恭让王登上王位,次年改国号为朝鲜,1394年迁都汉阳(今首尔)。在位期间制定经济六典,鼓励农业,整顿军队,废除私兵,颁布《大明律直解》,仿中国明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确定东北面州郡,将其纳入版图,同明朝保持友好关系。

李祹(1397~1450年)朝鲜王朝的第四代王,史称世宗大王。他将儒学价值观念作为治国之本,在国家管理、语言学、民族文字、经济学、科学、音乐、医学和人文学研究方面都表现出进步思想。为促进上述研究,他建立了集贤殿,并亲自带领学者们编纂了大量著作,其中《家事直说》、《医方类聚》、《乡药集成方》等具有很高学术和科学价值。

世宗大王时期创立了训民正音,使朝鲜民族有了自己的文字。他还倡导并推动制造了浑天仪、浑象仪等天文仪器和仰釜日晷、悬球日晷等计时仪器,编制了《七政算内篇》、《七政算外篇》、《诸家历象集》等历法书籍。在艺术上,他主持修订了朝鲜民族音乐的记谱十二律,确立了雅乐的基础。他在位32年,是朝鲜王朝历代君主中业绩最显赫的明君。

李舜臣(1545~1598年)朝鲜王朝爱国名将、伟大的军事家。1591年47岁时擢升全罗道左水军节度使,全力整顿军备,创制新式铁甲战舰龟甲船,以加强海防。当年日本发动侵朝战争,李率部屡获大捷,后因功擢升三道水军统制使。和平交涉时期,被谗入狱,幸得力保而免死从军。

1597年2月日本再度大举入侵,朝鲜水军几遭覆灭之际,李舜臣重被起用,统领水军,以仅有的12艘战船与133艘敌船对阵,获得大捷。1598年7月与来援的明朝水师组成联合水军,多次击退敌人的进犯,又于11月一战彻底击退了日本侵略者,李舜臣不幸为国捐躯,死后谥忠武。李舜臣文韬武略堪称一代帅才,享誉世界,且擅长诗文,遗著辑成《李忠武公全集》15卷。

朴趾源(1737~1805年)朝鲜王朝后期的文人、学者、实学派代表人物。1786年进入仕途,曾任监役、汉城府判官、襄阳府史等职。他主张接受清朝的先进文化和技术,提倡研究现实问题,提出限制土地所有和改进耕作方法等进步主张。他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儒家的修身齐家和治心养性观点,主张利用厚生。

在文学上,主张文以写意、法古创新和模写真境。他创作的汉诗有42首,流传下来的汉文小说有《许生传》、《两班传》等9篇。他的纪行文学作品《热河日记》详细记述了出使中国的见闻,书中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哲学、文化、历史、天文、地理、兵事等记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