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刘玉堂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玉堂教授为武职师生讲述“楚文化的正能量”

2017-1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刘玉堂教授应邀作<楚文化的正能量>专题讲座.桂乃星 摄 刘玉堂教授(左一)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邓长青(左二)交谈.桂乃星 摄 荆楚网消

刘玉堂教授应邀作《楚文化的正能量》专题讲座。桂乃星 摄 

刘玉堂教授(左一)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邓长青(左二)交谈。桂乃星 摄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萧潇、李哲炜)楚文化博大精深,延续至今已有2000多年。10月11日下午,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刘玉堂教授做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谈石斋”文化艺术长廊文化讲堂,以“楚文化的正能量”为题,在德礼堂为近千名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生动、博学广识的专题讲座。

刘玉堂教授长期致力于楚文化、长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曾任央视大型人文纪录片《楚国八百年》的学术顾问和主讲嘉宾。讲座一开始,刘教授清晰解释楚文化和正能量的本质内涵,并发掘楚文化中的促进个人进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的正能量,将其高度概括为六个方面: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上善若水的和合理念、九死未悔的爱国情结、一诺千金的诚信力量。

“有168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成语,是出自于楚文化,大都传递着正能量。”刘玉堂说,这六大正能量也是楚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刘玉堂教授以楚国版图由小变大、国力由弱变强、地位由低变高的发展强大为主线,为师生们展开了一幅幅精彩的历史画面,以丰富的史实、精彩的讲演,激励新一代的学子们发奋图强,不畏艰难,积极进取。

提到楚文化的开放气度,刘玉堂讲到“楚王失弓”的故事。《吕氏春秋》记载:楚王在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心爱的弓弄丢了。左右侍从立刻要去寻找。楚王制止道:“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不必找了。”可见楚王的家国情怀。而孔子把“楚人失之,楚人得之”改成“人失之,人得之”,其境界又有提升。

最后楚国人老子评论道:“为什么要把‘人’与‘天地’区别开来呢?不妨说:‘失之,得之。’”刘玉堂认为,这样一改,凸显了楚人物质不灭的宇宙意识和一种天地浩然的开放胸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胸襟,让楚国从最初的五十里疆土到“地方五千里”。

谈到创新意识,刘玉堂说:“楚国的青铜铸造、丝织刺绣以及漆木器的制造是中国历史上优秀的物质文化,加之伟大的楚国哲学家老子、文学家屈原、宋玉等共同组成了楚国灿烂的文明。”刘教授还讲述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藉此希望同学们继承楚文化中的创新精神。

刘玉堂说,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楚王的“止戈为武”以及杜甫所吟“杀人应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无一不在启示后人珍惜和平,共创和谐社会。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刘玉堂教授以“屠羊说勇救楚昭王而拒赏”的故事,倡导师生们爱自己,爱家庭,爱祖国,培养九死而不悔的爱国情结。

楚王为了梦中的一个承诺,力排阻滞,一诺千金,真正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刘教授以其风趣幽默的语言旁征博引,将师生们带入到鲜活的历史之中,深入浅出,将深刻的道理剖析得细致入微,讲座令大家受益良多,赢得师生阵阵掌声。

刘玉堂教授为武职学子答疑解惑。桂乃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