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臣赖军设计费 转载:赖军:敬天惜物取法自然:墨臣的生态设计原则

2017-09-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墨臣的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缘起于多年以前.2008年,参加了万科在深圳举办的一次盛大的春茗活动.当时,王石董事长就风趣地说万科准备要戴"绿帽子"

墨臣的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缘起于多年以前。

2008年,参加了万科在深圳举办的一次盛大的春茗活动。当时,王石董事长就风趣地说万科准备要戴“绿帽子”了,希望通过大规模的住宅工业化建造,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正所谓“智者察于未萌”,万科总是领先在战略上。

2009年,以实现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谐社区和科学管理为核心理念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正式开始建设。

2010年,在万通集团的媒体发布会上,冯仑董事长提出要向万科学习,准备推出绿色供应链计划,采取专业认证制度,要求所有的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必须达到绿色准入条件才能参与项目合作。

以上都是墨臣长期合作的甲方。随着项目由计划到落实,墨臣的绿色生态建筑实践也随之开始了。

仅2009年一年,墨臣就参与了5个绿色生态项目的设计。在所完成的项目当中,既有达到美国LEED认证标准的,也有国家三星标准的,同时还有一个要达到零能耗(ZED)的项目。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大家对环境和能源问题的强烈关注。同时,对于绿色生态 的理念也真正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节约是最大的环保

生态环保已渐渐成为全球共识,当今,最热的词汇大多与此有关。无论生态、环保、绿色、低碳,这些概念的核心我们认为只有一个,就是“珍惜”二字。不是吗?因为不懂得珍惜,所以才会引来灾难,人们才开始后悔,才要想办法补救。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是全世界富人居住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全世界碳排放最高的地区,一个加州的碳排放量就相当于欧洲十几个国家的总和。

另外一个例子比较有趣。据推算,1ha土地能喂养20个素食者,却只能养活1〜2个肉食者。以此类推,如果全人类都吃素,只要30%的土地就可以养活现在地球上的所有人口。

由此可见,要想减少碳排放,就要改变生活模式,低碳意味着有节制的生活。再来看看我们国家: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即将迎来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中国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已有170座,而且才刚刚开始。未来的城市、大城市、超大城市会越来越 多,我们还能再仿效美国的模式来发展吗?显然不能。减少浪费,学会节制,珍惜自然、珍惜环境、珍惜粮食、珍惜水资源、珍惜一切我们已拥有的物质,才是最核心的问题,才是最大的环保。

“节约”这个词曾经太普通,普通到几乎所有人都把它遗忘,然而现在,我们却再也无法选择遗忘了。

绿色建筑是多元的

目前,绿色、节能、环保对于全世界和整个人类来说都具有广泛的意义,这已成为了共识。但是,放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又有不同。应该说是“同向异化”,即大方向是相同的,但标准和手段又会有差异。这个差异来源于各自不同的国情。

例如美国的国情和中国的国情就不一样,所以,美国的LEED标准和中国的绿色建筑标准也不会相同。

即便在中国一个国家的范围内,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另外,单从生态技术上来看,绿色建筑技术的确可以实现全球化应用;但从文化属性上来说,则需要体现出差异化的特征。透过表象化的科技手段,我们应坚持发现并借鉴地域文化在绿色可持续方面的实践和经验。

在中国,四合院和窑洞建筑、覆土建筑等都有很好的生态性能,理应成为我们学习借鉴的范例,前人的智慧当然值得继承和发扬。

我们认为,绿色建筑设计不会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公式可寻。正因为如此,才是对我们能力的挑战,看看我们能不能依靠智慧选择最好的对策。

绿色建筑的设计只有植根于项目的具体环境,采取适宜的技术手段,并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产生相对应的有效策略,才有可能成功。

关注可持续的绿色

绿色建筑必须关注建筑的完整生命周期。我们不仅需要关注设计、建造,更应当关注使用的过程,建立持续性的评估。

有一个有趣的例子: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发现,抹香鲸有一种特殊的方式可以抹去它们的碳足迹。它们的粪便中有着丰富的铁元素,一头抹香鲸每年可以排出50吨的铁,这些铁会刺激水 中的浮游生物生长,而浮游生物则是吸收CO2的最有利武器。它们每年消灭的碳排放是它们通过呼吸排出的CO2的两倍。

这是一个碳的循环过程,如果我们只关注到鲸鱼进食这个片段而忽视完整的代谢过程的话,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当前,由于国内很多绿色建筑还在概念阶段,真正建设完成的不多,建成后投入使用的比例则更少,甚至有些建筑投入使用后,却没有启用那些花费不菲的节能和生态系统,这真的令人震惊,如果我们不想让我们所谓的绿色建筑成为做秀的道具的话,请开启那些系统,记录下真实的数据,不断改进我们的手段和技能吧。

绿色建筑应成为常态“绿色”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态度。 现在谈绿色建筑,误区在于关注点往往集中在新材料新技术上。高新技术和材料越来越成为表象化的标签,好像所有最新最好的技术累积在一起,才是一个“绿色”的建筑。实际上, 自然而然的、质朴简约的、应用适宜技术的建筑才真正应该成为绿色建筑的主流。

我们应该回归到敬天惜物、天人合一这种东方朴素而恒久的生存信仰。这种信仰和态度其实是绿色生态建筑的灵魂。

顺应自然并不是说不从自然里索取,但是要取之有道,取之有度,取之有情。否则就无法可持续地发展,甚至无法可持续地生存。从本质上敬天惜物、天人合一应该成为我们建筑设计的原点。这种观念应该溶解在我们设计的思想当中,成为一种本能。

再举一个为了绿色而绿色的例子。一个自称是环保主义者的时髦姑娘,开车排了很长时间的队,等待处理自己带来的垃圾。当她把垃圾袋打开时,人们发现,里边都是很新的时尚衣服和几乎全新的物品,新到完全可以放到精品屋中出售。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她的生活方式就是努力工作,拼命消费,再尽力回收吗?这种无节制消耗物能的生活方式真的是高品质的吗?她的环保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绿色不是形式,也不是做秀,应该成为生活当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完成从“浅绿”到“深绿”的过程。所谓“浅绿”指的是在物质层面的环保,像节能节水、垃圾分类、少用一次性制品、救治物种等;而“深绿”,则是将绿色理念深入到生命和心灵之中。在我们的观念中,绿色应当变为常态。绿色建筑将不再是一种特殊的分类,因为以后不会再有“不绿色”的建筑了。

墨臣应该成为设计界的“绿色先锋企业”,我们的绿色设计原则应当溶解在每一个设计师的血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