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燕逝世 99岁歌唱家周小燕逝世 “中国之莺”歌声永存

2017-06-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财新网](记者 陆跃玲)2016年3月4日凌晨,中国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中国美声声乐教育大师."中国之莺"周小燕因病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享年

【财新网】(记者 陆跃玲)2016年3月4日凌晨,中国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中国美声声乐教育大师、“中国之莺”周小燕因病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享年99岁。她的学生廖昌永在朋友圈发布了这一消息。

从怀揣音乐梦远赴欧洲学艺的追梦人,到为国培养人才甘居幕后的教育家。周小燕的音乐人生,恰如激励了无数人的《长城谣》一样,波澜壮阔,直抵人心。

声乐求学之路

周小燕1917年出生于武汉一个工商世家。父亲周苍柏是一位银行家,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受父亲影响,周小燕从小学习乐器,并常在家庭聚会中演唱。1935年,周小燕考入上海国立专科学校,开始声乐学习,从此走上了声乐求学之路。

1937年,因抗战爆发,周小燕的声乐学习被迫中断。返回武汉的周小燕,同无数热血青年一样,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同好友组织成立了武汉合唱团。也就是在这一年,20岁的周小燕,在武汉长江边演唱了爱国歌曲《长城谣》。在当时沉重的气氛下,这首歌给无数志士带来了激励。

1938年,父亲周苍柏决定将周小燕和她的大弟周天佑送到意大利学习声乐,由于意大利突然加入法西斯阵营,姐弟二人改道巴黎。周小燕在巴黎遇到了音乐道路上的三位恩师——俄罗斯音乐家齐尔品、法国声乐教授布朗热和意大利著名声乐教授贝纳尔迪。在先后三位老师的教导和个人努力下,周小燕的花腔歌唱技巧日臻成熟。七年艰苦磨炼后,周小燕登上巴黎国家大歌剧院,征服了法国观众。

1947年5月,周小燕应邀前往捷克,参加二战之后的首届布拉格之春音乐节。这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次音乐盛会,云集了当时世界上一流的音乐家。周小燕身着旗袍,登台演唱了《神女》《红豆词》等中国音乐家创作的歌曲,以及由中国民歌改编的《大河》《杨柳》等曲目。在这次盛会上,周小燕一鸣惊人,赢得了世界的赞誉,欧洲舆论界将她称为“中国之莺”。

对周小燕歌唱的评价,英文版的《巴黎周刊》这样说道:“音乐会能使听众感到如此兴奋是由于艺术家完美的歌唱能力和修养,以及对作品的表现。” “特别要指出她完美无瑕的声乐技巧,连音、跳音、轻音、半强音和强音都很明亮,给人以不寻常的享受。”

转身幕后,投入教育

布拉格之春音乐节落下帷幕后,世界各地的歌剧院都向周小燕发出邀请,而处在事业辉煌期的她,毅然踏上了归国的旅途。

回国后,周小燕在各地筹办音乐会声援进步学生。此时,陶行知在上海创办的育才小学向周小燕发来了邀请,希望她来为孩子们担任声乐教师。周小燕放弃了再次返欧访美的计划,留在育才小学义务教学。

对于这一选择,周小燕称:“这恐怕是家庭影响的,我好像并没有考虑到这是不是对我的舞台艺术有矛盾,或者什么,好像没有考虑这么多,就觉得很高兴,等一去,看到这样的条件,很同情,就是这么工作上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周小燕受聘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教师。从此开始了长达60余年的音乐教育之路。从一个名满天下的歌唱家,到幕后的声乐教师。周小燕的这一转身,堪称伟大。6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周小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声乐人才,这一长串的名单中,包括廖昌永、张健一、魏松、朱金专等等。

周小燕认为,一个学生的成功,教师只占三分之一,教师就是起指导作用、理论作用,还有三分之一就是要靠学生本能。他要学会,首先他要会学。在她看来,教师的名字是不重要的。她说道:“教学就是这样,廖昌永成功了,张健一成功了,魏松成功了,哪个成功了,他们能够为国家做好事是主要的,至于说哪些老师把他塑造成功的,我周小燕在里头起了什么作用,这并不重要,主要是真品、成品能够传下去。”

在周小燕的训练体系中,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区别教学很重要,因为每个人除了身体的不同以外,文化背景、理解、悟性等都不一样。这是她经过漫长的探索得出的经验。早期,她只教女高音,注重示范演唱,结果出现了声音模式化的现象。此后,周小燕提出了因材施教,注重突出艺术个性相统一的教学主张。成功地培养了一大批不同声部、不同个性的优秀声乐人才。

在周小燕看来,一个优秀的歌唱家,应该要有本民族文化的修养。她早年在国外登台演出时,坚持穿旗袍,坚持唱中国歌曲。“你要唱他的东西,要唱到他服你。你光会唱他们的东西,不会唱自己本国的东西,人家看不起你,觉得你是个瘸子……”“对人也一样,你尊重别人,别人尊重你,你要有自信,人家才会信任你。”

1988年,为了创造舞台挽留外流人才, 71岁的周小燕创办了周小燕歌剧中心,并亲自出任艺术总监。在她的努力下,周小燕歌剧中心排演了《弄臣》《茶花女》等精品剧目,大获成功,为振兴中国的歌剧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直到90多岁,周小燕还在家中辅导学生。她说自己没有关门弟子,因为她要干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