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桂永清 国民党“短命总长”桂永清

2018-03-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东征途中,违反军风纪,差点被蒋介石军法从事1922年,为了反击陈炯明叛军的进攻,广东政府决定东征,以统一广东,黄埔军校也组成了学生军,走上了

东征途中,违反军风纪,差点被蒋介石军法从事

1922年,为了反击陈炯明叛军的进攻,广东政府决定东征,以统一广东,黄埔军校也组成了学生军,走上了战场。

蒋介石也深知民心向背的重要性,一路上,他不停地叮嘱官兵:"这次我们出去打仗,一定可以消灭陈炯明,因为我们处处爱护百姓,百姓也处处帮助我们,军队只要百姓帮忙,必打胜仗,这是天经地义,不能更改的。"说到这里,他脸一沉,加重了语气,"如有骚扰人民,违反军纪的,上至校长,下至士兵,都要枪毙。因为法律无情,能守法就是革命军,否则就是反革命军,人人都可以杀他。"

黄埔军果然是一支新型的军队,这一路征战,果然是秋毫无犯,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和爱戴,被称作仁义之师、王者之师。所到之处,箪食壶浆,争相迎迓,蒋介石也为之骄傲、感动。

没想到桂永清破坏了他的好心情,还差点毁了黄埔学生军的好名声。

桂永清,黄埔一期生,在校时就小有名声。黄埔一期生共五百多人,人才济济,桂永清能算个人物,可见还是有相当才华的。攻打淡水时,他任连党代表职,带领部队攻城。蒋介石在望远镜里看得很清楚,当时桂永清正在沿着云梯登城,却半途被守军推翻,直挺挺地摔到了城下,让蒋介石心都揪了起来。

没想到一眨眼的工夫,桂永清又出现在云梯上,仍然是生龙活虎状,勇不可当。打下淡水后,蒋介石检阅部队,对桂永清的勇敢大加赞赏,认为他更适合带兵,因此由党代表转为连长职。

桂永清战场上不惜命,但平日里却对身外之物有点看不开。打下淡水后,部队开始搜索追击,他也冲进了一家典当行,俘虏没抓着,却顺手牵羊地掳走了当铺里的几块布料、一副手镯和几块光洋,打了一个包裹,第二天就邮寄回江西老家。

没想到这件事却被李之龙尽收眼底。

这个李之龙就是后来"中山舰事件"的主角,他当时也是任连党代表职。黄埔军校有两大学生组织,其一为"青年军人联合会",属左派性质;其二为"孙文主义学会",是右派组织。双方平日里势如水火,两派的成员在一起也是明争暗斗,甚至还发生过群殴,而李之龙、桂永清又恰恰是这两派组织的骨干。

眼见桂永清在破坏军纪,扰民犯民,李之龙当然不会放过,因此有意将事情扩大,联合起多位党代表,还找来当铺的老板,一起去蒋介石那里告发。

眼见事实俱在,蒋介石这一怒非同小可,当即动起了杀机,拍着桌子吼道:"这是革命军无上的耻辱。"他一挥手,吩咐道:"拉出去枪毙,并通晓各军,以资鉴训。"

负责传达命令的上尉秘书贺衷寒也是孙文学会的骨干,当时就急白了脸,紧忙请来黄埔军校的党代表廖仲恺,请蒋介石刀下留人。

谁都知道廖仲恺是个厚道人,一向视学生为子女,在黄埔有"慈母"之称,而且蒋介石也买他面子。果然,在廖仲恺求情下,蒋介石算是网开一面。

大难不死的桂永清"知耻而后勇",在不久后的棉湖之战中,再让蒋介石赞叹了一回。

棉湖之战是一场遭遇战,当时蒋介石所率领的指挥部突遭敌人重兵围攻,形势危急。桂永清所在连突出在最前沿,一旦防线失守,整支部队立马土崩瓦解。

只见桂永清身先士卒,以一连之力力战对方一个营,竟然丝毫不落下风,整整两个时辰打下来,让对手未进寸步,一直坚持到救兵来援。

战后打扫战场,只见阵地前敌尸累累,反观桂连,却是伤亡极小。"作战既猛,又巧。"蒋介石暗自夸奖,庆幸自己没有因为一时之怒取了桂永清的人头,而失去一位可造之材。

东征结束后,桂永清已升为特务营营长,这在当时黄埔一期生中也属佼佼者。

龙潭之战发生在蒋介石第一次下野期间,孙传芳利用北伐军内部的混乱,调集全部力量,进攻南京,希望能一箭定江山,重新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是役,桂永清所部负责镇守东侧大石山、雷台山一线,这也是孙传芳的主攻方向,从1927年8月26日至30日,孙部不停息地进攻,然而却像碰到了一道铜墙铁壁,任凭狂涛骇浪,只能碰壁而回。

就在这样的混战中,桂永清居然能腾出手来,寻出百来只小渔船,胆大地利用孙传芳几万大军不善水战,又急于渡江的心情,杀向江中,截击正在渡江的孙传芳军队。孙部突然碰上了一支精兵截杀,顿时乱了阵脚,也不知多少人滚落江中,葬身鱼腹。

此战,孙传芳大败而逃,从此失去了与北伐军抗衡的力量。不久,蒋介石重新出山,听了这段掌故,对桂永清更是另眼相看,将其调入自己的御林军警卫师中任旅长。为了进一步培养人才,不久又将其送入德国研学军事。桂永清对德国的装甲兵作战特别感兴趣,于是从步兵学校转到汉诺威明兴斯装甲基地专门研习各种战法及重武器使用,待回国后,已俨然以坦克集团作战专家自居。

名列"十三太保",执掌教导总队;血战紫金山下,没想到勇气从此不在

学成归国的桂永清身价暴涨,各方都想把他拉进自己的势力范围,他的救命恩人、已经担任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政训处处长的贺衷寒首先找到他,告之蒋介石正授意他组织一个效法德国法西斯的秘密组织"复兴社",希望桂永清能参加。

桂永清感激地点着头,他已经打听到,这个组织不同寻常,非黄埔生,非蒋介石绝对信得过的人是不得入其门的。

复兴社成立后,桂永清担任了训练处处长,从此进入了蒋介石的核心圈子。因为复兴社骨干分子共十三人,故人们后来也将桂永清列为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列。

陈诚也对桂永清很青睐。蒋介石下野期间,陈诚也遭到了免职的处分,那一段日子是他一生最苦闷的时光,遭到了许多人的白眼和冷落。但是,桂永清没有落井下石,他甚至还请来民间中医,为陈诚治疗胃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陈诚也是位性情中人,所以后来得势后,一直扶持提携着桂永清。

听说桂永清回国,他当即向蒋介石推荐,由桂永清担任教导总队队长。这支教导总队可不是一般的队伍,本身就是为军队培养干部的,过了几年后,这些人员一旦撒了开来,作为一任主管,那在军队的势力还不是如盘根错节一般。

另外,这支教导总队采用全德式装备,并由德国顾问训练,编制大,人员足,其战斗力较之一个甲种师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蒋介石对之也十分重视,是将其作为御林军使用的,如今,由桂永清染指队长职,不知引起多少人眼红。

淞沪之战失败后,日军兵临南京城下,蒋介石决定以中央军主力坚守南京,与日军抗衡。在最初的战略准备上,教导总队并没有编入战斗序列,因为它本身具有御林军性质,是打算随着国民政府撤向汉口的。

桂永清主动请战,他向蒋介石抱怨,中央军各主力都轮番上阵了,为什么将教导总队却一直藏着掖着,好像他们是瓷做的一般,经不起摔打。蒋介石叹了一口气,教导总队乃是国军精华,他们不是普通士兵,是未来的军队骨干,每伤亡一个人,其损失甚至超过一个班,一个排。

在桂永清的坚决要求下,教导总队终于在南京城亮出了锋刃。

在南京保卫战中,教导总队负责镇守紫金山,承受着日军攻城的第一波浪头。

日军一上来就下了杀手,向我军阵地施放毒气,然后乘隙攻上山峰,教导总队营长罗雨丰见状大急,跳起来就往日军阵营中扑,一场白刃战随即展开。

桂永清也连忙催动部队,从侧翼向敌军压迫。

教导总队在拼死抵抗了三天后,终于不支而退,但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儿,其中罗雨丰营几乎全部殉阵。

桂永清是最后一批撤出南京城的。当时他赶到三汊河时,已是暮云四卷,几十万溃军蜂拥江边,争相逃命。只见江面上人头点点,惨遭灭顶者数以千计,哀号呼救之声,南北两岸皆闻之。这一幕,给桂永清的印象太深了,不由得感到一阵灰心。

撤退至汉口后,桂永清向蒋介石请罪,要求处分。蒋介石皱起了眉头,此战失利虽是大势所趋,不能怪到桂永清一人头上,所以处分谈不上。但他将整个教导总队打废了,让蒋介石很伤心,很不满,所以也没有什么安慰勉励的话。

不久,桂永清改任第二十七军军长,调到了中原战场,1938年5月,日军土肥原师团孤军直进,径取兰封,截断陇海线,引起整个战局的震动。蒋介石大怒,调集了15个师约十五万人的兵力,将土肥原师团两万人马压缩在罗王寨、曲兴集一带,准备打一场歼灭战。

二十七军负责攻打对手的前沿阵地三义寨和丁寨,只要拿下这两处,日军就失去了支撑点。没想到打了几天几夜,二十七军竟然寸步未进。

并非日军阵地是铜墙铁壁,而是桂永清已失去往日的锐气和勇猛,江边逃命的那一幕成了他永远的心病。他开始贪生胆怯了,想想自己十多年战场上拼杀,一刀一枪搏出如今的功名,他得珍惜,后半生还有几十年荣华富贵呢,不值得在战场上被一颗子弹送掉。所以,他始终不敢投入兵力,总是护住后路。主将如此,整个二十七军也显得没有了杀气。

终于,随着归德的失守,对日军的包围圈被打开了缺口,二十七军首先放弃阵地,落荒而逃,一场轰轰烈烈、志在全歼日军的兰封战役就这样不光彩地收场了。

战后追究责任,蒋介石对桂永清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所有积怨一下子爆发了。说来话长,这一积怨是从西安事变时就开始了。

原来,西安事变爆发后,何应钦野心陡起,坚决主张以武力讨伐,"不惜玉石俱焚"。其目的是:如能在讨伐中乘乱将蒋介石置于死地,他就可取而代之;如果出兵将蒋介石救出来,他又是救驾第一功臣。

桂永清也没往深处想,就赤膊上阵了,还举行了所谓"白衣誓师",担任讨逆军第五路第一纵队指挥,进军陕西,攻占华县,直逼西安。

没想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也平安回到了南京,他对何应钦的这些小伎俩当然是洞若观火,对桂永清这帮黄埔生的糊涂感到气愤。只是这些怨气一时难以发作,积在了心头。

从此,桂永清受到了冷落,蒋介石连正眼也不瞧他,作为一位正宗的黄埔一期生,堂堂的国军军长被打发到中央训练团三民主义青年团工作人员训练班,任中将班主任,后来又在綦江主持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简称战干团)。他大肆迫害进步爱国青年,酿造了一系列血案,惹来怨声一片。

桂永清的暴行终于被曝了光,一时议论纷纷,当局的形象也再次受损,蒋介石对此十分恼怒,冲着陈诚发火道:"桂永清这个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从此将桂打入冷宫。

担任驻德武官,套出惊天秘密;学习海军业务,准备回国发展

桂永清的沉寂让何应钦内心不安,于是想替他安排个出路。当时蒋介石向希特勒频抛媚眼,一者国民政府与德国在军事、经济领域有多项合作;二者也想利用德国给日本加压,或者转圜。因此,对德的外交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鉴于桂永清曾在德国学习过,由他担任中国驻德使馆武官是合适之选。

桂永清却对这项任命不感兴趣,以他的资历,到哪里都至少弄个军长干干,镇守一方,何其威风也,岂是区区驻外武官所能比拟的。再说,远离了国内舞台,对于日后的升迁也大有影响。

所以,他在驻德期间,工作上是乏善可陈,每日里就是与德国军界人物品茗喝酒,套套关系,没想到却因此获得了一份天大的秘密。

大概在1941年4月左右,桂永清与一位德国军官闲聊,几杯酒下肚,双方都有点酒酣耳热。说到中国的未来,桂永清叹息了一声,他以为,中国的局势堪忧,除了当前之敌日本难于对付外,潜在的对手苏联将是更危险的敌人。

这位德军军官显然喝高了,连连摆手:苏联不足忧也,怕是没多久,这个共产党的国家将碾压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履带下。

桂永清惊问其故。

这位德国军官凑了过来,一脸神秘地告诉桂永清,他们的元首希特勒已经打算彻底解决苏联问题。而且就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准确地说,是6月22日。"那时,德国军队的大炮将证明我此言不虚。"

得到这一消息后,桂永清以最快速度通知了国内。为了核实这一情报的真实性,蒋介石指示财政部长孔祥熙等人在重庆举行茶话会招待德国驻华人员,打探情况。因为当时中德关系甚笃,这些驻华人员也不隐瞒,承认德国政府最近将有重大军事行动。

出席这次茶话会的还有其他党国要人及社会贤达,其中打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中共秘密党员阎宝航也置身其中,当时他就感觉到气氛异常,于是询问出席茶话会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终于得知这一消息。

中共方面立即将这一情报通知了苏联政府,据说此时苏联方面已经得到不少这方面的消息,让斯大林半信半疑,难以判断,而中共的这份情报因为来源的可靠,遂引起重视,使得苏方行动起来。后来事实也证明,德国军队正是在中共警告的日期向苏联发动了进攻。

所以,战争爆发后,斯大林专门给中共发来感谢电报:"感谢你们提供了德国进攻的情报,使苏联提早进入战备。"据说这是抗战期间斯大林给中共发出的唯一一封感谢电报。

斯大林是当时世界共产主义的领袖,说句不恭维的话,架子是很大的,对中共也往往以导师自居,却为这份电报而放下身架,也由此可见这份电报的价值。追根溯源,桂永清也是无意间做了一件好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与德国断绝了外交关系,桂永清的任务也算结束了,但蒋介石仍无意起用桂永清,让他留驻瑞士,观察欧洲军事形势。1943年,又改任驻英国军事代表团团长。

陈诚毕竟没有忘记桂永清,军务繁忙之中还托人捎来口信,嘱其不要辜负时光,大英帝国是海上霸主,应该在英国这段时间多多研究海军体制和海军教育。他还透露了一个消息,自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为有盟军参战,这仗肯定打赢了,战后必定要重整中国海军。

中国海军过去都由"闽系"当家,黄埔系是插不上手的,委员长对此也很不满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黄埔系中没有海军专家。所以他希望桂永清能未雨绸缪,另辟蹊径,在海军领域谋发展。

陈诚的嘱托让桂永清又看到了希望,于是经过一阵"恶补",他对现代海军知识也算是有所涉猎,闲暇时分,则多向英国海军官员请教。所以,日本投降后,英国政府打算将几艘超龄军舰赠送中国,就由桂永清负责接受了。至此,桂永清也算是和海军搭上了关系。

有了这层铺垫,陈诚就有了提携桂永清的理由。当时,陈诚正红得发紫,除了担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外,还挂名海军总司令,实在难以兼顾,于是提名由桂永清任海军副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毕竟是黄埔一期生,且又是黄埔将领中唯一懂海军的人,蒋介石也把过去的不满揭了过去,不久,又正式任命其为海军总司令。

统领国民党海军,为内战助纣为虐

陈诚心胸素来狭窄,除了黄埔系,别门别派是从不放眼里的,必欲削弱之,铲除之。桂永清执掌海军后,则继续了陈诚的这一做法,首先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新派系——黄埔陆军派,带来一大批对海军丝毫不懂的陆军亲信人员,突击提拔,尉官变校官,校官变将官,一个个占据着海军各要害部门。

因为外行领导内行,海军的战斗力与抗战初期相比不升反减,老派人物和新派人物矛盾重重,所以英美等国讥讽中国海军是养在"金鱼缸里的金鱼",桂永清则是"混在金鱼缸里的总司令"。

蒋介石却对这条"金鱼"抱着很大希望,辽沈战役时,因为形势吃紧,于是想借助海军壮壮声威,登上了英国人赠送的巡洋舰"重庆号",赴葫芦岛督战。

战斗打响后,"重庆号"所配置的大口径炮就没有停息过,企图帮助步兵冲过解放军阻击线。炮火确实猛烈,将我军阵地炸得千疮百孔。但桂永清忘了,大炮不能上刺刀,最后解决战斗还得靠步兵,纵然有炮兵助阵,在解放军的顽强阻击下,也是寸步难进。

随着锦州被林彪攻克,援军变成了逃兵,稍慢者就成了我军的俘虏。桂永清指挥着"重庆号"接应溃兵。仗着船坚炮利,又漂浮在大海上,解放军近身不得,桂永清猖狂得很,以排炮拦截追兵。在"重庆号"的掩护下,一部分国民党败兵得以逃生,以致让辽沈战役留下了未能全歼关外部队的遗憾。

桂永清因此以为他就是"海上霸王",从葫芦岛撤往上海途中,横冲直撞,见到民间帆船也要耀武扬威一把。他向蒋介石表态说,就凭着"重庆号",可以从长江头打到长江尾,共产党奈何不得。这番马屁让蒋介石喜开了花。

共产党早盯上了"重庆号",因为它几乎成了国民党海军的象征,拿下它,其影响将是爆炸性的。另外,当时形势的发展已近乎明朗化,国民党的失败已成了定局,"重庆号"官兵没有人不考虑自己的前途,那些在英国培训的年轻水兵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人开了小差,人心思动,人心思变。

对此,桂永清心知肚明,但还是一味地采用打压手段。他特地到舰上训话,宣称:"凡有不想干的,想投共军的,尽管走,桂某人不拦他。"话犹在耳,"重庆号"一声炮响,于1949年2月25日在上海吴淞口宣布起义,驰向茫茫大海,奔向解放区。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值春寒料峭,桂永清却是额头上滚动着汗珠,跑了"重庆号",怕是蒋介石也饶不过他。因此守着电台向"重庆号"呼叫,苦苦哀求:只要"重庆号"能叛而复返,凡有要求,一概答应。

有"重庆号"当榜样,国民党海军开始了胜利大逃亡。两个月后,林遵将军率领着国民党海军江防第二舰队在南京附近浩浩荡荡投向解放军,再加上其他陆陆续续起义者,桂永清差不多成了光杆司令。

从大陆撤退台湾后,桂永清反倒是青云直上了。其原因有二,一是陈诚圣眷不衰,继续受宠,自然大树下面好乘凉,桂永清也跟着沾光;二者蒋介石身边也确实乏才,如最受器重的黄埔一期生,忠心耿耿跟随到台者已经屈指可数,论资排辈,也该桂永清风光一把了。1954年6月24日,蒋介石任命其为一级上将参谋总长。

新官上任三把火,本来桂永清是想干出点模样的,草拟了大量计划,有心将国民党军队推向现代化道路。没想到天不佑其寿,上台不久,就患病住进了医院,而且是一病不起,于当年8月12日去世。屈指算来,从他上任起至病逝,仅44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