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尧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情绪障碍的脑结构及功能机制研究

2017-07-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抑郁症患者情绪障碍的脑结构及功能机制研究郭琴  [摘要]:第一部分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目的:利用磁共振的弥散张量成像观察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情绪障碍的脑结构及功能机制研究

郭琴  

【摘要】:第一部分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目的:利用磁共振的弥散张量成像观察抑郁症患者的全脑白质微结构的完整性。方法:2006年12月~2007年11月,收集临床诊断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10例(DSM-Ⅳ标准),在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全脑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另有10例按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全脑弥散张量成像扫描。

用像素为基础的分析方法(VBA)比较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变化以及与健康对照组的各向异性值(FA)差异。

结果:(1)MDD患者治疗前的右侧额上回(x=16,y=50,z=20)、右侧额中回(x=-14,y=42,z=32)、右侧前扣带(x=16,y=30,z=18)及左侧额中回(x=14,y=44,z=-8)白质FA值低于健康人(未校正,p<>30)。

结论:(1)抑郁症患者的右前额叶、右前扣带白质纤维整合性异常。(2)神经环路连接性损伤可能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抑郁症患者脑灰质密度的变化目的:以健康人为对照,观察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全脑灰质密度的变化。方法:2006年12月~2007年11月,收集临床诊断抑郁症患者10例(DSM-Ⅳ标准)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

另有1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3.0T磁共振扫描受试者全脑3D图像,使用以像素为基础的形态学(VBM)分析方法比较抑郁症患者治疗干预前后的变化以及与健康人的全脑灰质密度差异。

结果:(1)抑郁症首次发病组的左内侧额回(x=-5,y=32,z=46,BA8)及左侧额中回(x=-40,y=29,z=34,BA9)较健康对照组灰质密度降低(未校正,p<><><><>

【关键词】:抑郁症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扫描 各向异性 白质 抑郁症 脑结构 基于像素的形态学 灰质密度 背外侧前额叶 抑郁症 脑功能磁共振 情绪处理 丘脑 岛叶 抑郁症 负激活 功能磁共振 丘脑 壳核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49.

4 【目录】: 缩略词4-6中文摘要6-9英文摘要9-13前言13-16论文正文16-68第一部分 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16-25对象与方法17-20结果20-22讨论22-24结论24-25第二部分 抑郁症患者的脑灰质密度变化25-31对象与方法25-27结果27-28讨论28-30结论30-31第三部分 抑郁症患者脑内异常的情绪处理加工机制31-51对象与方法32-36结果36-46讨论46-50结论50-51第四部分 抑郁症患者的脑功能负激活现象初步探讨51-68对象与方法53结果53-63讨论63-67结论67-68研究展望68-69全文总结69-71参考文献71-82综述:抑郁症功能磁共振的研究进展82-87致谢87-88附录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