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电影百度云 评:雷锋主题电影遇冷不宜被过度阐释

2017-08-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昨日是学雷锋日,一部讲述雷锋从小学毕业到牺牲的成长经历的传记电影<青春雷锋>在宁上映."学雷锋日"昨日成为一个很热的话题,遗憾的是,这部<青

昨日是学雷锋日,一部讲述雷锋从小学毕业到牺牲的成长经历的传记电影《青春雷锋》在宁上映。“学雷锋日”昨日成为一个很热的话题,遗憾的是,这部《青春雷锋》在南京首日上映竟然出现了几乎“零票房”的尴尬局面。

同样一部电影,档期选得好不好,票房极有可能大受影响。这也是为何,节日和假期,往往成为影片的热门档期。例如,若是爱情类型的影片能够选到情人节的档期上映,即便是影片再烂,但有了档期的护佑,票房却已有了天然的保证,再低也低不到哪里去。如此看来,在“学雷锋日”上映雷锋主题电影,这个档期的确是选得再合适不过。

可以预期,“学雷锋日”既然学雷锋活动都可以扎堆,雷锋主题电影更是来得恰到好处,岂有不受热捧的道理?“学雷锋日”的雷锋主体电影,假如没有热到一票难求,倒是有些说不过去。如此看来,雷锋日的雷锋电影竟然遭遇“零票房”,最合适的档期,票房却遭遇“滑铁卢”,恐怕不仅仅是令人遗憾,更颇为尴尬。

不可否认,某种类型电影的上座率如何,的确是公众意识与喜好的体现,假如一个主题的电影,连起码的受众都吸引不来,恐怕未必是电影本身拍得不够精彩,而是选题本身没有拿捏好观众的兴趣。既然如此,雷锋主题电影在“学雷锋日”的遇冷,的确很容易引发各种联想,被解读为雷锋精神的褪色,雷锋影响力的淡化,似乎也是顺理成章。

诚然,电影的上座率,当然是社会意识与公众审美观的反应。不过,雷锋主题电影在“学雷锋日”遇冷,恐怕也不宜被过度阐释。事实上,正如“学雷锋日”各种学雷锋活动的扎堆,并不能代表雷锋意识就深入人心,雷锋精神的无处不在。

恰恰相反,让养老院、福利院受宠若惊,不堪其扰的学雷锋活动,过于应时应景的学雷锋,某种程度上倒是对雷锋精神的误读。同样道理,雷锋主题电影遭遇“零票房”,与其说是雷锋精神本身难有感召力,毋宁说是体现了市民公众对于雷锋精神本身更理性地看待与领悟。

无论如何,雷锋精神固然应当传承,社会的和谐也离不开更多具有雷锋意识的公众。但是,正如雷锋精神无法灌输甚至作秀,它同样也不能用一部电影的票房来证实或证伪。雷锋主题电影的遇冷,充其量只能说是电影本身没能讨得观众群体的欢心,至多可以得出公众对类似主题影片产生了审美疲劳罢了,而与不看电影的市民公众的雷锋意识并无直接的关联。

一言以蔽之,雷锋的归雷锋,票房的归票房。雷锋主题电影的“零票房”,顶多只能说是电影策划本身的失败,而大可不必大而无当地扯上“雷锋精神”做垫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