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奇涵子女 开国上将杨成武杨得志杨勇妻子子女今何在?

2017-08-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共和国第一次授衔时共授予解放军上将55名,1956年1月和1958年7月又各补授1名,他们是王建安和李聚奎.这样,全军共授予上将57名,我们

共和国第一次授衔时共授予解放军上将55名,1956年1月和1958年7月又各补授1名,他们是王建安和李聚奎。这样,全军共授予上将57名,我们把他们统称为开国上将。

具体名单和级别现录如下:

1、正兵团级上将35人:萧克、张宗逊、王震、许世友、邓华、杨成武、傅钟、萧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陈锡联、陈士榘、宋时轮、叶飞、杨得志、黄永胜、谢富治、杨勇、李达、周士第、韦国清、朱良才、王新亭、周桓、李志民、赵尔陆、王建安、李聚奎、董其武、陶峙岳、陈明仁。

2、副兵团级上将19人:李克农、彭绍辉、张爱萍、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洪学智、郭天民、周纯全、杨至成、陈再道、陈奇涵、刘震、陈伯钧、钟期光、唐亮、李天佑。

3、准兵团级上将1人:贺炳炎。

4、未评军队级别而授上将的2人:乌兰夫、阎红彦。

而闻名于世的中共“三杨”上将杨成武、杨得志、杨勇,则位列上表的正兵团级之列。

一、杨成武上将及其妻子子女

杨成武(1914--2004),1914年10月27日出生在福建省长汀县张屋铺(即今宣成乡)下畲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战争年代“杨成武”浑身都是胆。土地革命时期,杨成武参加闽西农民暴动,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任闽西红军第三路指挥部秘书、宣传队中队长。曾任红一军团第四军第三纵队干事,第十二师秘书、连政治委员,红十一师第三十二团政治委员,红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率部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

抗日战争时期,杨成武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独立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晋察冀边区第一地委书记,冀中军区司令员等职。1937年率部参加平型关大捷。1939年指挥了著名的黄土岭战斗,击毙日本军“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官阿部规秀中将。

为此,被毛泽东称之为“赵子龙”。参加过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朝鲜东线的夏、秋季防御战役。1952年后,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兼华北军区党委书记,副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员。

1958年杨成武参与组织指挥了炮击金门战争,1959年参与组织了西藏平叛作战,1960至1961年中缅堪境警卫作战,1962年参与组织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和60年代中期开始的抗美援越战争。历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第一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

代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系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

2004年2月14日17时35分因病医治无效,杨成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赵志珍,女,1921年11月3日出生,河北省易县人。原名赵秀琴。1935年在北平女子第二中学读书时就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转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军后,在八路军独立第1师政治部做民运工作,任易县妇救会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易县妇救会主任、地委妇委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杨代总长办公室主任”、北京卫戍区政治部顾问。后离休。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夫妻感情甚谐,1992年被全国妇联评选为“金婚佳侣”。

杨成武与夫人赵志珍一共生育了十个孩子,易生、冀生、燕生、俊生、珍生、东胜这六个孩子都是生在战争年代,生下来只能托附给地方的老百姓代养。尽管乡亲们把家中最好的食物拿出来喂养孩子,可是恶劣的环境和病魔还是夺去了珍生、冀生和燕生三个幼小的生命。

大女儿杨易生(后改名杨毅),196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是《空军报》的编辑,因“杨、余、傅事件”受到株连,1972年被折磨致死。“杨、余、傅事件”平反后,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杨毅被恢复名誉,定为“革命烈士”。

二女儿杨俊生,毕业于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先后在第二炮兵司令部,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干部处,司令部装备处(部)、技术开发部工作,历任参谋、副处长、处长、部长等职,1996年7月被晋升武警少将军衔,成为中国武装警察部队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将军。

三女儿杨东荣、三子杨东成、四女儿杨扬,也都分别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或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担任医生或研究所、部队机关的领导工作。后来,杨东成转业,到商业部政策研究室任副主任,后下海办公司。

二、杨得志上将及其妻子子女

杨得志(1911年1月3日——1994年10月25日),原名杨敬堂,湖南株洲县人。他出生于一个家贫如洗的铁匠世家,母亲生14个子女,仅活3人。他8岁随父学打铁,11岁帮人放牛,14岁到安源煤矿当矿工,16岁到衡阳做挑夫,能挑着160斤货物赤足行走四五十里。

1930年起任红军第11师通信警卫排排长、特务连连长、炮兵连连长,参加了吉安战斗和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1932年后任红军第45师新编第93团长、红1军团第7师20团团长、第一师一团团长职务。曾率领队伍坚守阵地三昼夜,打退国民党军师的轮番进攻,1934年10月参加长征,率团强渡天险乌江,全歼嵩明县城守敌;继又组织“十七勇士”突击队强渡大渡河,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

到陕北后,任红1师副师长。1936年参加东征战役后,任红2师师长,率部参加西征和山城堡战役。1937年春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48年11月,解放石家庄战役,是杨得志戎马生涯中的又一杰作,也体现他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完成任务的雄怀壮志。

杨得志的军事生涯,几乎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辉煌战斗历史的缩影。强渡大渡河、平型关战役、上甘岭战役……许多闻名中外的战役,都有杨得志的身影。他因此成为我军著名的战将之一。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许世友与杨得志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敌人近6万人,其中击毙敌人42000多人,击伤10000多人,俘虏2000多人,另外约有50000越南平民伤亡,在当时越南全民皆兵的情况下,可算作战斗人员伤亡。

1980年起任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委员,参与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第九,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1994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杨得志同志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著有著有回忆录《横戈马上》、《为了和平》。

杨得志将军生平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第一任妻子是河北省魏县人申戈军,1989年病故。

第二任妻子是湖北省红安县人石莉

石莉,1935年6月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早年曾入伍,后来任志愿军文工团舞蹈演员、志愿军副排长。现如今的石莉已是80岁高龄的老太太了,虽然白发垂髻,可是依然精神矍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1989年,杨得志将军原配妻子申戈军病故。次年,经开国中将李雪三和柏曼卿夫妇的介绍,杨得志将军结识了石莉,并于同年4月30日与石莉结为伴侣。

长女杨华荣 ,女,1944年10月4日生,空军副政委黄新中将的夫人。解放军少将,总参谋部管理局副局长,1984年5月起担任国家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代表作品《人口与优生》、《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基础知识》。

次女杨秋华,1950年出生,现年66岁,曾任总参保障部招待局局长。

杨勇(1913年10月28日-1983年1月6日),原名杨世峻,湖南浏阳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获三等红星奖章。同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参加了在全县、金沙江、大渡河、土城、娄山关、四渡赤水等的战斗。到达陕北后,红三军团改为陕甘支队第二纵队,杨勇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政委兼副团长。

抗日战争时间,随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参加了在全县、金沙江、大渡河、土城、娄山关、四渡赤水等的战争。抗美援朝期间,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

回国后,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1979年参与组织指挥解放军边防部队在广西、云南进行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杨勇重视部队全面建设,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组织拟订了军队建设的三年规划。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3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共闻名的“三杨”之一。

次子杨小平,1942年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他自幼酷爱文科,一直想考个名牌文科专业大学。可是他的父亲却不答应他习文,硬是让他学习了导弹技术专科。后来杨小平学有所成后,一直从事科技研究工作。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通保局局长。另外,他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已退休。

女儿杨北北,原名杨婧,1943年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杨北北早年在部队服役,地地道道军人出身,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教官。后来,她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现已退休。

2007年08月01日,杨小平评价自己的父亲杨勇说:“他是一个完人!无论从军事业务上,还是从作风为人上,都挑不出什么问题。他处处都是在为别人着想,却总是不想着自己。他不好财、不好色,一生中他的眼里只有战争、人民。对于自己受的委屈,他从来不会去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