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行水上郑彦英 《风行水上》体现郑彦英“无边散文”追求

2017-08-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光明网12月25日电(记者付小悦)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河南省文联.河南省作协日前在北京联合召开郑彦英散文集<风行水上>研讨会.中国作

光明网12月25日电(记者付小悦)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河南省文联、河南省作协日前在北京联合召开郑彦英散文集《风行水上》研讨会。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建功出席研讨会并讲话。评论家们认为,《风行水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散文中的“无营”理念,像未曾切割的毛边书一般,保留了生活的本真面目,可称之为毛边散文。

《风行水上》是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陈建功在讲话中说,《风行水上》是一部见真阅历真情感真性格真学问的散文集。“风行水上”,是美的意境,也是作家的美学追求。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风格独,写法新颖,引人入胜,质朴淳厚的作品集。

全书的主调仍不外乎乡土叙事,但各篇涉及到了动物,植物,环保,人物,亲友,怀旧,器物,民俗,纪游等等方面,显得题材广泛,笔墨自由,情趣盎然。其中关于狗,白鹭等动物的描写和意义的生发,关于岚溪风光,相思树,崤阪石茶的奇异风物的描绘和哲思,关于土地,吃食,土坑的忆旧,以及关于乡土沉醉感觉的抒写,还有像《武》这样对一个亲人的由受屈而尚武却又不被人理解的行状的极逼真的白描,由于忠实于生活本身,不掩饰什么,反倒显得有声有色,极富戏剧化。

许多篇什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雷达认为,作者在写法上有两点比较突出:一是竭力追求表现生命原生态的丰富性和粗砺感,尽可能保持记忆和感觉的新鲜,不把一些毛茸茸的东西打磨掉,尽可能保持住特定环境下的气味、色彩、感觉、情景,让现场感、质感、生命的鲜活感更为突出;另一方面,尽可能保持作家主体的当时当地的真实感觉,以强化真实性和感染力,这就使其散文少了些“学术味”,多了些“身体味”。

郑彦英涉猎多种文学样式的写作,写小说也写电影电视剧,评论家们认为这些写作经历使其散文讲究叙事的“故事性”,让文本好看、诱人。对此,郑彦英坦言:“哪种方式更能传达生命个体对世界的感觉,我就用哪种方式,不经意忽略了散文写作的规范和防守,却完整地记录下了生命的原生态感觉”。

评论家孙荪说:“根本问题在于是否尊重了生活本身的真实性,任何加工如违背了这一原则,对散文写作来说,是不能允许的。散文需要实存的真实,而不是巧妙的‘伪真实’。

郑彦英没违反这个原则,只是在突出什么上,加入了某些小说家的能力,应该是允许的。我们只听说过小说家向散文学了什么,从未听说过散文应向小说学些什么,这也许是个新课题,郑彦英用他的散文为我们提供了总结和辨析的机会。”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胡平主持会议,他总结说:“郑彦英的这本新散文集,写法上有创新,内容上有新意,好看耐看,质量上乘,是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的重要成果,特向读者们推荐。并希望郑彦英再接再厉,为广大读者写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