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久落花多杨葵 《坐久落花多》:此处即别处

2018-04-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芷宁写于2014年12月23日)     看过杨葵的新书<坐久落花多>有些日子了,却一直不敢提笔写评,原因大抵有二,其一,年底琐事多又遇旧

(芷宁写于2014年12月23日)     看过杨葵的新书《坐久落花多》有些日子了,却一直不敢提笔写评,原因大抵有二,其一,年底琐事多又遇旧疾缠身,其二,被书中那篇长达四十多页的文章《写作流行病》给震住了,生怕自己一落笔就露出病态来,而且显露出的不仅仅是流行病,还是顽疾绝症。

    必须强调一下,这里不是要恐吓那些怀抱写作梦想的人,让他们误以为落笔就会有病,倘若不实践不落笔,就永远不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何况《写作流行病》这篇长文写得非常好,有理有据,切中要害,将当下写字的人容易犯的毛病做了系统的归类总结,并对症下药,可谓管看病又管医。

如果你是一个初入写字门的人,那你太幸运了,读透这篇文章,将对你以后的写作生涯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如果你是一位写作多年的人,也不妨多参透参透,定会令文字顺畅许多。     书中有篇文章叫做《一份书帐》,但凡文学青年似乎都有过买书成癖的阶段,够得心仪已久的好书后,会激动地彻夜通读,但记账这样细致的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

看到书中那几页图片所示,年轻时的杨葵用雅致的字迹认真地记录着一个读书人最纯净最无私的账本,令人分外感佩。

而这份书帐,不仅仅记录着一个人的购书读书历程,还有一定的社会文献价值,至少在纸质书的时代里,杨葵于不知不觉间又做了一件见证历史的事。

    关于年少时买书的故事,每个和文字有缘的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例如为了匀出书费,也曾打过交通费的主意——夕阳西下,华灯初上,爸爸在巷子口焦急地等待着突然晚归的女儿,女儿抱着心爱的书一路小跑着回家,那感觉比坐公共交通神气多了。

    特别喜欢的几篇文章,基本都集中在书的第二部分,读来自有一种舒坦与会心,仿佛协同这些文章的作者游历了一番他所游历的,思虑了一番他所思虑的,感悟了一番他所感悟的,仿佛达到了一种此处即别处的境界。

而作者杨葵的观点,大都充满智慧并字字玑珠,却从来不强势灌输给读者,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反而能长久地留存在读者的心里,让人自觉地品出其中的好,并回味久久。

    书中还有篇文章叫做《读书会是场误会》,虽然杨葵本人表示这篇写得不好,个人却觉得他又点出了时下流行的读书会的症结所在,特别在读者提问环节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对一本书存在误读是不可避免的事,有时候即便面对面地坦诚沟通都会出现误解,何况通过读书传递。事实上,我们每个人会以自己的阅历经验和价值观来判断一件事物,并得出自以为正确的结论,执着点的可能会因此而争得面红耳赤,而所有这些都不会发生在儒雅的杨葵身上,关于别人的误读,他只是谦逊地听着,并耐心地加以解说。

    曾经不止一次的提及,文字到了最终的时候,体现的是品格的力量,对杨葵的很多老友而言,他是此生难得的良师益友,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谦逊豁达、海纳百川的心境,在现实中,他和他的文字一样令人敬仰,对一些如我般才疏学浅的朋友而言,他又是一部行走的活字典。

而听杨葵讲课和看他的文章一样,会让人觉得舒服自然,他从来不以名人自居,更不会爱惜羽毛到对故旧友人疏离,从他的言辞中得了潜移默化的益处的人,更希望成长为如他那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