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允斌的儿子 刘少奇为什么有俄籍孙子:是哪一个儿子生的

2017-12-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57年,莫斯科,32岁的刘允斌面临人生前所未有的选择.父亲写信要他回中国:"在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相信你一定能无条件地牺

1957年,莫斯科,32岁的刘允斌面临人生前所未有的选择。

父亲写信要他回中国:“在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相信你一定能无条件地牺牲个人的利益而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

他已经在莫斯科大学核物理专业拿到副博士学位,在研究所上班,领导和同事都很欣赏他。太太是同学,育有一儿一女。对比中国的生活,莫斯科的一切如此美好。

他选择了回国,留下了苏联太太玛拉、女儿索尼娅、儿子阿廖沙,还有18年的留苏生活。他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比在祖国还久,他的俄语比汉语还好。

1939年,周恩来骑马受伤,被送往莫斯科治疗。同机的还有一大批高干子女和烈士遗孤。此后,一大批中共子弟被陆续送往莫斯科:毛泽东的3个子女毛岸英、毛岸青和李敏,朱德的女儿朱敏,刘少奇的3个子女刘允斌、刘爱琴、刘允若,林伯渠的女儿林莉,林彪的女儿林小林,高岗的儿子高毅,陈伯达的儿子陈小达,瞿秋白的女儿瞿独伊,张太雷的儿子张芝明,李硕勋的儿子李鹏等,都在其中。

刘允斌和妹妹刘爱琴一起进入了著名的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全世界共产党领袖的子女都在这里接受教育。

之后,他先是考上了莫斯科钢铁学院,随后转学到莫斯科大学核物理系。阿廖沙说冶金在当时是一门保密的学问,苏联不允许外国人学。

他娶了同学玛拉,儿媳冬妮娅形容婆婆说,“褐色的头发、腿很长,是个大美女,就像电影女主角。”

1950年,刘少奇和王光美在中南海见到了他们,破例举办家宴。

刘允斌的一位同事曾到过他在莫斯科的家,回忆了刘允斌岳母对女婿的评价--“苏联男人实在没有中国男人好,在家里就像是沙皇,一到家,脱了外套就窝在沙发里抽烟看报,一点也不体恤家人,不管别人怎么忙,就是不肯帮一下。有时还要酗酒打架,不像允斌·克里姆(刘允斌俄文名字),回到家什么家务活都抢着干,还不喝酒,从来没有骂过、打过玛拉。”

刘允斌作为原子弹专家,在遥远的包头组建了中国原子能研究所第三研究室并担任主任,负责新型热核材料的研制工作。

他组建了新的家庭,“文革”来袭时,因为父亲和曾在苏联求学的经历,被造反派批斗。这一切让骄傲的刘允斌无法忍受。1967年11月21日,人们在包头郊外的铁轨上发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