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华发现母亲 王东华谈“发现母亲”

2017-09-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王东华,多年来一直从事母亲教育的研究.不久前他撰写的<发现母亲>一书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带着几个不解的问题,在秋高气爽

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王东华,多年来一直从事母亲教育的研究。不久前他撰写的《发现母亲》一书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带着几个不解的问题,在秋高气爽的一日,记者来到了位于京城西北部的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采访了所长王东华。

文质彬彬的王东华爽朗健谈。当问及怎样理解“发现母亲”这个书名的意义时,王东华神情认真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在研究中发现,母亲的工作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工作,是社会中最为崇高的工作,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有创造性的工作,其他一切工作同母亲的工作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母亲的工作是造人的工作,是第一生产力,她站在整个民族的最前头,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命运。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母亲的作用占到90%以上。

母亲不仅对孩子的生理有极其巨大、深刻、永久的影响,而且对孩子的智力、意志、性格、品德等方面也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优秀的母亲与文化高低的关系并不大,关键在于母亲的“境界”。一个自私的母亲,不可能培养出一个慷慨大方的孩子;一个心胸狭窄的母亲,也很难培养出一个心胸宽广的孩子。

母亲的行为是通过社会遗传的方式传给孩子的。因此,当孩子发生问题的时候,母亲怎么可以只怨孩子而不自我反思呢? 王东华说,从母亲受孕到孩子上学,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工作,数千道、数万道程序都是由母亲安装的,母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质量!

只要母亲稍不称职,我们这个世界都将是另一幅图景,—幅不堪设想的图景。 教育孩子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

王东华认为:从脑科学上来说,人是分两次诞生的,人是早产3年的动物,任何一个孩子在出生时都是同母亲联体的,3岁后才渐渐分开。在人生的头3年存在着一个镜像期,这时孩子的大脑像海绵一样全盘吸收他所感受到的一切。

孩子的头3年不是没有记忆,恰恰相反正是这些记忆构成了人生生活的基础。人具有着一种比性本能更为本质的智本能,与性本能不同的是,它的发育期是人生的前几年,一旦错过时机,智本能便迅速递减,出现阉割现象,因此,孩子零到3岁间的每一年绝非普通意义上的一年,孩子的一年等于10年。

事实上人生以10年为周期重演放大他生命最初的几年,也就是说10岁、20岁、30岁,分别是1岁、2岁、3岁的展开放大,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3岁看大,7岁看老。

在谈到对女性的认识时,王东华直言不讳地说,当前人们对女性的认识有偏差,女性的价值不应该仅仅是在社会再生产中得到体现,当然这种体现无可厚非,这种价值体现本身也是社会的一个进步;当前女性价值的体现更多的应该是对母亲工作的认可与尊重,也就是说母亲的工作应该是带薪的工作。

一位女性把孩子培养成才,其意义远远超过到工厂去拧几颗螺丝钉。因为孩子不是某个人的,孩子将要成为社会的公民,孩子是全社会的财富,关心孩子和母亲就是关心未来,就是关心我们自己。 《中国教育报》2001年10月23日第3版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