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与《围城》中的方鸿渐

2017-05-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方鸿渐与陈道明 读作品<围城>的时候倒比较早,大概是在八几年,后来看电影<围城>,看完后的第一感觉就是不知道如何评价陈道明对方鸿渐的演绎.若

方鸿渐与陈道明 读作品《围城》的时候倒比较早,大概是在八几年,后来看电影《围城》,看完后的第一感觉就是不知道如何评价陈道明对方鸿渐的演绎。若说他演绎得不到位,可又觉得方鸿渐就是陈道明演的那个样子,但是细细想想,又觉得有些不对劲,至于是哪里不对劲也说不出来,至少不是我最初读这部小说时对方鸿渐的感觉。

    说到底,是小说里的方鸿渐这个角色最难把握,在整个人物性格中,好像没有基调就是他的基调。

其实能够演绎的那部分东西陈道明都演绎出来了,而且演绎得甚为传神,剩下的却未必是他能够演绎的,即使换个演员来,掰指头数数演艺界,似乎也没谁能演得更贴谱。

    方鸿渐是一个灰色年代的灰色人物,你把一幅灰色画面镶嵌于灰色的背景中,那是什么感觉?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心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念头”,这个没有“念头”绝对不是浑浑噩噩的意思,是什么?我也不知道,用没有人生理想目标诸如此类的概念来说似乎都不搭调。

他唯一的一次也是一点点的“念头”闪动是对唐晓芙的,可就是这么一点点念头闪动最后他也把自己搞得无从解释无从行动甚至无从描绘自己的郁闷状态。至此、从此,整个生活不在状态中。

显然,方鸿渐肯定不是那种会去革命的角色,也不会去勤勤勉勉、兢兢业业挣银子养家糊口,貌似玩世不恭却又缺乏足够的洒脱,玩风流倜傥其内心里又有一点“紧巴巴”。

他善于插科打诨,对话机智幽默从善如流,却从不见他抒发自己内心里的感觉。他一切话语都擅长,唯独不擅长描述自己。他是人情世事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却又从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呵呵,陈道明不同,他是一个有个性的、内心里很犀利的演员,方鸿渐的那种状态他无法演绎,他其实是把自己的基调赋予了方鸿渐!

由此,反倒使这个原本很灰色的人物有点鲜亮起来。这是陈道明的方鸿渐,不是钱钟书的方鸿渐。

我一直觉得小说和文学的区别,在于小说的故事是具体的,是描绘特殊情境下的特殊人物和故事,而文学则带某种普遍性,描绘的是人之一般的本质的同时也是普遍的生存状态,就是从钱钟书的《围城》里的那几个人尤其是方鸿渐的身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读到自己的影子。在这个意义上,作品《围城》比巴金的《家春秋》更有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