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翼的后代 胡景翼:恤民革新、叱咤风云的将军

2017-07-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记者 温中豪 实习生 张朝 文 首席记者 闫化庄 图阅读提示这是郑州市人民公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门,它静静地隐在西太康路北侧.郑州购书中心

□记者 温中豪 实习生 张朝 文 首席记者 闫化庄 图

阅读提示

这是郑州市人民公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门,它静静地隐在西太康路北侧、郑州购书中心大楼的背影里,默默地接纳着三三两两的游人。

就是这样一个貌不惊人的南门入口两侧,却镌刻着有“当代书圣”之称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撰写的楹联:“百战奠山河 革命勋勤昭国史 万人空道路 中原庙祀报元戎”。

早在1949年就飞赴台湾并终老于台湾的于右任之墨宝,缘何会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才兴建的人民公园门口?这气吞山河的楹联到底为谁而写?

3月24日,记者从公园南门而入,站在一株苍老遒劲的百年老槐树下,望着树后一座绿瓦红垣、飞檐斗拱的民国建筑,在人民公园主任郭庆的讲解下,仿佛看到了“车辚辚,马萧萧”的北伐战争风云,看到一名恤民革新、英年早逝的将军。

【于右任】 倾情胡公祠,亲自撰写楹联、碑记

作为郑州市人民公园的南门,和公园两个气派宽敞的东西大门相比,这个大门的确很不起眼:绿顶红墙,窄小的门,虽然看起来古色古香,但算不上宏伟。

尽管公园内莺啼柳绿、春光正浓,但我们只要稍稍驻足,把目光投向大门两侧于右任的楹联,稍有书法常识的人,就再也挪不动步子,宛如一个书画爱好者看到了齐白石等大师的作品,谁也不忍心放过。

3月24日上午,指着这副刻在青石上的楹联,郭庆说:“这是在祠堂落成后,于右任为纪念当年的河南督军胡景翼所写的,但直到2008年,政府修缮祠堂时,才发现这副被灰浆遮掩于内的对联。”郭庆说,胡公祠就是为纪念胡景翼所修的祠堂,于右任不但为祠堂大门题写了楹联,还撰写了碑记。

而目前考古资料显示,于右任为这座祠堂所倾注的心血,并非只有楹联和碑记。

1980年,河南省文物中心从民间收购了一个“清同治年间粉彩开光人物故事大瓶”,瓶上刻着“胡上将祠存,于右任”等字样。

经专家考证,这件文物是当年于右任赠送给胡公祠的,于右任的书法刻到瓷器上,目前尚属首次发现。

河南省文物中心主任邱向军说,“胡上将祠”就是胡公祠。如果胡公祠恢复开放,他们愿意提供这件文物进行展览。于右任和胡景翼为陕西同乡,他曾向孙中山举荐胡景翼,二人感情极深。

【胡公祠】 祠堂建筑设计全国罕见

郭庆说,可不敢小瞧这个不起眼的南门,它比人民公园的历史可早得多。人民公园建园就是从胡公祠这边开始的,并把胡公祠作为公园的一部分进行保护,把胡公祠的南门当成人民公园的南门使用。

和南门相对的正中甬道上有一苍老遒劲的古槐,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是1932年修建胡公祠时移栽过来的,现已成人民公园的“镇园之宝”。

从老槐树北行十余步,是胡公祠的大殿。大殿高9米多,占地100多平方米,两座威严的石狮分居大殿前甬道两侧,由于长时间风化,石狮面部轮廓已不太清晰,但依旧气势逼人。

大殿外平台四角环绕着汉白玉柱,并以铁链相接,“这几根汉白玉柱是按原来的样子重新制作的,抗日战争时期,在殿前的台阶下,还曾经挖过一个防空洞,不过现在已经填上了。”郭庆说。

大殿绿瓦红垣、飞檐斗拱、层层突出。殿前楹门阁扇,做工精巧。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殿四角的斗拱,雕刻的木质纹饰凌空飞翘,像飞龙惊飞时分出的层层波浪,给人以淋漓尽致、繁缛奢华之美。

但这还不是最让人称奇的地方,如果你仔细端详会发现,虽然大殿的红色立柱大都和斗拱对应在同一条线上,但其中有两个立柱与斗拱并不对应在一条线上。

随行的人民公园书记计燕说,她有一次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建筑学院听课,讲课的教授讲,斗拱与立柱不对应这一建筑风格,只有陕西的一个衙门中出现过,其他地方都没有,听计燕说郑州有,教授很惊奇。

对此,郑州市考古研究院古建部主任张高岭说,他曾专程去胡公祠看过,这种斗拱和立柱不在一条线上的设计的确罕见。按照建造年代划分,胡公祠算是民国建筑,但其建筑风格又和民国乃至清朝的建筑风格不一样,设计建造又比较精美,可以说非常独特,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 下转C07版[上接C06版]

【石碑】 2008年发现,祠堂还纪念610名阵亡将士

“三年前,胡公祠还破破烂烂,房顶上还长了小树。2008年,政府拨款修缮,目前修缮工作已基本完工,比当年漂亮多了。”说着,郭庆让工人打开大殿紧闭的大门。

见门被打开,几名好奇的游客也跟着进来。

郭庆说,关于胡公祠,曾流传过很多版本,直到1983年,工人在修缮胡公祠时,才发现一座被灰浆覆盖于墙内的碑文,碑文详细记述了胡景翼牺牲的经过、建造胡公祠的经过,胡公祠的历史才被彻底弄清。

石碑上雕刻着两条相互交错的龙,石碑上部中间雕刻着“国士”两个字,碑文中记载:“郑州胡公笠僧祠碑记,富平胡上将笠僧既殁之八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富平刘守中撰文,三原于右任书……”

既然祠堂是为纪念胡景翼而造,他的碑文按理说应该位于正中位置,可这个石碑却位于大殿后墙正中偏东位置。这个疑惑直到2008年修缮胡公祠时才找到答案。

“2008年,我们组织工人对胡公祠进行维修。工人们敲击墙壁时感觉有中空的声音,剥开墙壁的粉刷层,才发现墙壁里镶嵌着8块石碑。”指着镶嵌于东西两面墙内的石碑,郭庆说,这就是当年发现的石碑,每块长约1.08米、宽约0.5米,东西两侧各为4块,相互对称。

石碑上刻着国民军第二军暨陕西陆军第一师共610位阵亡将士的名字,部分名字上方还刻有其军衔。

郭庆推测,这块石碑之所以没在正中位置镶嵌,应该是当初建祠堂者考虑到该祠堂并不是专为胡景翼一人建造,而是为胡景翼及其部下阵亡烈士一起所建,就把胡景翼的碑文位置稍微偏了一下,以表示不是仅仅为突出胡景翼一人。

【胡景翼】 恤民革新、叱咤风云、英年早逝的将军

胡景翼是民国时代的河南省督军、河南省省长。

这两个职务在当时的河南也算声名显赫,但在民国时代,曾主政过河南的官员并非胡景翼一人,但能让冯玉祥、张群、张继、高桂滋、刘峙、于右任等国民党元老力主为其建祠的,独此一人。

在计燕的办公室,她找出一本泛黄的人民公园园志,记者细细翻阅,方知胡景翼当年之英雄事迹。

胡景翼,字笠僧,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人。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革命。1922年冯玉祥任陕西督军时,他任第一师师长。他曾和冯玉祥共同策划了“北京政变”,把吴佩孚赶下台,把溥仪“请”出了皇宫。

1924年11月,胡景翼被冯玉祥任命为河南军务督办,后又任河南省省长。军阀的连年混战、争夺地盘,让胡景翼大失所望。他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苏联。

在别人引荐下,他在苏联大使馆见到了李大钊,并邀请李大钊到中原指导工作。胡景翼认为,为对付反动军阀,必须贯彻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他邀请一大批共产党人来河南开展革命活动,为国共在河南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一时间,河南成了革命者云集的地方,出现了“八方风雨会中州”的空前盛况。

吸引记者的,不是胡景翼这段叱咤风云的戎马生涯,而是他和河南百姓的故事。

胡景翼在河南担任督军、省长等职时,采取“豫人治豫”的方针,清乡剿匪,惩治腐败,发展交通,兴办教育,对河南的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受到河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迅速稳定了中原局势。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突然病逝。这让和孙中山私交甚好且对其非常崇拜的胡景翼将军悲痛欲绝,精神受到沉重打击,导致右臂上的疔疮复发,病情急剧恶化。当年4月10日,因医治无效,34岁的胡景翼在开封去世。

胡景翼将军的逝世全国震惊,北京、西安、开封、郑州等地都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当年5月,胡景翼将军的灵柩由豫归陕,安葬于华山北麓。

胡景翼生前曾为其阵亡将士在郑州西郊建冢而葬,后来又在西太康路建祠以纪念其部下阵亡将士,当时的祠堂规模很小,位置就是在今胡公祠大殿西边位置,当年的小院已经在1981年被全部拆除。

1932年,冯玉祥、张群、张继、高桂滋、刘峙、于右任等国民党元老力主为胡景翼建祠,以纪念胡景翼及其部下阵亡将士。1936年秋,历时4年建造的胡公祠终于完工,占地23亩,有殿、亭,并有一塑像,翠柏红垣,古色古香,为郑州当时一景。

【怀念】 祠堂在修缮,将对公众开放

对胡景翼这样一名体恤百姓、革新上进的将军,郑州并没有忘记他。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胡公祠大殿。因为大殿的前面有一株好大好粗的国槐,大殿里展出过令人捧腹的哈哈镜。至于大殿是怎么回事,因为当时导游图上标注的就是‘大殿’,以至于很长时间,都没有搞清楚这个建筑物的来龙去脉。”这是一名叫“郑州老冒”的网友在2008年1月发的帖子,他深情回忆了胡公祠带给他童年的快乐。

郑州市作协副主席赵富海说,他小时候到胡公祠去玩,胡公祠大殿里办过画展,画展里的画主要是一些英雄人物,如刘胡兰、董存瑞等,“我认为政府部门应该举办一些活动,向人们宣传胡景翼的爱国精神,让人们了解有关胡公祠的历史意义”。

居住在公园附近的七旬老先生徐敬立指着大门紧闭的胡公祠说:“希望胡公祠大殿能够早日开放,最好能配上解说员,让市民都能了解这一段历史。既然胡公祠祭奠的是一名对河南百姓有恩的将军,我们就不能忘记他,应该让更多的人记住他。记住这样的人,就是对人间正气的弘扬和延续。”

郭庆说,政府其实早就开始了对胡公祠的修缮。胡公祠自1936年建成后,历经了多次修缮。2008年,郑州市拨款对胡公祠大殿进行修复,因目前还有一些收尾工作未完成,暂时还没有对外开放。不过,胡公祠已经被郑州市政府批准为郑州市爱国教育基地及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等具备开放条件后,肯定会向公众开放,方便更多的人来祭奠拜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