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根王悦 东北有个刘老根 咱西北有个魏老根

2018-01-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东北有个刘老根 咱西北有个魏老根随着乡村旅游热一再升温和一处处民俗文化村次第建成,魏老根乐了:"哈哈,我早预料到了,这人啊,终究会返

原标题:东北有个刘老根 咱西北有个魏老根

随着乡村旅游热一再升温和一处处民俗文化村次第建成,魏老根乐了:“哈哈,我早预料到了,这人啊,终究会返璞归真的,民俗是所有文化的根,寻访民俗就是寻访生命的本真,咱们咸阳沙河风情园的创建是有意义的。”

一生得意——

打造出沙河古桥风情园

对于拥趸民俗文化的魏老根来说,由其力主在2003年打造的集文物古迹、民俗风情、时尚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沙河古桥风情园”,是他一生的“得意”之作。

沙河古桥,在咸阳钓台镇王道村南边,始建于战国晚期和秦代初期,是目前为止全国发现的规模最大、年代最远的木结构桥梁。“当时政府让我去保护这座古桥,我突然意识到咸阳作为京畿重地,沉淀着太多类似的原生文化,为什么不能将这些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它的魅力和意义呢?”这个信念像一条引子扯动了魏老根心底更深的情愫……

魏老根原名魏兴,出生于咸阳北杜村,从小在塬坢上听着乡邻胡吹乱谝七弹八唱长大,对乡俚乡俗乡言充满感情,十几岁起便习惯将一些传说与民俗谚语收集在笔记本上的他,对民俗文化有着特别的情结和认识。“传扬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千万不能丢了老先人留下来的传家宝。”各方奔走努力,一鼓作气,2003年5月动工,9月开园,仅仅四个多月时间,200亩杂草丛生的河谷,变成了情趣盎然的“沙河古桥风情园”。

打尜(gá)、打猴、狗撵兔、斗鸡、驴拉水车、打秋千、社火、竹马等停留在传说和电视里的玩耍复活了!游客如织,一双双眼里透着惊喜,更让魏老根坚定了发扬民俗文化的信念。“bingbing面大赛”“花馍大赛”“方言大赛”等活动轮番惊艳八方来客、唤醒温馨记忆。

沙河风情园名声大噪,魏老根也声名远扬,热心于民俗的艺人纷纷寻来,他又组建了“魏老根剧团”到处义演。这时候人们才领略到魏老根的绝活——脱口秀。咸阳历史与现实生活被他用地地道道的咸阳话演绎得活灵活现,频频亮相各个媒体,“东北有个刘老根、西北有个魏老根”,专辑《西北魏老根话本》上下册和光碟《西北魏老根谝古今》畅销一时。

咸阳民俗相继走进省电台、中央电视台、走进国人视野,与此同时,沙河风情园也引来不少企业家明学暗访。魏老根创下了奇迹,为咸阳人民立下了功劳,咸阳人民回馈给他无上的赞誉,2006年魏老根入选“秦都区十大感动人物”,2008年入选“中国创业明星”。

代代传承——

家风文化不能丢

助人为乐,豪爽仗义,和魏老根打过交道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魏老根重视民俗文化,推广民俗文化,同时也非常爱惜此类人才。只要发现,他就全力以赴支持帮助,寻媒体,找政府,拉赞助,牵线搭桥,贴钱贴人情。十三狼、商芳会、王兴科、蔺志顺、杨秋霞等民俗艺人,他们背后都有魏老根奔忙的身影。对于这种乐此不疲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行为,魏老根的解释很简单:没原因,就是习惯,是父母遗传给我的,教给我的。

说起逝世的父母,魏老根满怀敬爱。原来其父亲是位参加大小战役三十多场的抗战军人,在其脑部受伤退役后,把用性命换来的薪水分给了贫苦村邻,在以后的日子里,也经常用有限的工资资助他人。这位历过生死的军人,成功地将自己优秀的品格、宽广的胸怀的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传染给了儿子。

忧国忧民、助人为乐、达观积极、顽强不屈等精神以及爱读书勤思考对于魏老根而言,真的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本能。魏老根心灵手巧的母亲,以高超的剪纸、做馍、织布等技能福泽八方村邻,也影响到儿子见啥会啥,见啥学啥,并将儿子引进民俗的大门。

善于学习与思考的他具有敏锐的前瞻性,始终站在文化走向的前头。2016年春晚上《老腔》唱high全国,而早在2008年开始,魏老根便在沙河风情园里组织并培训了一年半“老腔”,先后花费20多万元钱,带着“老腔”省文博会、省旅游博览会、到甘肃等地亮相。

“山跟岭,人跟种,我只是继承了父母的性格,听我父母的话,好好活人,踏踏实实做事罢了。”回望来路,魏老根一再提出“家风”的重要性,好的家风是成才的摇篮,“一定要重视家风,”家风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一生不悔——

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是幸福的

因各种原因,到2012年,沙河风情园趋于荒废。曾经为咸阳百姓带来无穷乐趣,曾将咸阳地域民俗文化广泛传播的沙河风情园,除了为魏老根带来一些赞扬外,就是沉重的外债。十年,他不但将自己几十年的积蓄搭进去,还将妻子一辈子卖毛线、开小饭馆挣的血汗钱搭进去。

肾炎、股骨头坏死、颈椎腰椎病、白内障等诸病缠身,妻子多次围着被病痛折磨却无法医治的他哭着团团转。两个女儿结婚,他没有拿一分钱。面对妻女,他有愧,他说唯一能给孩子们的财富是一些做人的道理,比如“人要争志气,切莫争闲气”。

问至今仍负债累累、一身病的魏老根可曾后悔过?魏老根哈哈一笑:“喝的渭河水,吃的关中麦,我是咸阳娃,生为咸阳生,死为咸阳死,决不后悔与抱怨。人活的是种精神,能为社会、为历史做点有益的事,是幸福的。”

为了这份幸福,去年夏天,年过60的他在没有空调的房里拍“民俗故事”视频,汗湿透了衣服,干脆脱了,赤膊上阵;为了这份幸福,原可以喝茶听秦腔过逍遥日子的他,带着“魏老根剧团”四处演出;为了这份幸福,他四处求人为民俗文化寻找更强大的“婆家”。

魏老根说,毕竟一人之力太单薄,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民俗,传扬民俗。“所有的文化起源都在民间,文化要为百姓服务,百姓能从中受益才是文化的价值所在。而民俗文化就是百姓们乐于接受,容易接受的,所以,保护民俗,就是保护家园与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