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良通识教育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再登砺志讲坛畅谈通识教育

2018-02-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0年4月6日下午,光华楼东辅楼吴文政报告厅座无虚席,所有听众的目光都注视着本次砺志讲坛的嘉宾——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杨校长上任后,

2010年4月6日下午,光华楼东辅楼吴文政报告厅座无虚席,所有听众的目光都注视着本次砺志讲坛的嘉宾——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杨校长上任后,承诺每年为学生作一次讲座。继去年他为学生作了坚持理想主义的"笃志"演讲后,今年又围绕"博学"主题,与学生畅谈通识教育和人才培养。

人才如何培育 关于复旦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的问题,杨校长从两个角度展开了精彩的分析。杨校长指出首先应明确教育和学校的功能、定位。

他引用了苏格拉底、罗素等先贤的名言,强调大学需要培养一种美德,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不带任何偏见的探索精神;大学也需要营造一种氛围,让所培养的学生在这种氛围里面,拥有理想主义的情怀,懂得整个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并在这些基本道德约束之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华;大学要做好知识教育和道德的领导者,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专家的知识能力,广博的观点和道德的勇气。

其次,复旦要站在国际的视角,立足中国的发展,用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未来需要怎样的人才。

他表示,面对未来的发展,大学首先应明确定位,并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大学生也必须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对全球人类的不同文化要有相对全面的了解和包容,并身怀专业知识的"绝技"。

"通识"而非"通才" 在谈到对通识教育的理解时,杨校长认为需要摆脱之前对于通识教育的认识误区,即将其认作对什么都略懂一点的"通才教育",并提出"通识教育应该是一种理念"的看法。

复旦实施的通识教育应同时传递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展现不同文化、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充分展现学术的魅力,并体现出对专业与通识知识之间的张力。 杨校长强调,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深入的研究是建立在广泛的知识基础上。

当代大学存在的功利性趋势和本科生职业主义倾向愈发严重,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果大学生仅仅以学习职业技巧为目的,便会丧失了大学教育的精神本质,也会导致当今社会在精神上的虚脱状态。 通识教育的目标 杨校长满怀深情地阐述了他心目中通识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即经过通识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的五种能力:包括精细而有效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文有批判性的理解能力;具有全球性的视野,并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文化有足够的包容能力;了解而且关切道德和伦理问题的能力;基于广泛基础知识之上的专业知识能力。

最后,杨校长表示:"当我们中国成为一个真正负责任大国的时候,我们会构建一个比现在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世界来做贡献,这也是我们通识教育最终的目的所在。

"全场又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杨校长演讲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踊跃提问,与他就通识教育如何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何帮助学生发现内心的需要、如何将马列主义经典教育融入通识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砺志讲坛结束后,同学们还纷纷上前,围拢杨校长,就关心的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气氛十分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