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锋简介万物启蒙 钱锋 | 分层众创:描绘万物启蒙课程地图

2017-10-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两年,我们不断进行课堂田野实验,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中西文化融合的课堂?跨学科.学科包班,听起来自由,实则局限明显.比如:跨学科学习的依据是什

这两年,我们不断进行课堂田野实验,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中西文化融合的课堂?跨学科、学科包班,听起来自由,实则局限明显。比如:跨学科学习的依据是什么,为跨而跨,会削弱学习的效能和张力。活动一堆,松松垮垮。低年级包班有优点,但是中国教师自身通识素养不足,如何满足全科教学?我们通常能看到语文老师教美术,就是画的像,颜色漂亮,虽然学习的延展度是有了,但是也可能在摧毁艺术自由表达的萌芽。

许多国际学校的包班都是英文专业的老师担任的,中文教学明显不足。

现在我们将万物启蒙课程的运作方式定义为:母语探究。为什么不叫中文探究?我们试图想从母语的温度上去恢复文化认同,从探究的形式上去拓展原有中文教学的不足。

这样的中西融合式运作,是万物启蒙目前主要的课程生态。我举一个正在做的“中国船课程”的例子,我们分为“江河湖海”四大板块进行船文化的探索,“江”的板块中有一章叫“唐朝的轻舟”,我们选举了李白这位孩子最熟悉的诗人。

我们如何将李白、长江、船、诗歌联系到一起呢?李白的一生正好呼应长江的上中下三段,童年与青春在上游,中年在中游,晚年安葬在下游的安徽当涂。他一生中很多诗歌都写于长江两岸,其中“船”成为承载李白人生沉浮进退的重要文学意象。

我们让孩子重新回到李白生活的时空去探索,一节课,得把长江流域、唐朝、船的演变、李白的生平等信息聚合。如此,传统的课程和教学无法完成。很自然,突破单一线性教学,多教师协作、多板块平行学习,就变成了主要的形态。

孩子们分组在课堂上做思维导图、绘制李白行踪图、设计表单,讨论、探究、吟诵、表达都在单位时间内呈现。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孩子需要学全部的知识,他需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可。而教师呢?教师忙在课前准备架构,课后评价,课堂中间,退到了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