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平患者改为病人 医学教材用语不统一 院士建议“患者”改“病人”

2017-10-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是称"患者"还是 "病人"?最近,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同济医院肝脏外科教授陈孝平给<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今年第一期的建议信在网上公布.信中建

是称“患者”还是 “病人”?最近,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同济医院肝脏外科教授陈孝平给《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今年第一期的建议信在网上公布。信中建议,将医学教材及医学出版物中“患者”一词统一更改为“病人”。此举得到20位院士、专家联名支持。

昨日,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了陈孝平教授,他详细讲述了统一为“病人”的理由。他认为,医学教材及医学出版物中应该规范统一,前后一致。如在英文中,表达“病人”概念的词有好几个,但在英文的医学教材及文献中,表达“病人”意思的词只有“patient”一个。陈孝平直接从事医学教材的编写工作,他表示,病人、患者混用,会对学习教材的人造成困扰。

再者,患者是一个外来词。陈孝平表示,他并不反对使用外来语,各国语言中都有外来词,但往往是本民族文化处于弱势时,或是本民族语言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才使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老一辈医学家吴阶平院士、裘法祖院士等5人联名向原卫生部等写信,建议将医学教材及医学出版物中“患者”一词统一更改为“病人”。理由在于:我国早期医学词典、医学教材、医学出版物及汉语言辞典中并无“患者”一词,“九一八”事变后,“患者”一词才在关外出现并传入关内。“患者”一词与日本侵略我国东北的历史有着很大的关联。

陈孝平作为裘老的博士生,是这一建议的见证人。他说,患者这个词是上世纪80年代慢慢传到南方的,老一辈江浙、上海一带的人,过去从没有听过患者这个词。上世纪70年代他从事医学工作时根本没有“患者”的说法。

陈孝平在建议信中举例,“病人”一词,在古义中,如《荀子·法行》,就指生病的人,与今义相同。在我国古代“患”字虽有“病”意,也有“患……者”的语式,但并无专门指称病人的“患者”一词。

倒是“病人”翻译成日文是“患者さん(かんじゃさん)”。据几位老医学家的观点——“患者”一词很可能是直接由日文翻译而来。

部分网友认为,生病的人自身并不希望被称为“病人”,“病人”一词有歧视感,“患者”更合适。

对此,陈孝平表示,包括自己读研究生时的同学,也有不一样的观点。其实,他强调的是在医学教材及医学出版物中,统一规范为“病人”,至于日常用语,并不必强制要求。(记者刘睿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