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蔡建明 蔡建明:卅载事茶甘之如饴

2017-08-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安溪茶业界,提起蔡建明,几乎无人不知.蔡建明生在茶乡,长在茶乡,读的是茶叶专业,从事的是茶业工作.从1982年毕业分配到茶叶局开始,到如今

在安溪茶业界,提起蔡建明,几乎无人不知。蔡建明生在茶乡,长在茶乡,读的是茶叶专业,从事的是茶业工作。从1982年毕业分配到茶叶局开始,到如今担任县农茶局局长,他默默耕耘,一路见证、参与并推动安溪县茶产业发展。回忆自己30余载事茶人生,蔡建明觉得就像自己手中的那一杯安溪铁观音——芳香甘甜,回味无穷。

"把农业和茶果结合在一起的县级局,全国就只有我们安溪一个,茶叶对于安溪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蔡建明介绍,茶叶是安溪县的主要经济作物,茶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1988年,全县茶叶税收占县财政收入二分之一,占当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三分之一,工农业总产值四分之一。"对上世纪80年代安溪县茶产业而言,蔡建明印象最深的就是辉煌的"二三四。"

1982年,蔡建明一毕业就到安溪县茶叶局工作。当时安溪虽是贫困县,但茶叶已相当出名。"安溪是全国百个年产5万担茶叶基地县之一"。因为茶叶,"安溪"被写进蔡建明所读的高校教材,蔡建明充满自豪。因为茶叶,198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调查组到安溪县调研时,提出"产、供、销一条龙,科、教、推一起上,农、工、商一体化"理念,蔡建明清晰记得。

也是在1984年,茶叶开始由二类物资降为三类物资管理,放开上市自由买卖。安溪与建瓯、永春一起,被列入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基地。1987年底,福建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安溪支公司设立,第二年春秋广交会,蔡建明带着安溪茶叶首次与泉州、厦门支公司一起,参与展销。

"只是了解别人的做法,根本没有交易。"由于之前安溪县茶叶主要由安溪茶厂、芦田茶厂、福前茶厂供给省茶叶进出口分公司和厦门支公司出口,我们没有自己的客户和市场就没有交易,蔡建明很是惋惜。

1989年,一两百吨安溪茶叶通过深圳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口香港、东南亚,掀开安溪茶叶出口新篇章。1996年底安溪茶厂获得茶叶自营进出口权。1997年,安溪茶叶正式通过安溪茶厂直接出口,也就在那一年,蔡建明开始任职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局长。

蔡建明担任茶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至今18年,这18年正是安溪茶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安溪茶叶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从本世纪初的5%提高到近年的17.29%;茶叶成为全县80多万茶农的"金饭碗",直营出口从无到有;安溪茶业的发展为全国茶业树立了一根标杆,对全国茶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2013年,县农茶局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蔡建明获评中国特产之乡开发建设先进工作者。

有人说是茶叶成就了蔡建明,在记者看来,蔡建明的成就首先缘于他对家乡茶叶独有的情愫。

蔡建明出生于蓬莱,父亲一直喜欢喝茶,伯父在大队茶叶队当队长。"小时候秋冬季节茶园管理,把家里的地瓜藤卖给茶叶队当有机肥,寒暑假就到茶叶队采茶赚工钱",从小耳濡目染,蔡建明深知茶叶是家乡人的宝,亦知一泡好茶来之不易。

1978年蔡建明毅然选择农学院茶叶专业,毕业分配时,他本有机会留校或在市里工作,怀着对铁观音特有的情感,他毅然主动要求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当时尚且贫穷落后的安溪,开始30年事茶人生。

1983年,蔡建明初出茅庐,茶叶单产低、品质不佳的现状令他不安。他和同事们深入大坪乡萍州村,与茶农一道开展低产茶园改造试验工作,组织、参与全县低产茶园改造实践。他把自己的乌龙茶树冠改造和培育技术方面的经验写成文章,加以推广应用,提高了全县大面积低产茶园的单产、品质、效益。

茶叶农药残留曾是困扰安溪县茶业发展的重大问题。1991年,蔡建明提出茶农不合理使用"三氯杀螨醇"等高毒高残留农药是导致茶叶农残超标的主要原因,之后夜以继日立项攻关。1995年,蔡建明撰写的《茶叶农药残留量降解技术研究》课题被列入省"八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他和省、市科技人员一道,组织编写技术培训教材,亲自下乡授课,在芦田、大坪实地开展攻关工作,整整3年时间,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其成果对如今的安溪铁观音农残控制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指导作用。

蔡建明很忙,不是忙于经验理论的总结提升推广,就是泡在茶山茶园里思考如何提高茶叶质量、产量,安溪茶业的持续发展是他心中最大的夙愿。"二十年前最好的铁观音一斤不过百元,如今安溪铁观音美名扬天下。"回忆二三十年在茶业界摸爬滚打,风雨坎坷、成功荣誉,蔡建明感慨万千,如今他可以自豪地说,他和安溪万千茶人一样,都为撑起安溪茶业大厦尽了自己的一份力,他的人生如同茶叶一样,有苦有乐,持久回甘。

而今,为了延续茶业梦想,在蔡建明的建议下,女儿蔡雅娟读了与自己一样的学校一样的专业,也同样回到了茶乡工作,蔡建明每每叮嘱她"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点对茶有益的事"。2014年,团县委举办全县首届安溪铁观音十佳青年制茶能手大赛,蔡建明与女儿一同组织策划实施参加活动,人称"茶中父女军"。

蔡建明事茶30余载,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茶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在抓,安溪铁观音在营销手段上较早注入文化,安溪县突破传统观念在产地建设中国茶都市场等,成就"连续六年全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荣誉,及去年全县125亿元的涉茶总产值。

走过辉煌的安溪铁观音时下面临转型升级,路怎么走?蔡建明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乌龙茶是功夫茶,生产、制作、营销,甚至品饮都要下功夫。"蔡建明在读书时就知道绿茶红茶都可以自动化生产,唯独乌龙茶的制作最依赖人工、经验。他觉得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是"天地人种"四要素缺一不可,在抓市场营销的同时,要在茶园基础管理、茶叶制作等生产环节下功夫,比如做好茶园土壤改良管理等。"既重营销又重生产,才能永葆铁观音生命力。"蔡建明说。

今年,安溪县委、县政府大力加强"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对此,蔡建明觉得,"地理标志"要有文字标准也要有实物标样。蔡建明回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安溪铁观音分为五级十等,每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制作茶叶标样,茶叶收购站对样定价收购茶叶,茶农对样倒查生产制作环节,对样改进做工提高茶叶质量。

蔡建明曾参与《乌龙茶标准综合体》的起草、制订、验证和宣贯工作,对于加强安溪铁观音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管理的迫切需要感受更深。"《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溪铁观音标准》颁布实施,对于规范安溪铁观音产品生产和销售,有效保护铁观音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有着重要意义。

"在蔡建明看来,仅有文字的标准还不够,他期待结合文字标准的安溪铁观音等级实物标样能早日制作出来,"加强‘地标’使用管理关键在全民意识,实物标样可观可感,可更好推动引导‘按标’生产及‘认标’消费。"蔡建明说。(记者王秋霞)

蔡建明,1982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茶叶专业,高级农艺师、一级评茶师,县第三批、第四批优秀拔尖人才;历任县茶叶(支)公司副经理、安溪茶厂副厂长、县经济作物局副局长、茶业委员会副主任、茶果局副局长,现任县农业与茶果局局长。

在茶业发展规划、发展策略的制定,低产茶园改造、优质铁观音茶园建设、茶业万人培训、历届茶事活动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多次获省、市、县科技进步奖,省、市、县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