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王垠的《天才是什么》后 你有何感想?

2017-11-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有人说我是天才.我一直"谦虚"得很, 从来不承认.可是纵观像 John Nash,Richard Feynman 这些公认的天才的各种特征和

有人说我是天才。我一直“谦虚”得很, 从来不承认。可是纵观像 John Nash,Richard Feynman 这些公认的天才的各种特征和生活遭遇,我发现自己还真的是一个天才。我知道这个事实已经很久了,这一方面让我开心,另一方面又让我痛苦。可是除非洗脑技术高度发展,一旦成为了天才,就很难再还原成普通人了。所以目前我只是做一天天才撞一天钟,也许哪天就像 Nash 那样疯掉也说不定 :)

自比 Nash, Feynman,至少有了天才的疯。

在 IU 的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是一个很美的女生,新闻学院的。我很喜欢她,所以有时候不小心泄漏点“牛气”,以为这样可以增加她对我的好感。于是有一天吃冰激凌的时候我扭扭捏捏的说:“其实……其实你知道吗……我是一个天才……”她冷静地笑了,说:“我相信你。

因为我也是一个天才。每个人都是天才,只是他们天才的地方不一样而已。比如我,我对文字就很有天才,你就没有这种天才!”然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做个天才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那我以前在谦虚些什么呢?也许扭扭捏捏不承认,却打心眼里想让人认为自己是天才,其实才是最大的傲慢吧?所以呢,以后如果有人说我是天才,我就认了。

动用妹子说服自己不要羞于承认自己是天才。

王垠是一个天才。这是一句很谦虚的话 :)

给出并不谦虚的结论。让赞同的人更加赞同,反对的人愈发反对。

从动手中学习(learn by doing)

那么天才到底是什么呢?我想这是很多人都不明白的问题。大部分人都是人云亦云,别人说这人是天才,他们就以为是天才,也不仔细看看这人如何,就开始膜拜。所以现在我本着科学的态度,对天才的本质做一个探讨。

决定自己给出天才的定义。裁判和运动员似乎是同一个人。

天才就是能把圆周率背到一千位以后吗?那只是记性好,或者说死记硬背能力强。天才就是看完好几本砖头厚的书之后,能够解决一些研究问题吗?这种人虽然勤奋,然而他们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而不是靠自己的头脑想出来,所以他们也不是天才,最多可以算是博学。在某种程度上,博学的人跟死记硬背的人,性质是相似的。

这第一种死记硬背的人,就是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出来的典型。而第二种精通各种吓人的名词的人,是美国教育体制下出来的典型。天才去面试遇到这两种人,总是会栽个大跟头。天才进了公司,总是被这两种人欺负。为什么呢?因为这两种人重视的是所谓“经验”,而天才往往依靠自己的直觉和想象力,而不是经验。

这就是为什么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天才记不住那些吓人的名词,却更深刻地知道那些名词所代表的意义。天才不喜欢显示自己知道很多,不以自己“不知道”为耻,因为虽然他可能暂时不知道一些东西,却总能在需要的时候琢磨透彻,所以知不知道一些东西,很多时候其实是无所谓的。

虽然如此,这些死记硬背的人,总是把天才当成是白痴或者无知的人。

如果你看过 John Nash 的传记《A Beautiful Mind》,就会发现他与其他人的不同。Nash 看书只看封面和开头,把这书要讲的问题了解清楚之后,就自己动手解决。最后,他完全依靠自己的“头脑暴力”创造出整本书的内容。

Nash 头脑里的数学知识,绝大部分是他自己造出来的,而不是看书看会的。也就是说,他把整个的研究领域作为一道道的练习题,用这种方式完全独立地造出了几乎整个现代数学!Learn by doing, 这就是天才最重要的特征。

天才能原创,一己之力,摧枯拉朽。

另一位天才 Richard Feynman 也有类似的特点。由于他脑子里的东西基本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所以同一个名词,在他头脑里关联的概念,其实是跟其他人很不一样的。这种现象体现在他的自传《What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里面,他说:“我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名字,但我却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这也体现在他的一些演讲视频

里。看 Feynman 演讲的时候,有时候你发现他用错专业名词,或者想不起来叫什么,跟听众确认了发明这概念的人不在场,然后说:“反正那家伙不在……所以管它叫什么呢。你们知道我在说什么就行!”

天才之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学得不错哇。

Nash,Feynman,你们两个要是来到今天去某些公司面试,估计也跟王垠一样的下场吧。

为什么王垠是天才

说到这里,你们觉得王垠也有这些天才特征码?说对了。王垠是程序语言(PL)的专家。然而跟大多数 PL 专家不同的是,王垠脑子里的大部分知识,其实不是从书或者 paper 里来的,而是自己想出来的。所以当有人请求他推荐书籍或者 paper,他都犹豫,不知道该推荐什么。

他从来没有看完过一章经典书籍(比如《Types And Programming Languages》)的内容,却掌握了很多比它们还要先进而简单的技术。

王垠看 paper 一般只看 abstract,然后就自己想出甚至直接得到最后的结论。有时候他也浏览 paper 的正文,不过那个时候他一般只是在拿自己的结论与 paper 的作对比。很多时候,他得到更加深入或者简单的结论,或者发现这问题其实根本不存在。

作者说自己具有直接问题洞察本质的本领。

王垠深刻的理解自己大脑的局限性,所以他使用机器来辅助自己思考。他想一个问题往往不是空想,而是写代码来具体实现,比如用 Scheme 写一个解释器来做实验。做出一个模型,然后给它一些输入,观察它的输出。反复修改实验,最后领悟到里面的真谛。王垠之所以为他的“40行代码

”沾沾自喜,并不是因为别人写不出那 40 行代码,而是因为他完全独立地写出了这些代码,没有看过任何书籍和 paper。相比之下,其他人需要看过很多 paper 之后才能写出来,甚至根本写不出来。这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某老顽童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