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人性论思想浅析

2018-03-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要]在人性观上,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性是理性的,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同时他还认为人性中包含着理性和非理性两个方面.正因为人类有非

【摘要】在人性观上,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性是理性的,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同时他还认为人性中包含着理性和非理性两个方面。正因为人类有非理性的一面,因此应该用代表理性的法来规范认得行为,这样可以减少非理性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只有全方位理解和掌握亚里士多德的人性观,才可以客观全面评价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人性 理性 非理性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是世界思想史比较有影响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对于亚里士多德的人性论思想,很少有人研究。人性论的认识有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资产阶级要求解放“人”的过程。它是一个由自然人性论发展到理性人性论的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文章试图对亚里士多德的人性论思想作初步探析。

人性在于理性论

在古希腊哲学家中,亚里士多德对人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古希腊的人性理论中,可分为三个主要派别,即以普罗泰戈拉为代表的人性在于人的感性欲望的个性解放论;以德谟克里特为代表的人的理性为人的本性,通过理性认识外界事物、指导自己行动的原子决定人性论;以柏拉图为代表的人的理性为人的本性,人只有节制、排除欲望的干扰,才可以达到绝对的普遍的善本性的理念决定人性论。

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各派人性学说的基础上,对各派的人性学说进行了分析评论、适当取舍,从而建立了自己的人性思想化体系,这就使他的人性思想理论超越了前人。

亚里士多德从他所代表的中等奴隶贵族的立场和现实生活实际出发,提出了他的人性观点。他在总结前人关于人性成果的基础上,第一次把人与动物加以区别,肯定了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属性,得出了“人是理性的动物”和“人是政治的动物”两个重要命题。

在“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个命题中,亚里士多德主要是指人是具有主动选择理性生活的能力,即能够过道德生活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亚里士多德强调有道德生活,是人的生活和动物生活的本质区别。

他说:“人们分为灵魂的德性或优点两种”。对德性来说,它是人们具有的区别于动物特有的功能,而这种特有的功能可以让人们表现为善良的人。“德性”基于只有人才特有的性能—理性思维能力上,“德性”是人的“优越”或“特点”才是明显的。

因此,他认为人类的善“就应该是心灵合于德性的活动”,或者说是与美德相一致的灵魂活动。这就是说,人的激情和欲望自然地服从于理性的权威,即服从行为正确调解者的权威。

亚里士多德认为:对每一事物是本己的东西,自然就是最强大、最使其快乐的东西。对人来说这就是合于理智的生命。如若人以理智为主宰,那么,理智的生命就是最高的幸福。①德国哲学家加达默尔认为,亚里士多德为人定义了一个充满灵性的概念,从而说明了人也是具有逻各斯的生物。

在西方文化中,人的定义成为一种规范被广泛推广。这充分证明,人既然是一种有理性的生物,应在思维和行为上与其他动物有所区别。②为了更加准确规范人的定义,亚里士多德更进一步将语言和发音进行了区分,使语言同人的智慧关系更加紧密。

语言在不同的场合、环境等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含义。根据语言人类可以辨别事情的是非、善恶、好坏,从而给人传达各种信号使人趋利避害。

在自然界中,人作为万物中的高级动物,做事前通过思维活动来对事情进行判断是否有必要做。声音是所有生物的一种本能,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来表达当时的苦乐等,语言的伟大之处在于能把事情的利与弊充分表达出来,和其他动物相比,人不但能通过思维区分好与坏、对与错、公平与不公平以及其他事物的判断。家庭和城市作为这类生物的有机结合体,对人类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③

使行为合乎道德,这就是幸福和快乐。因为合乎理性的生活是最合乎道德的生活,所以是最好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具有理性的,要实现幸福,就必须充分发挥理性活动的作用。理性活动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理性作为一种理论的活动,其结果,就是理智的德性。另一方面,理性活动表现在实践上,就是理性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其结果是道德的德性。

亚里士多德的人性理论道德原则是为其代表的奴隶主阶级服务的。他提出:“人类在本性上,也是一个政治动物”。他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因此是具有理性的动物。把人作为政治动物来考察,就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

在“人是政治的动物”这个命题说明,人从不可以独立的以人的方式存在,只有在城邦和国家中,人能够满足个人的需求,这充分说明了人的本性。人类生来就是群居动物,孤独存在不符合人类本身特点。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一个人如果离开国家而生存,他不是野兽,就是个神。”亚里士多德认为的自然本性就是群居。

亚里士多德把事物的本性看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始终认为人都是群居在一起生活的;语言和理性能“揭示正义和不义”,动物中只有人“知善与恶、正义与不正义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而在这些方面的合作关系造就了家庭和城邦,必须要对这些合作关系进行好的管理,从而实现人的优良生活,从而在城邦中始可获得完全的自给自足。

对于人的自然潜能的实现至关重要。他断言,这种实体、性质或形式的内涵和本质的东西常常存在于事物之中,它既可以理解为现实与潜在两种不同方式,这种观点,改变了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柏拉图等人从外面寻找事物的观点,实际上其不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生”、“长”的活动性,使运动的观点更具有客观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的过程就是“生”、“长”的过程,体现了自然观的客观性,证明了生命的脉动是万物之源。

从另一个方面讲,万物有灵体现了生命的存在,我们不是一个舞台上的木偶,我们应该善待跟我们一样有灵的万物,互相之间精心呵护,平等友善,达到有灵万物之间的和谐相处。自然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前提,是生命活动和组织的有机结合。

自然的目的是自身善的一种表现,它表现是自己,跟其他任何物没有关系。这就告诉我们自然不是一种手段或工具,我们不应该把它充当奴役使用,当作发财致富的客体进行无限制的掠夺,从而破坏它自身的目的善的实现,也灭绝我们自身的善。

他第一次较为朴素地揭示了人的社会属性,“人是政治动物”较为正确地洞见了人的社会历史性。亚里士多德很早就认为,人在生活关系中具有复杂的社会关系,城邦的建立不只是为了满足人民之间的交换,减小相互之间的损坏等。

城邦的发展推动了道德的发展,实现了通过城邦来协调各人的功能,创造了人类的美好生活。对于人类和城邦来说,获得美好的生活是最终的愿望,也是城邦区别于其他社会团体的客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