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厉害吗 伏罗希洛夫元帅厉害吗?伏罗希洛夫最后是怎么死的?(第3页)

2018-02-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就这样,"伏罗希洛夫"这个姓氏在少先队歌曲.中学教科书和党的宣传物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由于斯大林"谦虚"地拒绝为自己立传,御用文人转而热情

就这样,"伏罗希洛夫"这个姓氏在少先队歌曲、中学教科书和党的宣传物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由于斯大林"谦虚"地拒绝为自己立传,御用文人转而热情讴歌伏氏。作为回报,"大清洗"期间,伏罗希洛夫在总共383份逮捕和处决名单中的185份上签了字,这个数字仅次于斯大林、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

结果,5位一级方面军司令(元帅)中的3位、15位二级方面军司令(相当于大将)中的13位、9位海军上将中的8位、57位军团长中的50位、186位师团长中的154位、全部16位方面军级政委和28位军团级政委中的25位从红军的花名册上消失了。

至此,伏罗希洛夫对领袖的吹捧终于可以兑现——"斯大林是红军的缔造者、精神支柱以及胜利的组织者";毕竟,更粗的支柱已经被砍倒了。

即使是在大清洗的腥风血雨中,伏罗希洛夫也没有放过满足个人虚荣心的机会。1938年,红军计划更新坦克装备,由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185厂)与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183厂)分别提交方案。185厂的总设计师科京(Zh.

Kotin)是伏罗希洛夫的女婿——准确地说是养女婿,因为伏氏夫妇并没有自己的子女,他们收养了伏龙芝的女儿——他"善解人意"地把样车命名为KV,即克利缅特 伏罗希洛夫(Kliment Voroshilov)的缩写。

尽管183厂的设计更为出众,伏氏还是拍板优先生产以自己命名的新坦克,而让183厂继续"优化"其方案。后者历经种种磨难,直到1940年才投入量产,但总产量超过了84000辆,它就是一代杰作T-34。至于科京的KV系列,随后被证明过于笨重,算上改进型也只生产了5200辆。

比KV坦克的厄运稍早一些,伏罗希洛夫本人也开始走背字了:1939年11月,"科巴"任命他为侵芬军队总指挥,准备打一场短促的进攻战。然而"红色元帅"赖以起家的骑兵战术在芬兰人坚固的防线和冬季的严寒面前毫无用武之地,经过三个月苦战,付出32万人伤亡、上千辆坦克损失的代价之后,红军才取得了惨胜。

战后的总结会上,前线将领反复攻讦伏罗希洛夫的无能。斯大林被迫承认,尽管这位老战友忠顺有加,但已无法胜任未来的机械化战争了。

1940年5月,伏罗希洛夫被晋升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副总理),国防人民委员一职则由铁木辛哥接替。在随后的卫国战争中,他没能获得任何一个主要方面军的指挥权。1941年秋天,伏罗希洛夫一度被派到列宁格勒司掌新组建的西北方面军,但他没能重演察里津的奇迹,几个月后就被朱可夫接替了。

斯大林为伏氏安排了一份奇怪的新工作——领导苏联文化事业。这位元帅成为新国歌创作委员会的领导人,后来又受命掌管部长会议文化局,勤勤恳恳地接见画家、音乐家和导演,做出五花八门的指示。

在1952年的十九大上,他依旧入选了中央主席团(政治局)和九人局(常委会),但已不再位列重要的国防委员会。某次军队领导人会议上,斯大林突然拍着这位老战友的肩膀,对贝利亚说:"我们有必要更好地关心伏罗希洛夫同志,像他这样的老布尔什维克所剩不多了!"没过多久,指控伏罗希洛夫是"英国间谍"的黑材料就出现在贝利亚的案头。不过"科巴"到底也没下定清洗这位元帅的决心,伏氏撑到了前者病死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