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李青马化腾 腾讯往事:马化腾60万卖不掉OICQ

2018-05-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到11月,马化腾正焦头烂额地坐在自己的小办公室里,张志东和陈一丹同时走了进来.他们坐到他的对面,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在距

到11月,马化腾正焦头烂额地坐在自己的小办公室里,张志东和陈一丹同时走了进来。他们坐到他的对面,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在距离发布之日仅仅9个月之后,OICQ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00万,开始要放7位数的用户号了,同时代的竞争对手CICQ、PICQ和网际精灵都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坏消息是,腾讯公司的账上只剩下1万元现金了。

在开源无望的情况下,此时的马化腾只有两件事可做:一是增资减薪,二是把腾讯卖掉。

股东们一致同意把股本从5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大家工作没几年,自身没有多少积蓄,但是都咬着牙再次投入。5个创始人的月薪也拦腰减半,在过去的一年里,马化腾和张志东每月领薪5000 元,其他三人为2500元,现在分别减少到2500元和1250元,这在当时的深圳,只够填饱肚子。

相比增资减薪,把公司卖掉也许是一个更痛快的办法。马化腾的开价是300万元,他与曾李青开始四处寻找愿意出钱的人。日后,马化腾等人都不太愿意谈及这一段十分不堪的经历,不过从不少人的回忆中还是可以看出当时的窘迫。据不完全的统计,起码有六家公司拒绝购买腾讯公司的股份。

马化腾寻求的第一批投资人中,就包括腾讯公司的房东——深圳赛格集团。时任赛格电子副总经理的靳海涛回忆说,“马化腾找了我们好几次,那个时候也没有投。没有投的原因是什么呢?这玩意儿看不明白。当年如果投了,起码增值几千倍,那就非常开心。”

曾李青则找了自己的老东家——广东电信。曾在广东电信旗下的21CN事业部担任高级经理一职的丁志峰曾向《沸腾十五年》的作者林军回忆过一个情节:当时,腾讯向21CN提出收购申请,前来洽谈的就是马化腾和曾李青。“当两个人走进会议室的时候,我们所有的人都把曾李青误认为马化腾,这显然是因为曾李青的派头更足。即便是在讨论过程中,曾李青也比马化腾更具攻击性,更像是拿主意的人。”在靳海涛或丁志峰看来,OICQ也许是一个看上去增长很快的项目,“然而,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知道它怎么赚钱”。

除了深圳当地的企业之外,马化腾还分别跑到北京和广州,先后找了四家公司谈判购买腾讯的事宜。

张志浩后来担任过腾讯北京公司总经理,当时他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寻呼企业——中北寻呼集团工作。中北向腾讯采购了一套网络寻呼系统,马化腾亲自以工程师的身份到北京总部调试设备。在机房里,马化腾顺便教张志浩怎样使用OICQ,学习计算机应用出身的张志浩直觉地感到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也是中北寻呼集团转型的好方向。他向集团高层推荐OICQ,并怂恿他们把腾讯买下来。“可是,他们觉得我讲了一个并不太好笑的笑话。”

几乎所有接待过马化腾或曾李青的企业都表示“不理解腾讯技术和无形资产的价值”,有的则提出只能按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多少个桌椅板凳来买”,对公司的估值,最多的也只出到了 60 万元。马化腾日后沮丧地说:“谈判卖腾讯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复杂和沮丧,一连谈了4家,都没有达到我们预计的底线。”

出身于金融家庭的陈一丹试图从银行那里弄些贷款。银行问,有什么可以抵押的固定资产?陈一丹答,有电脑。再问,电脑是新的还是旧的。答,旧的。银行笑着说,您走错门了。

当现金几乎断绝的时候,几个创始人不得不觍着脸四处向朋友们借钱,深圳城里稍稍认识的人都被他们借了一个遍。所幸,有两位有钱的朋友分别借给腾讯20万元和50万元。马化腾向他们提出,能否用腾讯的股票来还债,他们都婉转地表示了拒绝,有一位甚至慷慨地说:“你真的没钱了,不还也可以,不过我不要你的股票。”

在出售公司不得其法之后,曾李青向马化腾提议,换一批人谈谈。

“我们之前找的都是信息产业里的企业和人,他们其实都看不见未来。现在要去找一些更疯狂的人,他们要的不是一家现在就赚钱的公司,而是未来能赚大钱的公司,他们不从眼前的利润中获取利益,而是通过上市或再出售,在资本市场上去套利。他们管这个叫 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

这是马化腾团队第一次听到风险投资这个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