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与赵清阁的爱情 老舍与夫人的爱情故事

2018-04-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也许比起老舍,赵清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气自然要小得多,但是作为老舍先生的妻子,她备受人们 的关注.那儿老舍和赵清阁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呢?

也许比起老舍,赵清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气自然要小得多,但是作为老舍先生的妻子,她备受人们 的关注。那儿老舍和赵清阁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呢?

结婚:老舍的一百多封信和他的"约法三章"

胡絜青 和老舍都是满族正红旗人,胡絜青 的父亲在旗里当参领,相当于部队的团长,老舍的父亲是护军,是保卫皇城的兵,每月仅二三两饷银,家镜相对要差一些。

胡絜青 自幼好强,向母亲提出要上学,凭本事吃饭,不当少奶奶。母亲虽然守旧但还是答应了她的要求,对她说:"北京的女孩子,特别是满族人没有上学的,你要上学必须发誓,不准交男朋友,不准跟男同学说话。"胡絜青 说:"只要能上学,什么条件我都答应。"就这样,她先后在北京师范学校女子分校和男师大就读。

老舍24岁在英国东方学校教汉语,1929年离开英国,在欧洲旅行了三个多月,后来,在新加坡一所中学教了半年书,1930年回国,住在好朋友白涤洲家。朋友之间无话不谈,白涤洲对老舍说:"你已经30岁了,快点结婚吧。

"老舍说:"我还要养母亲,养哥哥(哥哥有九个孩子),负担很重,再有一个家就无法支撑了。"白涤洲又说:"你要不结婚,我们就不理你了。"这下老舍没了主意:"你们不理我,我就活不下去了,你看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老舍和胡絜青 的哥哥是同学,彼此家庭情况都了解。1930年,即将放暑假的时候,北师大音乐老师带胡絜青 到白涤洲家中,请老舍给北师大讲演,老舍欣然应允,这是胡絜青 与老舍的第一次见面。尔后,罗辛田和白涤洲轮流做东,朋友们极力撮合这门婚事。

后来,老舍回济南教书去了,放寒假时他给胡絜青 寄来一封长信,密密麻麻几大篇,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身世。并说,你给我的第一印象,像个日本少女,咱们连吃三顿饭,你不爱吭声,又像个闷嘴葫芦。接着又说,你我都是满族人,生活习惯一样,这是很便利的条件。

你很好学,我对外国名著、外国地理、历史、文学史也很了解,两个人肚子里装了不少东西,有共同语言能生活到一起。随即,便提出"约法三章":其一,要能受苦、能吃窝头,如果天天想坐汽车就别找我;其二,要能刻苦,学一门专长;第三,不许吵架,夫妻和和睦睦过日子。

老舍还说,我没有欧洲人的习惯,出去时夫人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打伞,我不干。如果心里有气,回家就打太太,我也不干。我愿建立一个互相友爱,和和睦睦的家庭。此后,老舍一天来一封信,连续写了一百多封信。

老舍告诉胡絜青 ,自己是基督教徒,问他有什么看法,胡絜青 说,各有各的爱好,谁也不干涉谁的自由。

胡絜青 与老舍第一次拥抱是在中山公园后面的小沙滩。这是在那个封建、保守的年代,是由两个封建、保守的人做出的并非封建、保守的"大举动",这是他们人生道路上同风雨、共患难的开始。

1931年夏天,在灯市口一家三层的旅馆里由罗常培先生做媒,胡絜青 和老舍结了婚。

结婚的第二天,老舍对胡絜青 说,我有一句话必须跟你说清,平日,如果你看到我坐在那儿不言语,抽着烟,千万别理我,我是在构思,绝不是跟你闹别扭,希望你别打扰我。又说:"咱们俩要和睦相处,决不能吵架拌嘴。"就是这句话成为老舍夫妇恪守的信条。

伉俪情深 风雨无悔

胡絜青 选择了老舍,就注定要走一条坎坷之路。周恩来曾树起大拇指感叹道:"中国女性中最坚强的是胡絜青 。"

老舍《四世同堂》的问世,轰动了北京,轰动了中国也轰动了世界。而在这部巨著的背后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42年北平沦陷时期,胡絜青 打算去重庆找老舍,一来逃出虎口,二来全家团圆,第三可以照顾老舍的生活。老舍回信说:"我在重庆只是挣点稿费维持生活,你们若来要带着衣服和日用品,我无法预备。"那时,胡絜青 已有三个孩子,最大的仅10岁,另两个分别是8岁和6岁。她连夜赶做了5床大被子,收拾好锅碗瓢盆……

离开北京那天是9月8日,她携三个孩子,10件大行李,雇了5个架子车,历经50天的奔波磨难,终于与老舍团聚了。

50天,在人的一生中眨眼即逝,而这50天在胡絜青 的人生道路上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她乘过二等火车、军用卡车,也坐过洋车、帆船,更多的是跟在架子车后面走,最长的一次7天走了800里路。途中有艰难也有惊险。

一次,胡絜青 为了躲避汽车掉在一丈多深的坑里,顿时浑身麻木,晕了过去……渴了,喝白开水,饿了,多以面条、大饼充饥。最让她头疼的是住店,两个木板架成的通铺,人挤人,头挨头,脚却悬空,她最担心的是怕孩子走散、行李被偷。如果说辛劳、困苦,胡絜青 还能忍受的话,那么她不能容忍的是精神上的压抑、人格上的侮辱,她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国土上犯下的罪行。

举步维艰的行程结束了,10月28日他们终于到达重庆,50天就像一场灾难,胡絜青 失去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经历――就是财富。

报纸上登出老舍夫人到达重庆的消息后,许多朋友都来看望,其中有不少人的家在北平,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听北平的消息。胡絜青 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们,日本兵在中国国土上如何为所欲为、横行霸道、烧杀抢掠,如何拿中国人不当人……胡挈青一遍一遍地讲述着,每逢此时,老舍总是抽着烟,默默地坐在一旁。忽然有一天,老舍对胡絜青 说:"行了,我要写一部一百万字的长篇小说!"

《四世同堂》就是这样问世的。

老舍每写完一章,胡絜青 就把底稿抄写下来,老舍再进行修改,改完再抄,反反复复。"约法三章"胡絜青 做到了,"约法三章"中没提到的胡絜青 也做到了,一篇篇稿纸,字里行间都溶进他们的伉俪深情。

是胡絜青 的经历感动了老舍,还是老舍的文章感染了胡絜青 ,他们把共同的心声融入作品之中: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人一定要站起来!

胡絜青 告诉我,老舍是在贫民窟长大的苦孩子,深知社会底层人民的苦衷,他笔下写的也是人民。对此,胡絜青 饶有兴致地讲了一段往事。

当年《骆驼祥子》剧本完成后,在北京人民剧院首场演出时,老舍特意请北京的人力车夫前来观看,没想到这些人抵触情绪很大,他们对老舍说我们是"臭脚行",你们拿我们不当人,还要搬到台子上去讽刺、挖苦。老舍为难了,他不知道这出戏能否通过。

但当这些车夫看完戏后,一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激动地对老舍说:"你写得太好了,把我们生活的艰难告诉了世人。"本来请他们提意见的老舍面对又是鞠躬又是道歉的工人反倒过意不去了,他当即从翠华楼饭庄买来几个大肘子款待大家。

毛泽东最佩服康熙皇帝,在他看来,康熙皇帝不仅懂几国文字,还精通地理、历史,而且执政时间最长,是难得的一代明君。他把这个想法告诉老舍,要他写一部关于康熙皇帝的剧本,老舍说:"您的好意我知道,但我没有进过皇宫,不知大臣们怎样接触皇帝,没有生活的体验,我写不了。"

尔后,老舍满怀激情地完成了《龙须沟》的创作。 在周总理的推荐下,毛主席观看了这部话剧并给予极高的评价。

胡絜青 拜师:给齐白石磕头 老舍吟诗:令齐白石"作难"

1939年,日本侵略者统治北平,齐白石先生拒绝为日本人作画,挂出了心脏病复发,停止接收订画的牌子。当时,胡絜青 在师大附中教书,学校与跨车胡同15号的齐宅很近,她被齐白石先生的民族气节所倾倒。通过齐白石的女弟子杨秀珍的引见认识了这位老人。

一日,胡絜青 同几个朋友去齐宅,大家开玩笑,把胡絜青 按在地上给齐白石磕头,磕头就意味着拜师,虽是个玩笑,白石老人也默认了。胡絜青 天资聪颖又乖巧本分,深得老人厚爱,凡是她画的画儿,必亲手题词,家中的事也从来不避她,胡絜青 不仅是齐白石的女弟子,也成了他的助手。

齐白石的生活十分简朴,每天自己的伙食不能超过"标准",常常吃虾皮熬白菜,用胡絜青 的话说"简直像个农民"。齐白石以卖画为生,但他不索高价,他的画比其它画家的画便宜一半儿,一个扇面两块钱 ,每尺画两块钱,工笔或西洋画加一倍,有时照着死人画遗像,仅收原料费和手工钱。齐白石老人到底攒了多少钱,一个偶然的机会,胡絜青 知道了他的底细。

1955年发行新的人民币,胡絜青 帮助老人更换新币,齐白石只要面值一百元的,说这种钞票的图案好。胡絜青 提回两个手提包,一张一张数得满头大汗,令她惊讶的是,按当时的价格,这些钱还买不来一张齐白石自己的画。

胡絜青 津津乐道的是老舍与齐白石的一段交往,每每提起,她便喜上眉梢。

老舍与齐白石相差几十岁,他们却是要好的朋友,齐白石佩服老舍的为人与文笔,而老舍敬重齐白石的人品与画技。

老舍喜欢用名人诗句为题请白石老人作画,故意以诗句中的动词和时间、地点的跨度难为他,而老人偏偏对此颇感兴趣,觉得这些名诗"正合余意,余亦喜爱"。老舍吟诗,白石作画,一个动口、一个动手已被人们传为佳话,由此而产生的"佳画"早已成为世人公认的"珍品"。

老舍夫妇的菊情与茶情

老舍夫妇爱花,最喜欢的就是菊花。

在灯市口四合院(老舍故居)时,老舍夫妇养了200多盆菊花,从春夏到秋冬,每日精心呵护。养菊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件苦活儿,要付出许多辛劳,老舍夫妇乐此不疲。

老舍夫妇喜茶,最爱喝的就是茉莉花茶。

或许老舍与茶有缘,他少年时代居住的小胡同口有一个茶馆,每日上学必经此处,放学后,他常常去茶馆听书。到中年时,老舍只身漂流重庆,在北碚住时,每次上街都要到茶叶铺坐一坐,久而久之,与一个老板交了朋友,老舍经常和朋友们在那里喝茶聊天,往往一坐就是大半天。那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在这个茶馆的楼上贴了许多"莫谈国事"的条子。这就是《茶馆》问世的铺垫。

老舍"烟、酒、茶"俱全,酒是戒了,原因是它对写文章毫无益处,烟也戒了,是从经济上考虑 ,但仅三个月又抽上了,只有茶一直未断。

偶然间,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短文,方知老舍与溥仪也有过一段交往。一次溥仪到老舍家做客,品茶聊天之时,老舍问溥仪:"你当皇帝时喜欢喝什么茶?"溥仪回答:"按清宫的生活习惯我夏季喜欢喝龙井茶,冬季则爱喝普洱茶。

"随后,他又说:"我每年不会放过喝普洱‘头贡茶’的。"老舍夫妇最高兴的事就是赏菊和品茶。在他们看来,赏菊可以养心怡神,陶冶情操,而品茶其先苦后甘的韵味,不仅令人回味无穷,又可萌发文思灵感。

在窗台上,胡絜青 总摆几盆形、色俱佳的菊花,夏天,开着窗,风儿轻轻吹动花与叶,屋中一阵阵清香;冬天,阳光照射在花上,使全屋平添了几许颜色与生气。每当菊花千姿百态、香飘四溢时,老舍夫妇便把亲朋好友请到家中,边赏花、边品茶,沉浸在无限欢乐之中。

每逢此时老舍便按旗人的习惯,亲自把盏。

赏菊、品茶,其乐融融。这是老舍夫妇最开心的时刻。

太平湖的"句号"老舍写在人生的最后一笔

胡絜青 永远不会忘记,在那个漆黑的夜晚、那间小屋中发生的刻骨铭心的一幕:已经被红卫兵打得皮开肉绽、满脸淌血的老舍用双手紧紧攥着她的手,久久没有松开,他们互相看着、看着。没有一句话,也没有一点声响……

就在那天早上,老舍问胡絜青 :"今天是红卫兵帮助我们文联搞斗批改,你看我参加不参加?"胡絜青 说:"没有通知你就不参加。""文化大革命’是触及每个人灵魂的一场大革命,我怎么能不参加呢?"老舍边说边走了出去。

老舍去了,他是站着走出去,躺着回来的。这就是他们在百思不解的恐怖年代中共同度过的最后一个晚上。

"跟爷爷说再见"。第二天,老舍跟小孙子打招呼,这句话是对小孙子说的,也是说给这个世界的,他又一次紧紧握着胡絜青 的手,许久、许久……这是告别亲人,也是告别人生。

当胡絜青 得知老舍沉湖的消息时已整整过了一天,他急急忙忙赶到湖边。老舍已被人打捞上来,浮肿的脸上沾满血迹,颈上、胸上伤痕累累。据目击者说当时湖面上还漂浮着一本毛主席语录和一张张纸片,有人捞上来看过,是手抄的毛主席诗词。

胡絜青 呆呆地看着老舍的遗体,经人提醒,才想起找车。天已经完全黑了,一辆大卡车载着老舍的遗体,胡絜青 在一旁守侯着。天下起蒙蒙细雨,地上刮起飕飕冷风。

八宝山的工作人员告诉胡絜青 ,因老舍是"反革命分子",火化后不能留骨灰,并让她现在就回去。胡絜青 含着眼泪向车上投去最后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