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献研究室张曙 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张素华做客胡华大讲堂 纵论七千人大会的变局

2017-08-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5月15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院举办胡华大讲堂第19讲.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张素华应邀做题为"我与七千人大会研究"的学术演讲

5月15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院举办胡华大讲堂第19讲。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张素华应邀做题为“我与七千人大会研究”的学术演讲。马克思主义学院耿化敏副教授主持讲座,国史专家肖冬连研究员担任评论人,来自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专业2015级本科生以及校内外师生100多人参加讲座。

七千人大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反映中国当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关节点,是解读毛泽东时代历史变局的一把钥匙,也是党史国史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张素华研究员的代表作《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深受学术界和读者好评,被称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力作之一,2006年入选《中华读书报》评选的百佳图书之第18位、《中国青年报》评选的八本最重要的图书之一,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建社60年来典藏名著23本丛书之一,荣获2007年团中央“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作者在本次讲座不仅介绍了自己如何研究、如何写作、如何出版这本书的心路历程,更带来了作者对这本书出版后学术评论的最新回应。

张素华向与会师生分享了研究七千人大会的缘起。她回想起早年的求学生涯,在1976年“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筹备出版《毛泽东全集》,自己作为河北大学历史系的学生进入“毛编办”工作,同毛泽东研究结缘。带着对党史的兴趣和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她整理毛泽东生平活动的卡片、编辑毛泽东早期文稿,后在编写毛泽东年谱时,产生了对七千人大会的研究兴趣。

张素华阐述了七千人大会史料的新挖掘和选题确定。她表示,史料的新挖掘和选题确定是非常辛苦的历程。已经公开出版的刊物里有关七千人大会的材料仍可称得上“稀世珍宝”,如《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白天出气,晚上看戏的大会》、《求索中国——文革前的十年史》这些著作,还有散见在一些书籍或文章中谈到七千人大会。

她在收集史料过程中,还采访了参加会议、参加文件起草工作、参加大会后期保卫工作、大会筹备工作的21位参与七千人大会的当事人。

此外,她还去中央档案馆等收集档案。她强调,党史研究要重视收集当时的档案信息,下大力气把能够采访到的人尽量采访,尽量找全公开出版的资料,确保研究的规范性和努力找出新问题和新答案。

张素华分析了七千人大会的历史本相及影响。她简要介绍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并阐述了自己对七千人大会的主要观点。她肯定了七千人大会的积极一面。如对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会议发扬了党内民主;会议对待缺点和错误比较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给全党以鼓舞等。同时,也提出了缺点,如仍然从原则上肯定了“三面红旗”,在对形势的估计和困难原因的分析上,党内也还存在分歧,等等。

最后,张素华与大家交流了关于《变局》的出版、讨论和回应的思考。她表示要用比较客观的态度写一本在书架上站得住的书,而在具体写作中,谋篇布局抓住人们关心的想弄清楚的问题写。同时,她还关注了《变局》的讨论,列举了王海光、陈永发等学界的评论文章,她接纳有益建议和意见时,也坚持了自己实事求是的学术观点,并谈了下一步修改完善该书的思路。

在互动讨论环节,肖冬连研究员作点评,他认为这本书的是在恰当的时候收集到丰富的史料,经过作者的仔细研究才得以诞生。他肯定了这本书在史料挖掘方面的价值,并告诫大家要在挖掘材料上下功夫,看材料可以看出文章的学术价值。

在选题方面,他认为要选择大家关心但是不太清楚的题目,尤其是处在大的历史节点上的问题,收集到丰富的史料进行深入研究。随后,在场同学积极提问,就七千人大会中的毛刘关系、七千人大会的热点人物、毛泽东年谱编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张素华从一些具体的历史细节和史料的掌握上进行分析,给同学们提出了指导和建议。

本期胡华大讲堂由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学科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高校教学研究专业理事会共同主办,不仅提供了学术前沿信息,又是一次研究方法指导课,有助于中共党史专业学生树立史料意识,加强史学训练。

胡华大讲堂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主办的以著名党史学家胡华教授命名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学科品牌,至今已经举办19期。胡华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蜚声中外的中共党史学家,新中国党史学界、尤其是高校党史学界的一面旗帜。

胡华大讲堂是面向全校和社会公众开放的公益讲座,宗旨在于缅怀前辈学者的治学风范和学术业绩,汇聚党史学界和理论界的一流专家学者,反映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为跨学科的中共研究提供制度平台,发挥中共研究“求真求实、以史为鉴、资政育人、服务大众”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