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蕻良文集 端木蕻良:回忆旧京风华

2019-02-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记得我少年时代在北京时,因为年纪小,还说不上有"戏癖".可是,不知为什么,却经常看马二先生的京剧评谈.由于他推崇当时的名演员尚和玉,因此,我也多次看过尚和玉的戏,也还看过刘鸿声的戏.尚和玉的工架,至今还活现在我的眼前.那时,我对京剧并不怎么喜欢,原因很多,如:名角在台上饮场润嗓.台下手巾把儿飞如梭.吐痰.嗑瓜子儿.咳嗽嘈杂.烟雾迷漫--等等,这且不去说它了,后来在城南游艺园看过一出<晴雯托梦>,这戏是用旧布景片儿,打上灯光,晴雯在空中边飞边唱,光怪陆离,把晴雯的形象全给破坏

记得我少年时代在北京时,因为年纪小,还说不上有“戏癖”。可是,不知为什么,却经常看马二先生的京剧评谈。由于他推崇当时的名演员尚和玉,因此,我也多次看过尚和玉的戏,也还看过刘鸿声的戏。尚和玉的工架,至今还活现在我的眼前。

那时,我对京剧并不怎么喜欢,原因很多,如:名角在台上饮场润嗓、台下手巾把儿飞如梭、吐痰、嗑瓜子儿、咳嗽嘈杂、烟雾迷漫……等等,这且不去说它了,后来在城南游艺园看过一出《晴雯托梦》,这戏是用旧布景片儿,打上灯光,晴雯在空中边飞边唱,光怪陆离,把晴雯的形象全给破坏了。因此,对京剧就更少看(老北京叫听戏)了。

尚和玉之《挑滑车》

但,对京剧,我是十分尊重的。对“四大名旦”尤其尊重。我认为他们不只是为我国戏剧立下了不朽功勋,而且还把京剧有力地向前推进。同时,我早就知道苏联的梅耶荷德的戏剧理论,就受到我国京剧的影响,后来,我又知道德国的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也受到我国京剧的影响,这都是不容忽视的。但至今却很少看到有关这方面的探讨。

克非同志对京剧素养极深,是张伯驹先生的姻亲,伯驹先生平生以京剧票友自处。克非同志对于梨园掌故,多属亲历亲闻。《京华感旧录》中有关京剧的篇章,特别是一些中、青年朋友,对京剧的历史发展,缺乏明确认识的情况下,定会起到一些诱导作用。克非同志用简练的笔法,不加华饰,写来娓娓动听,在趣味中灌输给人以京剧知识。

看了《京华感旧录》后,引起我一种想法,就是恢复“票房”这种活动,对京剧是一定会注入活力的。“票房”可以说是一种研讨京剧的俱乐部,它对正规戏剧院校,可以说是一种补充。

端木蕻良

《京华感旧录》中,还说到启蒙时代的报人,如邵飘萍、林白水等,戏剧改革家欧阳予倩等,都从不同侧面提供了一些资料。特别读到刘木铎的遗事,因为我和他的儿子刘双楫是好友,抗日战争期间,我住在演剧四队时,双楫曾对我讲过刘木铎的事迹,看了此文,更是令我感动。刘木铎的事迹,见诸文字,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看到。

另外,作为一个读者,对《京华感旧录》的其它部分,读来也感到很亲切。因为我有点儿“历史癖”,故而,对书中说到楚人和夷人崇拜太阳神的说法,以及对郑樵的评价,对《聊斋志异》的版本探讨等等,正因为它不是宏文巨构,对我却具有吸引力呢。

这里,还想提到的,那就是对旧京风俗的记述。我曾为王梦白画派的画家、老友王羽仪的《旧京风俗》画册,赶配打油诗一百余首。在《京华感旧录》中,不仅使我又学到一些知识,如孔尚任的故宅,还唤起了我不少回忆……我在百余首打油诗中,也曾写过北京的货声,有一首是写“心里美”槟榔萝卜的。现在,这种叫卖声虽然没有了,但是“心里美”家族却比以前更加壮大了。

目前,夏天在什刹海一带,虽然听不到“啊——老菱角啊!”“老鸡头(米)才上河哟!”“卖管打破咧,西瓜咧!”“哟,卖好吃咧,倭瓜瓤儿的脆甜瓜咧!”……这些货声,而卖荷花、荷叶、嫩莲蓬的也极少。但是,什刹海正在修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荷花溢香、柳荫蝉鸣的“鸿影”又会从建设首都的人们手中,飞回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