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光作曲 在光影中流连——访著名作曲家王黎光

2017-11-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名家访谈>栏目曲 片花 每一个音符的跳跃,都是生命中激情的燃烧; 每一个角色的转换,都是成长中坚实的脚步. 王黎光常说,离开音乐他是无法正

《名家访谈》栏目曲 片花 每一个音符的跳跃,都是生命中激情的燃烧; 每一个角色的转换,都是成长中坚实的脚步。 王黎光常说,离开音乐他是无法正常生活的, 只有音乐,能够让他在抽象空间里自由地表达,那是一种彻底的自由。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两岸文化名人访谈”带你走进作曲家王黎光的音乐世界。

王黎光,著名作曲家。作为音乐人,王黎光八十年代工作于北大荒文工团,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并写下了三十多部影视作品;作为电视人,王黎光九十年代任职于北京电视台新闻部,并创办《首都经济报道》、《晚间新闻报道》等栏目;作为电影人,王黎光又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游走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完成不同角色的转换,每一次蜕变,都在王黎光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

音乐渐起,渐弱

14岁的王黎光开始自学音乐,在北大荒文工团拉手风琴的日子,是简单而又快乐的,黑土地上热烈质朴的音乐给了少年王黎光无尽的想象。

采访录音 王黎光:我从小生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现在叫“北大荒”。我这一代呢,通常讲叫“北大荒人”,我父亲是开发北大荒的那批十万官兵(之一)。我的经历和生活,应该说除了受我的长辈,十万转业官兵的影响,更重要的影响恐怕还要来自于我们的“老三届”,就是知青。因为我的小学老师、中学老师都是知青,所以说跟知青这一代人结下了深厚的、很特殊的这么一种感情。我经常讲是受知青文化影响,逐渐成熟了我在生活、对艺术的一些感受,以至于最后考大学到北京来,是受知青文化影响而成熟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

东北初春刚来的时候,王黎光喜欢看雪地里的冰凌花,人们都说冰凌花是报春花,这也许正预示着王黎光音乐春天的开始。

【采访录音 王黎光:81年,有一次全国“建设者之歌”作品比赛,我是个业余作者,而且应该算业余里的业余,没有受过任何训练的业余作者,竟然获得黑龙江省建设者之歌声乐作品比赛一等奖,那个时候给我的鼓舞很大。还有一次一个经历也是特别有意思,就是我们从大连演出回佳木斯列车上,突然听见自己的作品被别的专业文艺团体演唱,而自己不知道。当时坐在火车上,我们全团的同志们,包括我,都不敢相信,居然会自己的名字在收音机里面——大连歌舞团青年歌唱家房勇——你看名字我都记得——演唱王黎光的《冰凌花》,当时在火车上惊呆了,我也不知道我的作品怎么会流传到那儿去,而且自己团里都没有唱,就跑到外面唱去了。那种激动啊,那种感受,当时还有一种感觉,就是我的东西居然流传了。

黑土地给了王黎光最初的生活体会,知青文化又给了他深刻的影响,所以在王黎光的创作中,时时能找到东北音乐的特质。在王黎光为电视剧《年轮》所写的音乐中,我们能听出东北音乐的味道,也能感受他对知青文化、对“北大荒”生活的感悟。

【歌曲《天上有没有北大荒》,压混 【采访录音 王黎光:我写的第二部电视剧(音乐)就是电视剧连续剧《年轮》,作家梁晓声写的。那一年应该说电视剧播出以后,受到了尤其是上山下乡这一代人的欢迎,当时由韩磊演唱的那一首片尾歌叫《天上有没有北大荒》,应该说在那一段时期家喻户晓。

歌名叫《天上有没有北大荒》。我们一开始讲就“问嫦娥、问吴刚,天上有没有北大荒?”那么艰苦的一个地方,这些人为什么去吃了很多苦,这一批人对北大荒的这种感情啊,就成为第二故乡。

所以有一句话嘛,叫“献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是这样一种境界。真是很神奇的一片土地,会让这一代人,这么多年回首的时候,依然还是那么牵挂,还依然是那么热恋。所以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就不断地提取这种感受和地域特色的那种本土文化,去挖掘它,最后就形成了这首歌。

知青来的时候我很小,那时候是连队,连里就通知:知青要来了,说要欢迎。大人有大人的欢迎仪式,小孩儿呢,就是把我们这些小朋友集中在一起,当时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就是三个东北的那种雪爬犁一字排开,我们就唱了一首什么歌呢?就是有一首东北民歌叫《鄂伦春民歌》,这个歌大家可能家喻户晓,不论是南方北方都在唱,就是这个:“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歌里边就是改编以后出来的。

【歌曲渐起,渐弱

1994年写电视剧《年轮》音乐的时候,王黎光刚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这时的他,从未想过除了音乐还可以从事怎样的职业。当他得知被分配到北京电视台磁带库,终日与这些冰冷的磁带在一起的时候,王黎光甚至无望地想到,难道自己就这么与音乐分离了吗?他一次次找领导请求调换工作,也许领导从他镇定自若、有条有理的表述中,发现了他的另一种潜能,竟然把他调到了新闻部。王黎光懵了,难道音乐真的与他无缘了吗?王黎光在新闻部一干就是八年,除了成功创办《首都经济报道》、《晚间新闻报道》外,他还创作了近十部音乐作品。此时的王黎光,在新闻和音乐两个领域中游刃有余。1996年,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热播,主题歌《清官谣》唱遍大街小巷,这就是王黎光在北京电视台新闻部当主任时的作品。

【歌曲《清官谣》渐起,压混 【采访录音 王黎光:我呢,是1991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作曲系。我一直在北京电视台工作了很多年,没有做专职的音乐人,后来又调到电影学院搞教学,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主要创作的方面呢,以影视作品为主,电影、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啊,《年轮》啊,象这样等等,可能大家比较熟悉一点。那是94年95年创作的了,至今为止,写了三十多部影视作品,其中有的音乐或者是主题歌,可能受到了大家的欢迎,那么也有很多作品没有被大家听见。

王黎光的音乐崇尚自然、关注人性、追求真善美,他在另一部20集电视连续剧《一年又一年》的音乐创作中,也花了很多心血。《一年又一年》是一部非常贴近生活的作品,王黎光在创作中,倾注了一种经历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年代而产生的厚重感情——国家与个人的情感,在王黎光那里是一体的。

【歌曲《我的明天,是我心中的歌咏》渐起,压混 【采访录音 王黎光:《一年又一年》它是从78年开始,一直到98年,这么一个跨度,二十集,实际是写改革开放二十年国家的整个风雨历程。我写过大家通常所讲到的主流作品,但是我认为呢,这一部作品是写我们现在生活当中,尤其写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写我们的国家,写我们的民族,写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人这二十年的历程。

我认为是写得最艺术的、最人性的一部电视剧(音乐)。

我接触的(电视剧)当中,这部作品当时给我的感触非常深,看到剧本的时候就很感动,它以每一年的一个特殊的故事为一个主题,展开一集电视剧。因为刚巧这一段生活是我们刚刚结束的,似乎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去感受,就要跨世纪了。

千禧年来的时候,突然回首,说上一个世纪我们做了什么,于是乎我们突然发现,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年又一年》获得了第十八届中国电视金鹰的单项奖,因为它是网上评选,大概推荐出十首作品,然后在网上大家投票,社会关注度还是蛮高的。

获得了这个奖,不仅仅我作为作者对这二十年来的生活体验,应该说正好是我和听众之间心灵碰撞了,勾起了大家对这二十年来的回顾,大家感受都是一样的。

【本集片花 【音乐《天地佛门》渐起,压混

如果说王黎光因什么样的事情而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那理当是电影《天下无贼》。《天下无贼》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冯小刚悲天悯人的一面,也让人们注意到了影片开头震撼人心的那段音乐,它的创作者就是王黎光。这时,王黎光已经从北京电视台调到北京电影学院,在担任党委副书记繁忙行政工作的同时,王黎光依然在从事音乐创作。在《天下无贼》这部片子里,王黎光出人意料地采用了藏传佛教的元素,让一段远古的人声远远飘来,到近处时变成了非常有力量的声音,准确地刻画了神圣氛围下众贼内心的躁动。这段音乐还有一个很有力量的名字——《天地佛门》。

【音乐起

从北大荒走出来的王黎光,经历过很多磨难,也有过思想上的起落。他说任何一种形式都难以让他彻底释放,只有音乐,能够最大限度地表达他的所思所想。王黎光的音乐是纯粹的,是他表达自己、感受生活的方式。

【采访录音 王黎光: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创作不断地丰富,我越来越感觉得音乐之外的功夫比音乐更重要。不论是作为一个音乐人、歌唱家、作曲家,包括指挥家,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提炼生活,这个实际是音乐创作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认为我自己创作当中还是一种象写行书一样:形散意不散。因为大家喜欢了,现在讲法叫获得成功了。所以都在探讨写作的过程和创作过程中的感受,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实际把生活提炼出来,再展示给大家,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音乐渐起,渐弱

王黎光说,“自然”是生活最准确的形容词,音乐和生命的最高审美境界都是自然。在王黎光的音乐里,我们体会着他的自然世界。王黎光把人生比喻成奏鸣曲式,在主部、副部、展开部、主部主题再现后,还有一个完美的结束部。作曲家王黎光为我们展示了他人生最为亮丽的主部主题,我们一定还会听到他下一个精彩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