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陈雨露 易纲吴志攀陈雨露谈当前金融形势 中国金融基本面是好的

2018-03-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主持人:本报记者  熊  建     嘉  宾: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易  纲     北京大学教授  吴志攀     中国人民大学

    主持人:本报记者  熊  建     嘉  宾: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易  纲     北京大学教授  吴志攀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陈雨露          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全球。

中国虽然受到了影响,但中国经济、金融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

随着政府一系列刺激经济保增长的措施出台,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今年最晚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就会走出危机阴影。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实现了年均9.8%的增长。这种增长中金融业保持相对平稳。

那么,未来中国在崛起的关键历史进程当中,会不会依然能保持高增长而不发生美国式的金融危机?记者就此采访了3位专家。     4张资产负债表凸显信心     问:怎样看待当前中国的经济金融形势?     易纲:金融风暴对中国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了,但中国经济、金融的基本面是好的,根据就是4张资产负债表。

    第一张是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超过了20万亿元,而贷款很低,汽车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一共才3.7万亿元。

这说明中国家庭、居民的负债率相当低,也说明居民购房、买汽车的潜力都有。     第二张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以央行监测的5000户非金融类企业为例,其平均资产负债率是55%,说明在非金融市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比较低的,财务的情况是比较好的,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都是比较乐观的。

    第三张是金融业的资产负债表。

和全世界的金融业相比,中国金融业是相当的健康。在过去四五年的改革中,几家大银行都改革上市了。在这个过程中,工行、中行、建行、交行都筹集了大量资金,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是在历史的高点,不良资产率是在历史的低点。

金融业的公司治理结构、风险防范能力都有很大改进。     第四张是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明后两年要有4万亿元刺激内需的投资,其中财政要出1.18万亿元。显然,国债要多发一些了。

    到2007年末,中国的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仅为22%。在同样的时间,美国是71%,欧元区是67%,日本是163%。中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更低,2009年的财政赤字略有提高,但是总体来讲跟其他的国家比相对较低。

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相对较低,所以中国政府的财政资产负债表是非常好的。     仔细研究这4张资产负债表,我们对于中国的经济还是很有信心的,就能够对于未来充满信心。

    重在解决经济结构问题     问:中国经济中有没有诱发金融危机的隐患?     陈雨露:从长期来看,宏观调控的目标应当把无金融危机的增长作为核心。

对于中国经济来讲,把金融稳定发展和实体经济的稳定增长,一起放到宏观调控的终极目标当中,我想应该是现实的,有助于突破简单的GDP达标和CPI达标的狭隘视野。

要实现这样的一个新体系,首先要注意经济结构的调整。     中国是一个实体经济弱弹性的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9%。

中国在知识创新领域里没有什么优势。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等问题也都没有解决好。所以未来30年,金融危机爆发最大的隐患,恐怕在如何解决经济结构问题。

    问:经济结构调整是根本,但也是一个长期过程。中国在金融监管方面有什么有别于西方的特点和措施?     吴志攀:中国的金融监管和法律体系大量借鉴了西方的有益经验,同时还保留了自己一套责任制的管理方法,就是经常说的“一把手权力很大,同时责任也很大”。

中国人讲责任重于泰山,很多政府部门会跟企业领导签订责任书。

这样就使得公司一把手的风险敏感度和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运行意识都非常强,不会随便增加企业成本,不敢随便让企业去冒风险。在国外,我还没有找到政府跟金融企业的一把手签责任书的案例。

    中国每年都要举行全国性的金融会议,也有全国性的金融安全专项检查,还有这样那样的活动、评比等等,都体现了政府和国家的意志。这些操作具体到了流程、工作岗位、账面、现场,不仅仅是靠着一个监管委员会几个人就可以做到的,背后有着巨大的国家力量。

    教科书不如当爸爸的一句话     问:中国能实现无金融危机增长的根本原因何在?     陈雨露:首先,中国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劳动资源、土地资源和市场资源上的比较优势。

其次,中国高扬渐进主义旗帜,没有采用休克疗法。之所以可以高扬渐进主义旗帜,是因为我们充分弘扬了中国文化中的包容精神、中庸精神、平衡精神和和谐精神。这种创造性的运用,也使我们得到了一个巨大的附加的生产力,这就是社会稳定带来的长期的生产力。

    吴志攀:美国发展模式和消费观念的影响,始终不能改变中国人不愿意借钱过日子的生活习惯。中国人喜欢的是年年有余,喜欢的是量入为出、略有余地。

我们看事情追求长久,不太重视短期的利害。在这种文化传统之下,中国金融企业的担子比美国企业大,胆子比他们小。因此我们不冒险。     美国人可以用高效率、低成本、具有竞争力的华尔街市场,把全球的美元吸引过去,因为它是一个负债经营的模式。

中国人不行,即便到哪天有这个经验和能力了,中国人也不愿意借钱过日子。教科书鼓励大家用信用卡,鼓励大家贷款买这个、买那个,但是一本教科书不如当爸爸的一句话。他说,孩子你不能这样过日子,你的账户上一定要有钱,否则你的老婆孩子跟你喝西北风,我老了靠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