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王子瑜 缅甸政局观察(10月份上篇) 观察员:王子瑜

2017-10-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10月3日和6日,克钦邦密支那市先后约有四五万克钦族人上街游行,要求缅军停止在克钦邦的进攻.  10月7日,居住美国的克钦人士在缅驻

    10月3日和6日,克钦邦密支那市先后约有四五万克钦族人上街游行,要求缅军停止在克钦邦的进攻。  

10月7日,居住美国的克钦人士在缅驻华盛顿大使馆前集会示威,要求缅军停止在克钦邦的军事行动。  

在加拿大的克钦民众也公开反对该国与缅军合作。  

克钦邦人民院与民族院议员联名向昂山素季递交了"要求缅军停止在克钦邦一切军事行动的停战请愿书。"  

10月12日,居住泰国的克钦民众聚集在缅驻泰国清迈大使馆为克钦邦停战请愿。  

上述一系列事件表明,从克钦战事扩大以来,克钦民族各届人士、民间组织和政党纷纷为克钦邦人民请命。回顾果敢本土两次遭受战祸时,境外的果敢人却集体选择了沉默。克钦与果敢这二个族群在同样的遭遇下截然不同的反应,充分反应出了各自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国内外克钦民众为本民族地区民众呐喊、呼吁和关怀,令笔者对克钦民族的敬意油然而生。  

与其说果敢人害怕惹祸上身,而冷漠地埋头"自扫门前雪",不如说,克钦人更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和政治素质,懂得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为同胞解困,懂得如何使用法律赋予自身的合法权利。笔者简单梳理了一下二者之间的心理动因与行为逻辑——克钦人越是懂得据理力争,就越能增强他们的维权意识和互助意识。

因为他们知道,当他们自己受到非法逮捕或不公正对待时,会有很多不畏强权的同胞站出来为他们所遭受的不公呼吁,想方设法为他们讨回公道。

而果敢人的做法则只会助长独裁者更加肆无忌惮地来欺凌他们。因为这个族群的人们认为,当他们自己受到欺侮和压迫时,他们的同胞会躲得远远的,没有任何人会冒着被牵连的风险站出来为他们说几句公道话,于是,他们变得更加谨小慎微,面对同胞被无理欺压时只会选择忍气吞声,并与受害者划清界线以免受株连。  

面对同胞被强权欺压时总是噤若寒蝉的果敢人难道全都是缩头乌龟吗?我看未必。而那些敢于上街游行示威的克钦民众莫非人人都很英勇?也不尽然。归根结底二个民族集体行为上的区别,主要还是是政治素质上的区别。前者是顺民思维,后者是公民思维,从这个层面上而言缅甸的果敢人显然落后于克钦人。关于这一现象,值得全缅各界所有担任果敢族群领导职务的大伽们好好反省反省。

10月5日,美国驻缅大使斯科特·马希尔、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副司令安东尼·克拉奇菲尔德中将在仰光美国使馆与部分民族武装组织领导人进行会晤。这条消息进一步证实了美国介入缅甸事务的传言。据悉,美方代表显露的态度与缅军立场高度一致。称:"民地武签署全国停火协议,有助于和谈。"  

另外,从美国解除对缅经济制裁的消息和名单来看,美解除制裁更多考虑的是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而非缅甸人民的利益。此次美国从黑名单中去除的人物包括:已卸任的丹瑞大将、孟埃副大将、丁昂敏吴上将、杜雅瑞曼议长,以及现任副总统吴敏遂等名副其实的军头,谁是最大的受益者一目了然。

10月上旬,佤邦与勐拉因拉练、换防在四特区发生勐佤驻军阵地风波,成了缅北重大新闻和评论焦点。事件被别有用心的人夸大和大量传播,严峻地考验着二军多年来建立的牢固同盟关系。古今中外所有坚固的堡垒都是在内部有了裂痕之后才被攻破的,因此,听到佤勐风波消息的缅军头应该偷笑了吧。  

事后,佤邦与勐拉双方皆尽力去化解误会造成的不愉快,弥被裂痕。假如勐佤关系因此成了"有裂逢的蛋",势必招来苍蝇叮上几口。因此,未来的日子里,双方都需要严加防止敌对势力借机把裂痕撕得更大。  

10月8日UNFC发表声明:"缅军应对全国各民族地区再暴发军事冲突负主要责任。

自21世纪彬龙会议第一次会议结束之后,缅军不仅进攻了未签署NCA的民地武,就连为其充当打手的南掸邦军也在10月1日遭到缅军攻击。缅军四处开打,大有让战争全面开花之势。同时,其官媒也在为缅军扩大战事和攻打果敢制造舆论。

折腾了这么多年,缅军方的战略套路似乎越来越明显,就是"保持小战不断——仅以打击民地武为由,不以消灭民地武为主"。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假如一下子把所有猎物都杀光了,猎狗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了。"

10月9日,当地时间凌晨若1-4点时段,若开邦孟缅边境缅甸孟都镇和拉代当镇的3个警局相继被不明武装袭击,造成双方伤亡约二十余人。  

事件首先让人联想到若开邦一直悬而未决的民族和宗教矛盾问题,人们都知道若开邦的罗兴亚人问题,就像埋在若开邦的一颗重磅炸弹,而且随时都有可能被引暴。报道称,袭击者使用的武器有一大部分是大刀、长矛、棍棒等这类冷兵器。

因此,新闻一出给人的印象就是"当地平民不堪压迫奋起暴动"。因为,从装备来看,这显然是一支还没有被全面武装起来的原始暴力组织。缅警被抢走的50多条枪支和1万多发子弹则会让这个神秘的暴力组织在下一次行动中,更具杀伤力。  

10月11日下午,缅军在孟都镇进行搜查时,多个地点的搜查队同时遭到早已埋伏的武装分子袭击,使用的武器依然包括棍棒和大刀。  

13日缅军搜出RSO(孟加拉民族组织)的24面旗帜和40个领结,证实了袭击行动与该组织有关。14日缅官方称,袭击警局是一个名为AqaMulMujahidin "阿卡穆尔圣战者"的组织所为。该组织已被缅甸当局定义为"恐怖组织"。  

当前,孟都等三镇警局被袭事件引发的暴力冲突已呈扩大之势,新一轮的冲突又导致12人丧生。通常暴力镇压只会引来更强烈的暴力反抗,看来,若开邦孟缅边境恐怕又要动荡好一阵子了。

值此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新鲜出炉之际,请允许笔者借用获奖者鲍勃.迪伦的代表作《答案在风中飘》中的几句歌词叩问缅甸的军政大权掌控者们:  

"炮弹要在天上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  

"一个人要有多少耳朵,才能听见人们在哭泣?"  

"到底要花费多少生命,你才能知道太多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