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从周昆曲 陈从周的昆曲痴情

2017-07-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他将这两种精雅艺术比喻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姐妹花"几十年前他就预言:"昆曲热,不久便会到来."                     

他将这两种精雅艺术比喻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姐妹花”

几十年前他就预言:“昆曲热,不久便会到来。”

                       陈从周的昆曲痴情

   作为园林艺术家的陈从周先生,不仅能诗善画,而且拍曲儒雅,是一位很传统的知识分子。他与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与苏州的昆曲难分难解。昆曲和园林,清幽淡雅,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致和优美,两者都产生于苏州,其艺术意境有着几乎是“同根生”的血缘关系。

在这样的艺术环境中,古代一些士大夫既通曲,又懂园,集戏曲造园于一身,如清代的李渔。陈先生继承了这个传统,成为当代精通昆曲的园林艺术家。

   众所周知,陈先生是位昆曲迷。五十年代他在苏州教书、研究之余,只要有机会总要去听听昆曲。后来,由于工作关系,再后来由于身体欠佳,他到苏州的次数越来越少,但他对昆曲的兴趣依然,当然大多是在上海的园林里拍曲了。

但即便这样,他仍魂系苏州,每每论及园林与昆曲,便情不自禁地举出了苏州园林和昆曲的例子;而平日谈话,说起苏州园林与昆曲,更是如数家珍,其意其情,溢于言表,充满了痴情。

在赏心悦目的园林中听曲,他确实很忘情,很投入。熟悉陈先生的人都知道,他酒量不大,却嗜黄酒,更喜问酒拍曲,他不止一次地说:“在园林里面,喝喝黄酒,听听昆曲,乃人生一大清福也!”陈先生曾毫不掩饰地写道:“老实说,我爱好园林,是在园中听曲,勾起了我的深情的……”(《园韵》229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可见昆曲对陈先生这位园林艺术家的影响有多深!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昆曲大师俞振飞有感于自己童年在苏州拙政园完成昆曲启蒙的艺术实践,特邀陈从周先生给上海戏剧学校昆剧班的学生讲古典园林艺术。陈先生心领神会,把“园境与曲境”说得惟妙惟肖,如“曲师知园,园师懂曲,园中拍曲,曲中寓园”,真是生动而奇妙!

他更强调要学生到苏州园林中去体味古典戏剧的意境之美,去感受“游园”、“惊梦”中一招一式的艺术源泉。在陈先生看来,不身临苏州园林境界,不懂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是唱不好昆曲的。

   陈先生还要求建筑系的学生去听昆曲,这可谓是中国高校建筑专业的独创了。而陈先生看来,在昆曲在中进行艺术沐浴,提高艺术修养水平,提高对园林设计的理解。陈先生把昆曲作为建筑系专业学习的辅导课,园林研究生的必修课,相当于现在的素质教育,可谓用意深远。

那时,“崩嚓嚓”风靡一时,流行歌曲漫天飞,昆曲很受冷落,陈先生为了让学生去熏陶熏陶昆曲艺术,一次又一次地自掏腰包买票恳请学生去听昆曲。

据陈先生的研究生、十三弟子之一的现任苏州科技大学(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建筑系副教授雍振华说:“当年,陈先生为了鼓励学生去听昆曲,自己买了票送给学生,让学生去感受什么是艺术意境。现在想来,先生真是用心良苦!我们这些搞建筑的那点艺术细胞,确实有点昆曲的韵味,受益匪浅。”

   1986年,他陪同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游览苏州园林时,在狮子林安排了一次观赏昆曲活动。贝聿铭是“昆曲门第”出身,其叔祖贝晋眉先生是昆曲大师,曾向“传”字辈艺人传授技艺。

因此,贝聿铭亦深通曲道,虽在国外几十年,拍曲的雅好始终不减。一场小型的昆曲表演,一倾了贝大师多年积聚的雅兴,共同的雅趣,使一位世界建筑大师与一位中国园林艺术家进一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了更亲密的往来。

   在这次听曲活动中,陈先生听说原先实力很强的苏昆剧团,经费难以为续,很多演员改了行,剧团已是“风雨飘摇”,他难以抑制胸中忧郁,生发出抢救昆曲的强烈之心,当场就向作陪的苏州市领导大声疾呼“救救昆曲”。

他为此还忧心忡忡地撰文说:“园林、刺绣、昆曲应该算是苏州三宝,它们有着内在联系。说也可怜,如今苏州从事昆曲的专业人员,大部分转业了,……快临灭亡的危境。”那时,“文革”浩劫虽然已经结束,但人们还习惯用极左的眼光看待昆曲,对陈先生的行为很不以为然,因此,与其说陈先生是一名副其实的昆曲知音,不如更准确地说陈先生是一位昆曲艺术的忠实保护者。

他像保护苏州园林一样,不断地为抢救昆曲而奔走呼吁。

   “事物贵寻源”。陈先生更多的是以一个学者的眼光欣赏苏州园林和昆曲,在欣赏昆曲中研究园林,在研究园林时品味昆曲,从它们的文化渊源、艺术特征、表现形式,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和艺术共性,最后概括出“园境即曲境”之说,将这两种精雅艺术比喻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姐妹花”,并在他那篇写于1981年的《园林美与昆曲美》一文中预言:“如今国外自‘明轩’建成后,掀起了中国园林热,我想很可能昆曲热,不久也便会到来的。

   二十年后,历史果真应验了先生的预言。发源于苏州被称为百戏之母的昆曲,继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于2001年5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消息公布不久,《苏州日报》在9月19日的“园林专版”上,全文转发了陈先生的名篇《园林美与昆曲美》,还配了编者的话。这篇以苏州园林与昆曲为论据的美文一经刊出,立刻引起了苏州读者的极大兴趣和由衷的赞叹。

他们在为“文化遗产”感到骄傲的时候,重温陈先生关于“园境即曲境”的论说、“昆曲热”的预言,深为先生的卓越学识而钦佩。是啊,先生为后人留下了仅止是一篇美文一句哲言,而是一把打开文化宝库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