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士澍雅昌 苏士澍赵昌平:科学保护古籍

2017-11-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发掘文物不出考古报告等于带头掘坟盗墓"."整理和保护古籍要充分利用现有成果,不要因人立项,重复劳动".在政协新闻出版界别的讨论会上,文物出

“发掘文物不出考古报告等于带头掘坟盗墓”、“整理和保护古籍要充分利用现有成果,不要因人立项,重复劳动”。在政协新闻出版界别的讨论会上,文物出版社社长苏士澍、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赵昌平等文物专家对文化遗产、古籍等的保护提出各自的建议。

苏士澍委员首先关注考古报告的问题。“现在我们很重视发掘文物,但是如果不出考古报告等于浪费文物,等于是带头掘坟盗墓”,苏士澍呼吁,要重视加强文物考古报告的整理出版工作。今年文物出版社组织了20多人专门出版文物整理报告,主要精力围绕保护抢救文化遗产,不让他们过多分心考虑市场营销的问题。但一家出版社的力量毕竟是小的,而且还面临着生存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压力。

古籍数字化是他关注的另一个重点。“如果我们不对古籍进行归纳整理,可能过几代就没人认识了。”苏士澍说,现在很多古书都不敢翻,拍照也不行,一翻就烂了。信息化对古籍文物的保护整理确实是一场革命,可以为后人再现文物完全的原貌。但是,目前我们的古籍整理没有跟上数字化潮流,既没法与世界接轨,也没法和海外进行沟通。

对文物古籍的整理和出版工作,苏士澍建议,最好由专业出版社来承担,国家给予专项补贴和拨款,让他们踏踏实实地从事本专业工作。

谈到古籍的整理和保护,赵昌平委员也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古籍整理是个大工程,但并非声势越大越好,要讲究科学性。古籍修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在这两方面都缺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对科研和文化价值小的古籍采取照相、扫描等措施保存,先集中修复那些保护价值高的古籍。”这是赵昌平委员给出的第一个建议。

他的第二个建议是:“整理和保护古籍要充分利用现有成果,不要因人立项,再重新组织一次,把已经做了百分之八九十的事情再做一遍。”

据了解,我国有573家出版社,其中约有四分之一参与了古籍整理,每年要出版数百种各类古籍,但是国内出版社各自为政,齐头并进,群龙无首,良莠并存的现象比较严重,现在就有四五家公司在做《四库全书》和《二十四史》。

对此,赵昌平委员评价说,在全国古籍规划整理小组、新闻出版总署的组织下,绝大多数古籍已经整理出来,“漏网之鱼”不多,应该不超过10%。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丰硕成果,又快又好又省地推进这项工作。

要想集中我国古籍整理的“优势兵力”,组织协调就显得非常重要。赵昌平委员说,现在全国的古籍整理采取联席会议制度,由文化部牵头,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发改委等部门参加,虽然联席会议制度能发挥各部门的作用,但这是一个相对分散的机构,有些问题反而不好处理。建议由某一部委的副部长负责古籍整理的领导和协调,建设专家人才库,集中图书馆、高校、研究所、出版社等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全国古籍整理工作。(王波 卓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