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凯平董事长 彭凯平:政府要多做事来降低人民不幸福的体会

2018-03-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青年报:那么,当GDP超过"拐点"之后,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或幸福感的其他因素有哪些?彭凯平: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我们在研究中发现

中国青年报:那么,当GDP超过“拐点”之后,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或幸福感的其他因素有哪些?

彭凯平: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社会关系亲密程度和健康有关系,朋友越多,去医院看病的频率就越低,即较强的社会关系有健康效果,较多的朋友是健康良药。像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很多人的社会关系亲密度低,看病率就高,当然前提是将具有一定的医疗条件作为控量。

比如,放假本身不能带来幸福,但节日本身的意义可以带来幸福。对于“五一”假日,国民的幸福指数并不高,甚至会感觉到痛苦,因为人们可能会想到堵车、拥挤等问题。有些节日,比如七夕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虽然没有假期,但是对我们的生活有意义,大家也会感觉幸福。让人民的心境、生存环境、文化素养变得更好一些,这就可以带来更大的幸福感提升。

中国青年报:要提升幸福感,我国需要做那些努力?

彭凯平: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人类经济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GDP提高对于生活的意义降低,幸福变得更重要。联合国把3月20日设立为“国际幸福日”,说明幸福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但是中国对于这个话题的关注较少。

值得反思的是,中国这些年经济一直在飞速发展,但幸福指数却没有提高,就是因为能够直接影响我们生活的事情,如教育、医疗、养老、安全等方面没有跟进,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中国的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幸福是可以科学测量的,不能笼统地靠概念谈幸福,要普及幸福科学知识。比如爱国是具体的,排队、尊重他人都是一种具体行为,幸福也是一种具体的行动,一种姿态,一种品位,一种气质。我们要懂得,幸福在细节中,在小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