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抑郁症】好友公开三毛最后一封信 真正死因患抑郁症

2017-09-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1年1月4日,著名作家三毛逝去已整整20年,在这20年间,关于她的话题从未停歇.昨日,三毛生前的挚友.台湾才子眭澔平所著<三毛的最后一

2011年1月4日,著名作家三毛逝去已整整20年,在这20年间,关于她的话题从未停歇。昨日,三毛生前的挚友、台湾才子眭澔平所著《三毛的最后一封信》在台湾、大陆同时出版,书中不仅首度公开解读三毛生前最后一封充满了“密码”的遗信、从未披露过的三毛电话录音,还记叙了三毛一生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昨日,身在北京的眭澔平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出版这本书是为完成自己与三毛的生前之约,而在被三毛称为“爱人”的眭澔平眼中,三毛的内心其实一直有两个人的拉锯,“一是林黛玉,一是薛宝钗,所以她热情,可爱,压抑,自制心强”

  最后一封信流露去意已定

  由于被公认没有留下任何遗书或遗言,三毛之死也成了一个不解之谜。实际上,三毛在离世的前几天,写给了眭澔平最后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三毛写到“我走了,这一回是真的”等话语,已经表达出了去意已决。此外,三毛在离世前一天晚上,曾给眭澔平家打过一个电话,由于当时眭澔平并未在家,家中的录音电话中留下了三毛人生中最后的一段留言。

  对于没能及时读那封信,眭澔平至今回忆起来仍伤心不已,“她在离世前几天送我的《滚滚红尘》那本书中,夹了一页纸的信,我是在登上西伯利亚的列车上才发现的。信藏在书中第66场戏间,是电影里生离死别的一场戏。”

  面对众说纷纭的三毛死因,眭澔平20年后再度回望,认为还是源于忧郁症,“三毛的过世(原因)是我们过了20年之后才了解的——是忧郁症。她刚好1月3号开刀,打了很多麻醉药,又吃了和以前同样剂量的安眠药,让她身体的状况不稳定。她知道我在2号看完她后要去香港办签证,所以她3号时给我打电话,答录机录下了她最后的声音。她说:“小熊,你在不在家?我是三毛,如果在台湾请你打医院……”

  遗信中12个暗语各有隐喻

  眭澔平坦言,虽然此前曾在电视中披露了这封三毛最后遗信的存在,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对信中内容及“口红”“三百七十五把钥匙”“白色的那只小熊”“火车”“汽车”等多达12个微妙的隐喻进行解读,而这些“密码”有的展现了三毛的大爱与寂寞,有的清晰地揭示了三毛当下的心情状态。“比如她在最后的信里提到‘敦煌飞天’,就是提醒我她写过敦煌飞天的文章,她说如果将来死了,埋在敦煌的月牙泉那里是最好的。”

  选在三毛故去后20年才公开并解读她生前的最后一封信,眭澔平坦言是由于曾经听到过很多杂音,“她刚离开时,甚至有人说对一个自杀的人有什么好纪念的,她教别人这样这样,自己为什么做不到,等等等等。那时我再说话,很容易让别人误解。而今天,我相信大家的心思已经沉淀下来。”

  生前还希望去南极与亚马逊

  三毛曾告诉文坛大家司马中原,台湾有位深知自己心的老弟,“但他太痴太傻,我根本不可能嫁给他,但我不能不说:我真的很爱他。”她所说的“老弟”正是眭澔平。而在眭澔平心中,三毛将自己当成挚爱的朋友,“我们的爱不是俗气的‘爱’,是惺惺相惜的文人的爱。她给了我放弃功名远走他方的勇气,我们是心灵的伙伴,超越了年龄、性别。”

  在台湾,眭澔平是家喻户晓的新闻主播、音乐总监、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吴祖光、曹禺、柏杨等人都曾称眭澔平为“台湾第一才子”。而眭澔平自言,自己的奇幻人生正是因为受到了三毛的巨大影响——在与三毛的相识相知后,他对文学、对人生意义、对人与人的沟通有了全新的认识,而当三毛离世后,由于惦念二人曾许下的约定——合出一本书,合走一段路,合作一张唱片,眭澔平辞去了名利双收的台视主播职务,

“我在20年间用最原始的方式,将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沙漠、加纳利群岛、中南美洲,甚至三毛曾梦想但未能有机会前往的南极、亚马逊这些地方都替她‘走’了一遍,并且感悟也写到书中,可以说,这本书好似我20年间写给三毛的信,给天国的她做最真诚的分享。”

1991年1月4日,台湾作家三毛在台湾荣总医院自杀身亡,时年48岁。昨天,正值三毛离世20周年,三毛生前挚友、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眭澔平在北京首发新书《三毛的最后一封信》,他在书中首度公开三毛的最后一封信,并在首发式现场公开三毛最后一个电话。

台湾作家三毛有着女中豪杰豪爽大气的一面,更有邻家小女孩娇柔无助的一面。在首发式上,记者聆听到三毛生命中的最后一个电话,那声音绝对不像是一个48岁成熟女子的声音,而像是一个纯真质朴的小女孩的声音,甜美、娇弱。

20年前,作家三毛自杀掀起一阵轩然大波,关于她的死因,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谜。得知三毛去世消息时,当年30岁的眭澔平正在西伯利亚的火车上,意外发现夹在书里,三毛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在这封简短的信中,三毛写到:“小熊:我走了,这一回是真的。

在敦煌‘飞天’的时候,澔平,我要想你,……如果我不回来了,要记住,小熊,我曾经巴不得,巴不得。你不要松掉我的衣袖,在一个夜雨敲窗的晚上。……”眭澔平解释说,他对三毛有一种类似对妈妈一样的爱,而不是俗气的爱,这种爱是精神层面的。他告诉大家,信里面涉及的词汇包含着三毛与他交往中的共同默契,如“小熊”是三毛对他的昵称;“敦煌飞天”则是三毛对生死的另类而美丽的解读。

关于三毛的死因,眭澔平否定了外界的某些传言,他认为不是因为三毛未得到当年金马奖最佳编剧而自杀,这与其个性不符;也不是因为过于思念亡故的丈夫荷西而自杀,尽管三毛说过荷西夜夜入梦拉她手。

眭澔平介绍,1991年1月4日三毛做了妇科手术后,当晚她对妈妈说:“我想吃点安眠药,我想好好睡觉。”眭澔平认为,由于手术已用麻药,而三毛长期服用安眠药剂量也比别人大,因此,当天晚上,因有麻药和安眠药的双重作用,导致了心肌梗死的致命发作。眭澔平说,他后来学过心理学后,才知道三毛应该患有抑郁症,这才是三毛的真正死因。

眭澔平回忆道,三毛和她喜欢的《红楼梦》中的人物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三毛有史湘云的可爱、顽皮,又有着林黛玉的才情、细腻,而走进她井井有条、一丝不乱的家中,她又有王熙凤治理大观园的豪气,她对人尊重、包容,还有贾宝玉的影子。

眭澔平表示,影响他旅行世界最深的人就是三毛,“每次我在旅行的时候,有一种特别感觉,像是在接续她的脚步,完成她没有走完的旅途。”三毛去世后,眭澔平开始环游世界,从零下40℃的冰天雪地,到三毛笔下摄氏40℃的非洲撒哈拉沙漠,眭澔平用20年时间行走过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写下大量的旅行日志和怀念三毛的歌曲。眭澔平也表示,将成立三毛纪念馆,提供给更多喜爱三毛的读者一起来怀念三毛。

据悉,《三毛的最后一封信》已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与台湾人类智库出版集团联合推出,并已在台湾、大陆两岸同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