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玉简历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清玉院长简介

2017-09-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吴清玉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医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第一

  吴清玉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医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兼心脏中心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在心血管外科治疗、科研,特别是先天性复杂心脏畸形手术方面成绩显著,曾多次应邀赴国外开展心外科手术,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评价。曾获多项国家级、部级成果奖,为我国心脏病外科治疗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我国医疗卫生岗位上,有这样一位医学专家,经过35年孜孜不倦的奋斗、钻研、求索、创新,全身心投入,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他在心脏外科领域一次次打破手术的“禁区”,从生死线上救回患者,使他们重获新生。

他第一个在国际心外科领域提出先天性心脏病 “三尖瓣下移畸形”的解剖矫治手术概念和方法,被国际著名心外科专家认为是治疗该病的重大突破。

第一个主刀在网上直播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

第一个将人工心脏置入患者体内,两年后又成功为其移植心脏,患者长期健康工作在公安战线上。

第一个为出生仅11个小时的新生儿进行大动脉调转术,创造了我国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低龄之最。

第一个采用长达17天的 “人工肺”(体外肺膜)技术,成功救治了一例左室双出口、术后顽固性低氧血症濒死患者。

第一个成功为10岁少年进行了我国首例单心室分隔术。

他是美国胸外科学会成立以来,第一个在先心病领域作专题报告的中国专家,也是亚洲心血管外科理事会成员中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2007年,亚洲心血管外科年会首次在中国召开,在这次对中国心外科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上,他担任了大会主席……

    他,就是中国心脏外科事业的“垦荒者”、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心脏中心主任吴清玉。

向疑难复杂心脏病“进军”

吴清玉1976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学院,1982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他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30余年,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管医疗和护理副院长9年、心外科主任9年。2004年3月调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一附院),创建了该院心脏中心。凭借多年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吴清玉在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大血管疾病、婴幼儿复杂心脏畸形、人工左心辅助等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

吴清玉是我国疑难复杂心脏病手术治疗的主要开拓者。他进行Ebstein(三尖瓣下移)畸形解剖矫治的手术疗效居世界领先水平,对最常见的复 杂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改良手术方案的贡献更有划时代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病症在国内的外科手术死亡率高达10%左右。

吴清玉经过深入的临床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内首先提出了以体重为依据重建右室流出道等新的诊疗标准,改进了手术方法,使不少原本丧失手术机会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吴清玉将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的成功率由90%提高到99%以上。他还在国内首先提出,高质量的吻合技术和充分血运重建是决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的关键。1993年以来,他累计完成各种疑难复杂重症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2000余例,将手术成功率由90%提高到99.

5%,推动了中国冠心病外科的发展。他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和卫生部的科研课题,使许多我国过去不能救治或不能得到根本性治疗的疑难复杂心脏病有了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吴清玉和他所带领的心脏中心团队在科学研究上勇于探索,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项。他本人多次应邀赴国外进行疑难手术示范和学术交流,为我国心脏外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造生命的奇迹

   吴清玉常说,心脏病“无奇不有”,即使同一种病症,也有千差万别的表现。面对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作为医生要不断去研究、去攻克,用百分之百的努力挽救患者的生命。

吴清玉依靠智慧、创造力和不断挑战自我的毅力,勇闯我国先心病治疗的许多“禁区”,使一颗颗错综复杂的 “病心脏”得以重新“组装”,一个个濒临绝境的生命又重获新生,赢得了众多患者及其家人的衷心感恩。

2008年,来自辽宁的30岁产妇薛女士怀孕6个月时到沈阳某医院做B超检查,被告知孩子是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而且国内只有吴清玉能做此手术。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全家人不知所措,甚至想过是否要放弃这个孩子。最后,怀着一线希望的薛女士在丈夫陪同下来到一附院心脏中心,会诊结论是孩子出生后可以做手术,身心经受双重煎熬的薛女士顿时看到了光明,她决定就在这里生下孩子。

7月9日凌晨,孕妇出现产前征兆,在儿科、心外科和麻醉科的密切合作下,早上6点50分经剖腹产娩出一个7斤多的男婴。新生儿随即出现缺氧、青紫等心脏病症状,经过儿科监护室的严密监护和通力抢救,男婴维持了生命。紧急超声检查再次证实小婴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他得以存活全靠开放的动脉导管。正常情况下,动脉导管在胎儿体内是开放的,出生后开始闭合。现在,动脉导管一旦闭合加重缺氧,就会威胁婴儿生命。当小婴儿几经心率减慢,缺氧加重,濒临死亡状态时,吴清玉不顾自己全天已完成3例复杂心脏手术后的辛苦和疲劳,决定为抢救患儿实施紧急手术。

当晚6点,吴清玉在麻醉体外循环的配合下,历时6个小时为这名小婴儿实施了大动脉调转手术,术后男婴即恢复了正常的血液循环。一个弱小的生命得救了,小小的心脏开始恢复节奏有力的跳动。这台手术创造了我国心脏外科手术中患者低年龄的纪录,吴清玉又一次谱写了成功挽救患者生命、创造医学奇迹的新篇章。

“吴爷爷,我的病能治好吗?能和小朋友们一样踢足球吗?”10岁的帅气男孩刘彦祖急切地向吴清玉发问。这个被北京某专科心血管病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的少年,由于肺动脉压力超过可以进行减状手术的标准,已被告知失去手术的可能性。吴清玉却认为,病情虽然很复杂,但还是要尽可能争取进行治疗。

收彦祖住院时,恰逢一附院主办的 2006年“国际心血管外科进展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会后特地请部分美国、澳大利亚的先心病专家对包括彦祖在内的10多位复杂先心病患儿进行会诊。对于彦祖是否能做成根治手术即单心室分隔术的问题,国外专家认为根本不可能,吴清玉则提出了包括心室分隔在内的四套手术方案。当时,单心室分隔手术在国外仅有极少数成功报道,国内相同情况还没有手术成功报道。由于患者心脏畸变严重,有一个心室未发育,在重建心室间隔的过程中,极易损伤心脏的传导系统,引起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力衰竭、心室流出道狭窄、心脏排血量不够、心内分流、溶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充分准备,吴清玉毅然为彦祖实施了手术。他在术中仔细探察,综合分析,决定进行单心室分隔术。手术历时7个小时,终于成功了!守候在手术室门口的家长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喜极而泣。

彦祖获救了,他再也不会独坐一旁羡慕地看着奔跑的同学,不会再四处求医四处碰壁,不会再为不可知的未来烦恼落泪。生命,赐给他崭新的一切。当手术成功的消息通过越洋电话传达给曾经为刘彦祖会诊的国外专家时,他们无不对吴清玉高超的手术技术和一附院团队的实力赞叹不已。目前,经各项检查,彦祖的心脏功能几乎和正常儿童一样,已经可以踢足球了。

妙手仁心 扶危济困

    吴清玉常常感慨说,在发达国家,很少见到大龄的先天性心脏病人,而我国的上百万病人中只有少数能做上手术。有的患者因为家庭困难,不得不卖房卖地来求医。作为医疗工作者,要为每一位患者着想,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

正是秉持这样的理念,由他主持创办的一附院心脏中心通过实行科学化管理、优化诊疗流程,努力为患者降低医疗费用。

按照国内大医院的传统习惯,心内科和心外科是完全分开的两个科室,医生根据本专业特点为病人选择治疗方案。而在一附院心脏中心,则会安排外科医生和内科医生搭档负责治疗每一位病人。每周一次大会诊,两周一次经验交流,这样,心内科和心外科医生的专业知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加深和拓展。不仅如此,这种诊疗方式还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负担,通过普通彩超可以诊断的患者就尽量不做其它检查,节省了诊疗费用,缩短了住院时间。

一位患者曾被国内一家著名医院诊断为“三尖瓣重度返流,右心室扩大,肺动脉高压及心房扑动”,该医院已为患者开了住院单准备实行外科手术,患者因对手术有所顾虑,转到一附院心脏中心就诊。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吴清玉亲自到心脏超声室察看了病人的心脏结构,并与心内科副主任商丽华进行讨论,认为患者心房扑动时间较长、右心室扩大、三尖瓣返流及肺动脉高压可能是心房扑动的结果,由商丽华对患者的不典型房扑实行三维立体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取得了成功,病人的心房扑动得到根治。术后两周、三个月的心脏超声结果显示,右心室明显缩小,三尖瓣返流情况已转为轻度,肺动脉高压也得到缓解。没有进行开胸手术,仅通过内科介入的方法就治好多年的疾病,使这位患者激动得彻夜难眠。

在吴清玉的带领下,一附院心脏中心这个拥有众多高层次人才和各种先进医疗设备的心脏中心团队,依托学校提供的良好平台,正发展成为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心脏专科研究中心和实践基地。心脏中心成立以来,不仅解决了许多疑难心脏病治疗问题,很多有关临床研究成果的论文也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专业会议,如国际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大会、北美和亚洲心外科年会上进行了宣读和发表,7年来已经发表和宣读论文33篇,为全国心外科之最。凭借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敬业精神,吴清玉和他带领的心脏中心正在不断创造更多的奇迹,走向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