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晃的儿子 “话剧皇帝”焦晃:我从来不承认是娱乐圈的人

2017-12-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联排后的上海儿艺排练厅,人群陆续散去,深夜已近,焦晃.张先衡这对老同学仍你一言我一句,商议不休.把自身当笔,舞台当纸,他们跨越五十年时空,继

联排后的上海儿艺排练厅,人群陆续散去,深夜已近,焦晃、张先衡这对老同学仍你一言我一句,商议不休。把自身当笔,舞台当纸,他们跨越五十年时空,继续研究着《钦差大臣》这门当年的“功课”。

说起排演《钦差大臣》,焦晃称这是他和上戏表演系1959届毕业同学的共同愿望。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他们用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

50多年前,焦晃与张先衡、杨在葆、李家耀、张名煜、卢时初、杜冶秋、卢若萍等还在上戏校园求学。他们受教于熊佛西、朱端钧、胡导等前辈名师,并由前苏联专家叶·康·列普科夫斯卡娅亲自带班教学。那时,《钦差大臣》已为他们所熟知,赫列斯塔科夫的艺术形象也早在他们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焦晃回忆,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他们就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钦差大臣》的片段排演,到大学三年级又进行了《钦差大臣》的幕戏排演,整整准备了两年多的时间,但1959年毕业公演《钦差大臣》的计划还是流产了。

未能上演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它是讽刺喜剧。在中国,首先介绍果戈理的是硬骨头大文豪鲁迅。1921年《钦差大臣》被译成中文,同年10月由天津南开新剧团首演。1935年上海业余剧人协会金山、王莹、左明、郑君里等演出此剧,还被话剧史称为“剧场艺术趋于成熟的标志”。当然,也始终有人对该剧上演如鲠在喉,深深恐惧它的现实主义批判力量。

今年恰逢果戈理诞辰两百周年。由上海戏剧学院和焦晃艺术工作室联合出品的《钦差大臣》将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首届东方喜剧展的主打作品,于11月18日至28日在上戏剧场首演。焦晃笑称,这会让申城话剧观众领略到真正的经典艺术魅力。

为此剧组排出了超豪华主创阵容:导演陈明正、杜冶秋、向能春、卢若萍、王复民;舞美设计韩生;制作人朱大坤。主要演员除焦晃担纲主演那个可笑复可悲的赫列斯塔科夫外,原青话团长张先衡饰演市长,顾永菲饰演市长夫人,杨昆饰演他们的女儿。参加演出的还有朱艺、王复民、王家驹、许守钦、买健、李传缨等,一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

谈起刚刚结束的连排,导演陈明正振奋不已:“他们的爆发力都在,身上的艺术分量还在,与五十年前只求技巧相比,现在这些演员都有了足够的人生阅历,从中提取一部分,就能迅速进入角色。”

主演焦晃更是信心十足:“演员的一生都不应该是太平的,一定要尽量扩展自己的创作幅度,奋发自己的创作激情。在舞台上,我就是钦差大臣。”

“现在影视作品充斥市场,观众的审美是由电视机的机器按钮决定的。”台下的焦晃和台上一样,有他独特的挥斥方遒的表达形式,“看电视,你的眼睛鼻子都要贴到屏幕上去,演员的一张脸当然重要,但我和你说,角色和诠释角色的演员,就像这烟盒与打火机,太近了,根本没有动弹的空间,只是在表现演员自己而已。

话剧舞台,第一排观众离演员都起码五米距离,一张脸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反而他的肢体、演技可以被看重,就像把烟盒与打火机拉开一点距离,才能这么‘折腾 ’、研究、翻来倒去,用各种方法去靠近角色的空间,最终打火机可以走到烟盒里,演员支撑了角色却不影响角色本身,观众可以忘记演员但不会忘记角色。 ”

“以前这叫‘文化界’,现在变成了‘娱乐圈’,我从来不承认我是娱乐圈的人。”在焦晃看来,演出,是因为他“内部的激素”,“我们也有一些老友自己被自己‘退休’了,如果穿着睡衣大裤衩,天天呆在家里的话,人都会废掉了。而演戏要控制,外部形体、内在情感的控制、迸发,大概会产生激素,这种激素,正是养生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