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文化艺术 钱币文化与艺术欣赏——中国钱币的艺术美感

2017-09-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华钱币文化与艺术与西方钱币文化与艺术有明显差异,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中华民族特殊的社会环境和人文风貌,是古钱审美观念形

中华钱币文化与艺术与西方钱币文化与艺术有明显差异,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中华民族特殊的社会环境和人文风貌,是古钱审美观念形成的源泉。外圆内方的钱币之所以盛行两千多年,就在于它美的艺术组合符合古老民族意识、趣味、好尚的多样性。

外圆内方钱币的组合并不复杂,一般由面、背、内廓、外廓、文字、边道等要素构成。然而正是一些简单的组合,却使方圆之地构成一幅意境高远、逸度宏宽、圆活姿媚、舒卷洋溢、丰满翩然、气象万千的艺术美图画。

艺术造意理想美。外圆内方型钱币始于秦始皇统一货币时期,流通两千多年,到清末民初才绝迹。之所以一直为封建王朝各代沿用,除了圆形造型整齐划一、便于流通使用外,更重要的是与古代普遍流行的天圆地方宇宙观有密切关系。

战国《吕氏春秋》,为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了思想武器,叙述:“天道圜,地道方。圣王之法,所以立上下。何以说天道之圜也?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圜。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

主执圜 ,臣处方,方圜不易,其国乃昌。”这或许是秦始皇采用外圆内方钱币的主要原因。其后的论述更多,说:“圆方者,天地之形。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西汉的《大戴记》说“上首谓之圆,下首谓之方”,“天道曰圆,地道曰方”。

说明天地与君主的关系。东汉班固等编撰的《白虎通义》更从经学上予以解释:“天者何也?天之为言镇地,居高理下为人镇也。”晋鲁褒描述:“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这样,外圆内方的钱币,用意是天命皇权,寓意是乾坤之象,造意是不易乃昌,最后上升到理想美、神化美、艺术美的最高境界。

艺术名称珍贵美。隋朝以前的方孔钱多以重量单位为名,如“半两”、“五铢”等。自唐初铸“开元通宝”后,改称“通宝”、“元宝”、“重宝”,首开钱币系列化的先河,统一了钱币的称谓。“开元通宝”不是年号钱,用意是开辟新纪元的通行宝货。

以后各代所铸的钱币大都冠以当时的年号,一直沿用到清末,并波及越南、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通宝、元宝、重宝称谓之前冠以年号,使钱币珍贵的艺术美感上升到新的境界。把钱币称为宝,说明货币经济的发展已到一定程度。

“宝”字前面冠以“通”,说明珍贵的钱币共同使用,流通无阻,通顺畅流;冠以“元”,说明天地本源,万物滋生,为首的钱币是第一宝货;冠以“重”,说明重量大的增厚钱币是更加贵重的宝货。

这些宝货前面冠名的皇帝年号,本身就是权力、吉祥的象征,如太平、祥符、天圣、崇宁、顺治、康熙等,对于向往宁静、和平、安乐、安康的百姓来说,怀有淳朴的理想与希望,形成了意识上、心理上的无形追求,使小小的钱币融入美学文化艺术氛围,成为具有无限意境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