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山那边主人公原型姜岚昕讲述母子情

2018-04-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母亲给我"一井水"--微电影<山那边>主人公原型姜岚昕讲述母子情今天的姜岚昕,在很多人的眼中肯定是一个成功的人:他出书.演讲.当总裁.当架构

母亲给我“一井水”——微电影《山那边》主人公原型姜岚昕讲述母子情

今天的姜岚昕,在很多人的眼中肯定是一个成功的人:他出书、演讲、当总裁、当架构师、当校长、当慈善家……在角色的轮流叠变之下,精力依然充沛。参与这么多繁重的工作,难道他就不知疲倦吗?姜岚昕笑笑说,这全是因为有一种“大爱精神”一直支持着他。

时光回溯,他也曾像校园中的学生一样,有着贫寒的家庭背景和一颗渴望出人头地的心。正像微电影《山那边》描述的一样,姜岚昕出生在河南信阳一个偏僻的农村,位于大别山的深处。他是家里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都只是读到小学或者初中就不再读了,只有他读完了大学。而他的求学之路,可以说是“集全村之财”——那个时候家里实在是太穷了。

在姜岚昕的记忆里,他和家人一直拼命积攒能用于为他换取读书机会的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财富。“几十里的山路,母亲和姐姐每天都要背着沉重的箩筐走一个来回,是为了到山里采集新鲜的采集桑叶来养蚕,八分钱一个的鸡蛋,母亲一个都不舍得吃,攒到一个柜子里,凑够二十个就卖掉。从小家里每天吃的是少量的米粒煮成的米汤,因为家中兄弟姐妹众多连喝一碗粥都成为极大的奢望。”

而他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都是向邻居和自家亲戚们借来的。小时候,很多次姜岚昕的父亲都要恳求学校老师担保,让小岚昕先领取课本,再由他的母亲在家里慢慢地喂猪、养鸡、养鸭、种菜,然后再卖小猪仔、鸡蛋、鸭蛋、蔬菜,才能补交拖欠已久的学杂费。

姜岚昕的小学学费就是这样艰苦地拼凑出来的,但是让姜岚昕最为难忘的还是筹集大学学费的经历……在确定自己要去郑州上大学的时候,家里满打满算也不到三百块钱,而且还是准备农忙时用的。万般无奈下,姜岚昕只得独自一人踏上千里寻亲路,他要从河南信阳的家中到打工时远嫁江苏溧阳的小姐姐家寻求帮助。这是他终身难忘的一段旅程:姜岚昕背着用化肥袋子装点的行囊,几经辗转才第一次坐上了开往外地的火车。在这次艰苦的行程中,姜岚昕第一次吃到了那么美味的方便面,第一次睡桥洞,第一次像行乞的小叫花子一样找到了小姐姐的家。在两天一夜的旅程里,因为再也舍不得拿上大学的钱买第二袋方便面,他只能靠自带的干粮就着接来的凉水充饥。由于没有地方洗澡,本来虽有补丁却很干净的衣服也布满了尘土。当他到姐姐家里后,他吃上了一年中最饱的一次饭!

这,就是姜岚昕的求学之路,从这条艰难的求学路上,我们也更了解了姜岚昕的内心:他的身上折射出了无数寒门学子的成长经历,他们都从极其相似的农村一路走出,他在用心解读着普普通通“农后代”的成长经历!所以,他那么坚持,那么坚定,那么执着地要办免费大学!“我的过去就是我的动力,我的经历就是我的动力,我的体验就是我的动力!我想到我自己,我就有动力,我想到我过往我的期望,就是现在无数的农村孩子的期望。”姜岚昕始终相信,生命最有能量的事情,不是设定了赚钱的目标,而是找到了一生值得践行的使命。是读书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现在,他希望能用教育帮助那些与他背景相似的青年,让他们和自己一样“脱贫”。

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现在的姜岚昕更乐于放下区别心,愿意把自己多余乃至仅有的部分分享给别人,让这种分享能够成为一种常态化、生活化的方式,这就是对“大爱”最好的践行和体现——这种“先予后取”的大爱共赢观念,也是姜岚昕的妈妈教会他的:在童年时期,姜岚昕出生的大别山区缺水,他在帮助家里打井水的时候,妈妈就曾经提醒他,要先倒一碗水,作为引水,这样才能轧出井水。

带着“引水”的使命,2007年,姜岚昕成立了“中华慈善总会岚昕大爱基金”,首期启动资金100万元,用于爱心助学和慈善帮扶项目;汶川地震时,以个人及企业的名义,为四川地震灾区捐助款物512万元。青海玉树地震、云南贵州干旱、四川雅安地震等各类捐助到目前已累计达5000多万元。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中小企业全球发展论坛上,姜岚昕也做了精彩的压轴演讲,现场掌声雷动,不绝于耳。韩铝化学公司董事长李海生和钟昭容夫妇被姜岚昕深深感动,现场拍卖了价值4万手表,另外捐赠100万元支持中国首所免费大学——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姜老师的“大爱”之举又得到了延续,姜妈妈教会小岚昕的“引水”之道,再次得到了实践的证明:先付出,再得到,愿“大爱链条”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