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书法 悟书法之法 传文化之道 记当代实力派书法家王川

2018-0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悟书法之法 传文化之道 记当代实力派书法家王川---记当代实力派书法家王川王川,男,当代实力派书法家,他力求把帖的灵动.细腻和碑的古

原标题:悟书法之法 传文化之道 记当代实力派书法家王川

---记当代实力派书法家王川

王川,男,当代实力派书法家,他力求把帖的灵动、细腻和碑的古朴、浑厚融合在一起,他的书法质朴厚重,苍辣雄浑,拙中带趣,雅中有味,形成了浑厚、古拙、韵味、雅趣的风格。王川1966年生于北京,籍贯河北容城,研究生学历,前几年曾顺应机关干部支持重点企业的政策,到一家500强企业任董事长助理、党委书记,负责企业宣传和企业文化的相关工作,在此期间,由于雄厚的国学根基和书法水平,他被聘为中国传媒大学国学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纪晓岚故居纪念馆文化顾问、阅微草堂书画社副秘书长、河北保定幼专(大学语文)客座教授、中韩艺术家交流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开始关注和了解王川,得益于拥有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国际中国书画家交流促进会秘书长、第二届中华之光全国书画作品展组委会秘书长、中国楹联学会顾问等众多头衔的资深策展人张金卫。近日,天津发生了举世瞩目的特大爆炸,造成了巨大人员和财产损失,事件牵动了社会各界的心。

作为书法家,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事件当晚,王川用饱蘸深情的笔,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祈福天津。接着,看到有机构为天津受灾地区和群众募集书画作品义卖活动,他马上动手,精心创作了两幅书法作品,快递给募捐单位进行义卖。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地和很多机构组织书画家开展活动,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王川也积极响应,认真创作了“以史为鉴开辟未来”等书法作品。据了解,在平时生活中,王川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用自己的笔,传递爱心、传递温暖、传递正义、传递真诚。

最近,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洪彪先生在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作品推荐词中说到:“时人作书之流弊,大抵三类:或不临古,下笔无由,正书立不住,行书走不端,草书跑不稳;或浅临古,不得要领,行笔欠技法,结字缺古韵,谋篇少文气;或死临古,照猫画虎,点线喜描摹,造型好程式,章法多雷同。”这段话说的很精彩,深刻道出了书法界存在的问题,实际上也为书法人指出了正确的道路。

一个认真继承传统、师法古人、广取博收的书法家

近些年来,当代书坛总体呈现不断繁荣的局面,但也存在良莠纷杂的现象。特别是出现了一批蒙世骗人的江湖书法,这些书法的共同特点就是没有植根传统,臆造乱写,书法圈里人称“野狐禅”。对此,王川认识很清醒,他一直强调,书法是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无数人的探索结晶,是中华文化的优秀积淀,离开了继承传统,书法就无从谈起。

所谓书法有“法”,法在前人的书法理论和书法实践中,最重要的载体是古人的碑帖。因此,他认为,继承书法传统,最直接、最切实的形式就是临习古人碑帖。对此,他一直认真的践行着自己的这一观点。

据了解,他每天临帖一到三个小时,只要在家,常年不辍。他先后重点临习了《毛公鼎》《散氏盘》和秦砖汉瓦的铭文、泰山刻石、尖山刻石、秦汉魏晋简书、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颜真卿《勤礼碑》《麻姑仙坛记》、魏碑《郑文公下碑》《张猛龙碑》《中岳嵩山灵庙碑》、隶书《张迁碑》《曹全碑》《乙瑛碑》《夏承碑》《石门颂》《好太王碑》《衡方碑》《爨宝子》《爨龙颜》、怀素、张旭的草书等众多碑帖。

他不仅广临碑帖,而且乐在其中,体会颇深。

他认为,临帖的过程,不仅是学习古人技法的过程,也是与古人对话,吸取古代文化信息的过程,每个碑帖,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技法信息,只有不断品读、临摹、研究,才能更全面体会和掌握里面丰富的内涵。

有人说,一天不临帖,自己知道;三天不临帖,别人知道。长时间不临帖,大师也会失色,说的就是坚持临帖的重要性。王川有时候在给学生上课时,常拿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来举例子:“这是苏轼达到一定境界之后的超脱,是继承和学习众多古人的东西之后的一种升华,是深入学习古人之后的结果。

就像高超的武术大师已经开始不讲套路,但并不是他从来不练套路,而是练了太多套路之后进入了一种更高的境界,即融会贯通的境界。”

一个继古不泥古、融汇众家、自出风格的书法家

师法古人,泥古不化,是很多书法的问题所在。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字,一看就是柳体、颜体,里面就是没有自己,没有感情色彩,就像摹刻出来的。书法没有师承不行,但继古不能出古,也不行。王川上追石鼓文、篆书,立足汉隶和汉简,下探魏碑、二王和唐楷,融汇众多书法元素,力求把篆籀的浑朴,汉简的灵动,隶书的韵趣,融汇在一起,不断把握体会古人的“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折叉股”的用笔技巧,尝试和探索不同的美学形式。

一是,通过研习古碑,尤其是散氏盘等石鼓文和石门颂等摩崖刻石,他的起笔收笔常常都不刻意藏锋,但中段的稳定扎实的中锋用笔,形成了苍辣雄浑的线条,特别是他临习不同风格的碑帖,使线条产生了丰富的变化。二是,结体险中求稳,稚拙中求趣味。

他吸取《秦汉魏简书》、《爨宝子》、《好大王》等碑帖的结体特点,在字的结体时,经常通过夸张某个部分制造险绝,同时,通过巧妙的变化达到平衡。并且,他通过临习《衡方碑》《华山碑》和王羲之的《十七帖》等碑帖,增加书体的细部处理,使苍茫、洒脱、浑朴中增加细腻和细节,这个追求,也让他的字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一个努力追求高格调,抒发时代精神、注重涵养文化底蕴的的书法家

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先生曾经撰文:《中国书坛需要心灵建设》(文章原载《人民日报》),文章中指出:“在社会变革时期,价值观念趋于多元,物质求富的社会心理很容易导致娱乐消费文化的滋生。面对这个时代诸多躁动不安的因素,当代书法界急需思想的滋润与审美的纯化,中国书坛需要心灵建设,时代需要不为名利、耐得寂寞、深入思考社会审美与现代艺术精神的智者”。

书法界需要文化的注入,需要沉静和思考,需要有思想的创作,而不是肤浅的技法游戏。

王川认为,书法作为爱好,是个门槛很低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用来修身养性,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书法爱好者。成为书法家又是个门槛很高的事情,不仅需要一点天赋,但更多的需要勤奋得法的临习,同时,真正成为书法家还需要文化支撑。书法,最终就是要有技法的抒发,没有技法的抒发,是涂鸦;光有技法,没有抒发,是临帖;光抒发自己的情绪,是发泄。

王川有过教授大学语文的经历,有过机关、企业等多种工作阅历,他酷爱读书和游历,广泛涉猎文史哲等学科领域,对书本的文化和社会的文化都有较深的理解。在书法的笔墨形式上,他追求厚重苍茫、昂扬激越的正大气象,在书法内容上,他希望给青年人带来鼓励和启示,比如,他经常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人到万难须放胆,事至两可要平心”这些饱含人生哲理的经典联句写给他们。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他专门创作:“观鱼听竹,酌酒品茗;素心无累;心中无烦事,堂前有花香”等等这些富有禅意的语句抚慰人们疲惫的心灵。

他创作以“境界”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启示人们:境界是由于人的思想高度带来的视野、眼界和胸襟,就像一个人站在台子上,如果我们不断的把脚下的台子垫高,境界就会不断提高,而这根基就是学习和修炼。

他创作书法“道外无物”启示人们:道是规律,也是方法,研究事物的规律和方法,是悟道,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是循道,悟道、然后循道就是自由。用王川的话说,其实书法本身就是悟书法之法,传文化之道的过程。